2008年 第26卷 第2期
2008, 26(2): 1-6.
摘要:
为了弄清首都圈地区上地壳速度精细结构,本文使用了迄今为止在我国大陆最为密集炮间距高分辨折射和宽角反射/折射综合地震测深剖面-天津-北京-赤城剖面的Pg波走时资料,反演了首都圈地区的上地壳速度结构。根据上地壳速度结构特征,可将整个剖面大致分为华北盆地拗陷区和燕山台褶隆起区,其中华北盆地又可以细分为黄骅拗陷、沧县隆起、骥中拗陷等,大厂拗陷、通县隆起、北京拗陷和京西隆起为燕山隆起区的前缘部分。华北平原区以低速结构的拗陷为主,地表速度较低,基底埋深深,盖层厚,垂直速度梯度大;而在燕山山区则以高速结构的隆起为主,地表速度较高,基底埋深浅,盖层较薄,垂直速度梯度小。基底面起伏大,最深处达到6km以上,最浅处不足1km。
为了弄清首都圈地区上地壳速度精细结构,本文使用了迄今为止在我国大陆最为密集炮间距高分辨折射和宽角反射/折射综合地震测深剖面-天津-北京-赤城剖面的Pg波走时资料,反演了首都圈地区的上地壳速度结构。根据上地壳速度结构特征,可将整个剖面大致分为华北盆地拗陷区和燕山台褶隆起区,其中华北盆地又可以细分为黄骅拗陷、沧县隆起、骥中拗陷等,大厂拗陷、通县隆起、北京拗陷和京西隆起为燕山隆起区的前缘部分。华北平原区以低速结构的拗陷为主,地表速度较低,基底埋深深,盖层厚,垂直速度梯度大;而在燕山山区则以高速结构的隆起为主,地表速度较高,基底埋深浅,盖层较薄,垂直速度梯度小。基底面起伏大,最深处达到6km以上,最浅处不足1km。
2008, 26(2): 7-11.
摘要:
利用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和最大熵原理方法,对首都圈(北纬38°~42°,东经113°~120°)1484年以来发生5.0级以上地震的时间序列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首都圈地区历史上5.0级以上地震存在12.9年的卓越周期,并且在今后50年内,发生5.0≤Ms<6.0和6.0≤Ms<7.0地震的概率分别是0.9907和0.6916,发生7.0≤Ms<8.0地震的概率较低,只有0.2564发生Ms≥8.0地震的概率最低,仅为0.0718。
利用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和最大熵原理方法,对首都圈(北纬38°~42°,东经113°~120°)1484年以来发生5.0级以上地震的时间序列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首都圈地区历史上5.0级以上地震存在12.9年的卓越周期,并且在今后50年内,发生5.0≤Ms<6.0和6.0≤Ms<7.0地震的概率分别是0.9907和0.6916,发生7.0≤Ms<8.0地震的概率较低,只有0.2564发生Ms≥8.0地震的概率最低,仅为0.0718。
2008, 26(2): 12-15.
摘要:
运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濮阳地震集中区进行地震精定位,利用重新定位后地震的三维空间分布,对山东鄄城、河南濮阳交界地区出现的中小地震集中增强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该区地震构造背景和投入开发油田的分布情况,对该集中区的地震活动成因进行综合分析。最后讨论了该区地震重新定位对于未来地震趋势判断的实际意义。
运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濮阳地震集中区进行地震精定位,利用重新定位后地震的三维空间分布,对山东鄄城、河南濮阳交界地区出现的中小地震集中增强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该区地震构造背景和投入开发油田的分布情况,对该集中区的地震活动成因进行综合分析。最后讨论了该区地震重新定位对于未来地震趋势判断的实际意义。
2008, 26(2): 16-21.
