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1卷  第3期

2023 年 3 期目录
2023, 41(3): 1-2.
摘要:
算法·算例与大数据
基于SpringBoot和百度地图的非天然地震事件处置平台的设计
常亮, 赵英萍, 杨锐, 蔡玲玲, 刘丽, 武有文, 刘胜国
2023, 41(3): 1-7.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3.03.001
摘要:
为提高非天然地震事件处置效率,优化地理信息展示方式,减轻值班人员负担,基于SpringBoot、百度地图和POI技术设计非天然地震事件处置平台。该平台通过解析速报信息调用模板产出事件报告,借助百度地图标识震中及周边设定范围内的台站、历史地震和矿企的地理位置,并计算出上述区域与震中的距离及其基本信息,同时提供对台站、历史地震和矿企信息的数据管理、查询及地图展示服务。该平台的研发解决了报告产出周期长、数据查询不便、无可视化方式展示地理信息的问题,提升地震应急信息服务能力。
面向应急指挥的地震应急专题图可视化方案探讨
段乙好, 郑通彦, 陈雅慧, 文鑫涛, 任静
2023, 41(3): 8-14.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3.03.002
摘要:
在调研应急决策需求的基础上,探讨并形成了一套面向应急指挥的地震应急信息专题图图件及其可视化方案。地震应急专题图制图数据涉及行政区划等,使用前通常需要对其进行分区、分块、抽稀等预处理,从而提升震后地震应急信息专题图件产出的时效性;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结合每幅地震应急信息专题图件的图件意义、图幅内容、制图要素等,给出相应的可视化方案,以期实现地震应急信息的有效表达,做好应急指挥技术支撑和决策服务。
震害·防御与风险管理
云南楚雄州地震活动与地质灾害发育的关系
李圣, 卿元华, 庄儒新, 罗嘉铮, 段炜, 朱智娇
2023, 41(3): 15-21.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3.03.003
摘要:
基于楚雄州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和地质灾害调查结果,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从地震地质灾害、地震烈度、地震活动性、震后地质灾害演化4个方面探讨了该州地震活动与地质灾害发育的关系。研究表明:地震触发的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地裂缝为主,中强震活动频繁区域地质灾害相对较发育,尤其在6级以上地震的高烈度或低烈度交叉区域,6级以下地震虽然触发地质灾害程度较弱或不能触发,但对地质灾害发育起了促进作用;震后地质灾害具有长期活动性,武定6.5级地震导致境内地质灾害活动持续长达23年,大姚6.2、6.1级地震致使大姚县地质灾害活动持续18年之久。楚雄州未来灾后重建时应充分考虑震后地质灾害长期活动性特点,以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老挝南俄四水电站区域构造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柳旻, 夏玉云, 黄磊, 王冉, 乔建伟
2023, 41(3): 22-27.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3.03.004
摘要:
通过详细分析老挝南俄四水电站区域的大地构造背景、主要构造断裂带的活动性、地震活动性等,认为水电站工程区没有超过7级以上地震记录,工程区构造活动弱,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地块中,区域构造稳定性总体较好。
三维坐标转换在震后建筑物LiDAR点云中的应用
杨凡, 温超, 范志伟, 刘晓丹, 王晓山, 李志强, 李晓丽
2023, 41(3): 28-35.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3.03.005
摘要:
为了解决建筑物LiDAR点云数据震害信息定量分析中坐标系转换的问题,对经过滤波、去噪、分割提取的建筑物独立墙面LiDAR点云数据进行了三维坐标转换,并与仪器配套软件的转换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坐标系转换算法的结果与x轴方向水平线吻合,优于软件转换结果。该方法的建立降低了数据处理过程中人为误差因素,提高了地基LiDAR点云数据坐标系转换的精准性和准确性,有助于提高震后建筑物LiDAR点云数据处理分析的效率,为后期建筑物震害信息定量分析判定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S2型电缆桥架地震应力快速预估方法
兰天宝, 周航, 董娇娇, 黄忠
2023, 41(3): 36-42.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3.03.006
摘要:
为了给出能够快速、即时地预估S2型电缆桥架的应力方法,根据电缆桥架的结构特点将S2型支架振动问题简化为端部带质点的悬臂梁振动模型,以质量点的大小和在悬臂梁的位置,研究其对悬臂梁的参与系数、振型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端部点质量点的悬臂梁适用于预估电缆桥架的自振频率、弯曲应力等,并与反应谱分析方法和抗震鉴定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相吻合;端部带质点的悬臂梁模型能够表征S2型支架振动情况,其能够满足S2型电缆桥架的即时预估,为项目现场设计人员提供经验支持,快速给出设计意见,亦可作为初步设计依据。
震例·监测与基础研究
河北预警网地震预警处理系统运行现状
王亚玲, 毛国良, 蒋宏毅, 王宁, 蔡玲玲
2023, 41(3): 43-51.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3.03.007
摘要:
