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邱桂兰, 官致君, 杨贤和, 杨虹.
四川地区地下水位对汶川地震的同震效应
. 华北地震科学,
2011, 29(2): 40-44.
|
[2] |
张素欣, 盛艳蕊, 单连君, 张子广, 张秀萍.
地下水动态多尺度地震预测技术初探
. 华北地震科学,
2011, 29(4): 1-6.
|
[3] |
张素欣, 温学勤, 郑云贞, 张子广.
地下水动态多年周期与中强震多发期
.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20(1): 32-37.
|
[4] |
王吉易, 宋贯一, 曹志成, 郑云贞, 张子广, 范雪芳, 黄辅琼, 杨明波.
地下水诱发的浅层前兆异常及其机理与有关的地震预报问题(1)
.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20(2): 28-41.
|
[5] |
张子广, 张素欣, 杨立早.
地下水物理参量强地震中短期预报方法的检验
. 华北地震科学,
2001, 19(2): 49-54.
|
[6] |
张有昌, 李一兵, 邓守琴, 庞群英.
张道口台热水井地热最佳观测层选择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00, 18(1): 72-77.
|
[7] |
高立新, 燕志强.
张北6.2地震前后地下水位异常动态及与地震的响应能力
.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1): 61-68.
|
[8] |
刘保金.
浅层反射波法在寻找某些基岩地下水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1997, 15(4): 46-50.
|
[9] |
张素欣, 高景春, 王吉易.
大同地震地下水群体异常周期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97, 15(4): 42-45.
|
[10] |
万迪堃, 董守玉, 蓝秀英, 秦清娟, 刘允清.
地下水位地震短临预报前兆标志体系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1): 1-10.
|
[11] |
贾化周, 秦清娟.
利用地下水位预报地震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3): 28-37.
|
[12] |
邢玉安, 陈建民, 张平, 徐天海.
井下伽玛强度监测与地震预报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1): 58-63.
|
[13] |
孔令昌.
地下水中气体动态变化与地震的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1): 64-71.
|
[14] |
王永才, 孙香荣.
河北及邻近地区地下水溶解二氧化碳、氢和氦分布的地震地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92, 10(2): 58-66.
|
[15] |
秦清娟, 董守玉.
地震地下水数据资料库及信息处理系统
. 华北地震科学,
1990, 8(1): 83-88.
|
[16] |
贾化周, 万迪堃, 董守玉, 黄保大, 蓝秀英.
河北省地震地下水工作二十年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27-33.
|
[17] |
万迪堃, 贾化周, 董守玉, 黄保大, 蓝秀英.
河北及其邻区地下水位震例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143-149.
|
[18] |
彭美煊.
利用最大熵原理估算山西地震带中强震的重现期和未来100年内中强震的发震概率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2): 70-75.
|
[19] |
蓝秀英, 王运启, 刘忠佩, 韩永祯.
内蒙丰镇5.8级地震地下水位的异常变化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90-95.
|
[20] |
董守玉, 万迪堃, 贾化周.
邢台地震地下水异常变化一例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2): 45-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