摘要:
介绍了MapObjects的特点并分析了在JBuilder环境下,嵌入MapObjects-Java Edition组件进行二次开发所涉及的技术;详细阐述了利用MapObjects-Java Edition在开发地震风险分析模块中实现的一些功能和应用的技术要点。
介绍了MapObjects的特点并分析了在JBuilder环境下,嵌入MapObjects-Java Edition组件进行二次开发所涉及的技术;详细阐述了利用MapObjects-Java Edition在开发地震风险分析模块中实现的一些功能和应用的技术要点。
2008, 26(2): 22-26.
摘要:
对长岛附近地区(N35.8°~38.7°,E119.4°~122.9°)2000年以来数字记录的中小地震进行了双差定位,对重新定位结果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双差定位后的地震与断层关系更为密切;中小地震深度具有分区差异,长岛附近较浅(平均6km),1548年7级震源区附近较深(平均13km)。结合长岛附近地区中等地震活动特点和地震活动性参数时序变化,综合分析长岛附近地区的地震趋势。
对长岛附近地区(N35.8°~38.7°,E119.4°~122.9°)2000年以来数字记录的中小地震进行了双差定位,对重新定位结果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双差定位后的地震与断层关系更为密切;中小地震深度具有分区差异,长岛附近较浅(平均6km),1548年7级震源区附近较深(平均13km)。结合长岛附近地区中等地震活动特点和地震活动性参数时序变化,综合分析长岛附近地区的地震趋势。
2008, 26(2): 27-31.
摘要:
1966年以来华北北部发生5.0级以上地震16次,根据时间上的密集程度可分为5个地震丛。地下水资料经过排出地下水超采造成的趋势下降干扰后,多井地下水资料呈现出10年准周期变化的同步性特征。地震丛发生在地下水多年周期的高值段,低值年份则没有中强以上地震发生。将10年准周期按一定规则分成低值段、上升段、高值段和下降段,在地下水10年周期4个时段的发震概率分别为0%、25%、50%、25%。
1966年以来华北北部发生5.0级以上地震16次,根据时间上的密集程度可分为5个地震丛。地下水资料经过排出地下水超采造成的趋势下降干扰后,多井地下水资料呈现出10年准周期变化的同步性特征。地震丛发生在地下水多年周期的高值段,低值年份则没有中强以上地震发生。将10年准周期按一定规则分成低值段、上升段、高值段和下降段,在地下水10年周期4个时段的发震概率分别为0%、25%、50%、25%。
2008, 26(2): 32-34.
摘要:
通过计算聊古1井1981年1月至2007年10月氮气、氦气含量的比值(以下均写做N2/He),对N2/He进行低通滤波处理,提取有价值的地震异常信息,发现N2/He的异常变化与区域(指距本井300km以内)中强地震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本文分析了N2/He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关系,给出了发生中强地震的N2/He异常指标,探讨了其映震机理。
通过计算聊古1井1981年1月至2007年10月氮气、氦气含量的比值(以下均写做N2/He),对N2/He进行低通滤波处理,提取有价值的地震异常信息,发现N2/He的异常变化与区域(指距本井300km以内)中强地震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本文分析了N2/He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关系,给出了发生中强地震的N2/He异常指标,探讨了其映震机理。
2008, 26(2): 35-39.
摘要:
利用地下水进行地震预报和研究有比较明确的物理基础。长期的地下水观测记录了大量的震例[1~4]。天津地下水观测网含盖了不同的含水层,其中咸水层占有一定的比例。本文以宁河潘庄咸水井为例,对其出现的异常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统计了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总结了该井水位的映震特征。结果表明,异常形态均属于突升-缓降的阶变型异常,具体表现出两种映震类型:①水位突升-水位转折下降-发震;②水位突升-水位转折下降-恢复到原水平-发震。上升幅度在几米以上,震后逐渐恢复;异常时间分布散,但异常超前时间仍以半年居多;异常幅度有随震级增高而增大、随震中距增大而减小的趋势等特点。
利用地下水进行地震预报和研究有比较明确的物理基础。长期的地下水观测记录了大量的震例[1~4]。天津地下水观测网含盖了不同的含水层,其中咸水层占有一定的比例。本文以宁河潘庄咸水井为例,对其出现的异常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统计了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总结了该井水位的映震特征。结果表明,异常形态均属于突升-缓降的阶变型异常,具体表现出两种映震类型:①水位突升-水位转折下降-发震;②水位突升-水位转折下降-恢复到原水平-发震。上升幅度在几米以上,震后逐渐恢复;异常时间分布散,但异常超前时间仍以半年居多;异常幅度有随震级增高而增大、随震中距增大而减小的趋势等特点。
2008, 26(2): 40-44.
摘要:
利用数字信号处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聊古1井两年的气氡逐时值数据进行适当的滤波处理,用频谱分析的方法提取潜在周期信息。结果表明:聊古1井气氡数据除明显的年周期外,还存在12小时、24小时的短周期效应和1~2个月的中长周期波动。说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地震前兆数据处理有很好效果和应用前景。
利用数字信号处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聊古1井两年的气氡逐时值数据进行适当的滤波处理,用频谱分析的方法提取潜在周期信息。结果表明:聊古1井气氡数据除明显的年周期外,还存在12小时、24小时的短周期效应和1~2个月的中长周期波动。说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地震前兆数据处理有很好效果和应用前景。
2008, 26(2): 45-48.
摘要:
绘制了重力测值的时序变化曲线和空间等值线,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2006年7月文安5.1级地震前的流动重力异常的演化及特征。结果显示,地震的孕育过程与重力场变化有关,震中位于重力变化高梯度区的"0"等值线附近。
绘制了重力测值的时序变化曲线和空间等值线,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2006年7月文安5.1级地震前的流动重力异常的演化及特征。结果显示,地震的孕育过程与重力场变化有关,震中位于重力变化高梯度区的"0"等值线附近。
2008, 26(2): 49-52,64.
摘要:
通过对泰安地震台多年应变观测资料的分析,探讨了地震发生时的同震变化以及地震前后固体潮异常变化过程,结合全国其他台站观测到的典型震例,分析了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应变固体潮的趋势性异常及畸变等各种异常现象,得出了应变固体潮的异常变化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作用。
通过对泰安地震台多年应变观测资料的分析,探讨了地震发生时的同震变化以及地震前后固体潮异常变化过程,结合全国其他台站观测到的典型震例,分析了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应变固体潮的趋势性异常及畸变等各种异常现象,得出了应变固体潮的异常变化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作用。
2008, 26(2): 53-56.
摘要:
通过对地气测量和射气测量原理的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同,总结地气测量在理论认识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借鉴射气测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促进地气测量方法的发展。
通过对地气测量和射气测量原理的对比研究,分析其异同,总结地气测量在理论认识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借鉴射气测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促进地气测量方法的发展。
2008, 26(2): 57-59.
摘要:
数字地磁观测仪是模拟观测向数字观测的转型,数据采集、转换、处理都有其显著特点,对其数据的处理与产出工作流程进行分析说明,提高数据的准确、及时、可靠性,为地震预报提供有效数据,充分体现其使用价值。
数字地磁观测仪是模拟观测向数字观测的转型,数据采集、转换、处理都有其显著特点,对其数据的处理与产出工作流程进行分析说明,提高数据的准确、及时、可靠性,为地震预报提供有效数据,充分体现其使用价值。
2008, 26(2): 60-64.
摘要:
泰安台的FHD-1核旋仪这几年的记录曲线总是出现一些凹凸现象,为了弄清其原因,做了一系列的分析研究,终于找出原来是仪器本身的故障造成的。
泰安台的FHD-1核旋仪这几年的记录曲线总是出现一些凹凸现象,为了弄清其原因,做了一系列的分析研究,终于找出原来是仪器本身的故障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