基于试运行以来触发预警系统的地震事件,分别统计并分析JEEW、EEW系统的记录及报送数据,结果表明,① JEEW系统首报用时均在10 s以内,震级偏差平均值为0.69,震中距偏差均在10 km以内,偏差在5 km内占比达89.36%;EEW系统首报用时在10 s以内占比为64.7%,震级偏差均值为0.60,震中距偏差在10 km以内,占比为76.47%;② 编目震级M3.0以上地震事件,JEEW系统结果显示:首报用时在4~6 s,震级偏差0.3~0.6,震中位置偏差值0.7~3.5 km;EEW系统结果显示:首报用时在3~8 s,震级偏差值0.0~0.6,震中位置偏差值1.0~5.2 km,因此,3级以上地震事件预警用时较短,定位结果相对精确。
地电观测干扰数据检查仪研制
郅红魁, 叶青, 孙召华, 赵彦旭, 谢佳兴, 郜冰莹, 郭少峰
2023, 41(3): 52-5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3.03.008
摘要:
地电观测过程中,由于受漏电和观测系统故障会引起干扰数据,如突跳、台阶、超差等,这些干扰数据不易被快速判断,需要做大量检查工作才能完成。为解决此问题,研制了地电观测干扰数据检查仪,能实时记录仪器工作状态和地电场变化,当出现干扰时调取相应干扰时段的秒数据或分数据,通过对干扰数值波形特征分析,进而快速判别并排除干扰。实践应用表明,该仪器对干扰异常能够较好识别,提高了排查效率。
河北平山MS4.3地震前地震活动变化
陈婷, 孙丽娜, 王晓山, 张新东
2023, 41(3): 60-66.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3.03.009
摘要:
为定量分析2022年10月3日平山MS4.3地震前地震活动变化,改进了“区域-时间-尺度”(RTL)算法,提高了与节点距离和时间较近的地震事件的权重,降低了距离和时间较远的地震事件的权重;采用改进的RTL算法分别扫描震中\begin{document}${V_{\rm{RTL} }}$\end{document}值时间曲线和区域\begin{document}${V_{\rm{RTL}}}$\end{document}值演化图像,结果显示:平山MS4.3地震前震中西部和西南方向地震活动存在平静异常,同时发现2020年2月23日河北平山ML3.5地震前震中南部存在地震平静异常;特征距离和震级下限对\begin{document}${V_{\rm{RTL} }}$\end{document}值扫描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在地震活动复杂地区,特征距离对扫描结果的影响更大。该RTL算法可定量分析地震活动变化情况,为弱震区震情跟踪和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提供方法和依据。
利用尾波干涉技术分析寻乌及邻区的地壳介质变化
汤兰荣, 曾新福, 郭雨帆, 余思, 唐婷婷, 王甘娇
2023, 41(3): 67-73.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3.03.010
摘要:
基于波形互相关方法,挑选寻乌及邻区的重复地震事件,利用尾波干涉技术分析重复地震事件发生期间的地壳介质变化。结果显示:多数重复地震对的S波早期尾波部分呈现明显线性变化,反映了地壳介质的波速变化,其中寻乌台南部的2个重复地震对波速变化最为显著,而距离台站相对较远的地震对,波速变化较小;波速变化明显的地区与低b值区一致,也与地震活跃区域相一致。
范县井水位对远场大震的同震响应特征
刘阁, 姬霄鹤, 郭少峰, 李志涛
2023, 41(3): 74-7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3.03.011
摘要:
统计范县井水位对远场大震的同震响应特征,并对其响应时间、响应幅度、响应形态这3种特征进行逐一分析,探讨同震响应机理,总结规律。结果表明:观测井映震能力良好,震级越高,映震能力越好。从响应幅度来看,对MS 6.5~7.5地震之间的同震响应具有明显优势,且大陆型地震响应表现要优于非大陆型地震;在一定条件下,震源深度对响应时间和响应幅度都有较大影响;响应形态有脉冲型、振荡型、振荡-脉冲型,非单一形态,且响应形态与震中距相关。
山西襄垣-潞城ML2.8有感震动事件类型判别
董春丽, 王霞, 李玉铰, 梁永烨, 丁大业, 李云
2023, 41(3): 80-90.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3.03.012
摘要:
以2019年12月15日山西长治市襄垣-潞城交界发生的ML2.8有感地震事件为例,从构造环境、频谱特征、震源参数、破裂机制、同期地震活动和现场调查等方面,对襄垣-潞城地震的震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襄垣-潞城地震具有较同区域地震相对低的频率分布、较低应力降和较大破裂尺度等特征, 震源深度位于高低速转换层 ,且与之后区域同期密集发生的4次ML≥3.0地震活动具有大体一致的主压应力轴方向,也与震源区赋存介质显示的所受NNE高主压应力作用方向接近。故研究认为襄垣-潞城地震是区域应力增强作用叠加在局部原有NNE向高主压应力的作用下,在矿区诱发的一次浅源 地震事件,可能与矿区煤层气开采水压致裂注水,对震源区断层截面起到润滑作用而降低摩擦系数,区域较小的应力变化引起先存断裂活化有关。
兴济地震台大地电场方位变化特征
李瑞卿, 郭学增, 李凤, 张蕾, 信世民, 尹宏伟
2023, 41(3): 91-96.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3.03.013
摘要:
根据地电场成分分类取空间电磁环境较为平静且地电场观测数据日变形态较为稳定的时段对兴济台大地电场ET进行提取,然后利用正交向两测道大地电场合成总的大地电场ET总。对总大地电场方位变化进行对比发现,兴济台午前午后大地电场方位角图像较平凉、大柏舍数据离散度高,无午前午后3个阶段的稳定形态变化特征;通过谐波分析及F检验发现,兴济台大地电场前10阶谐波拟合程度相对较低、高阶谐波成分显著,说明兴济台地电场成分复杂,可能是造成一天中大地电场方位角数据离散的原因。
银川窗与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中强地震的关系
杨红樱, 罗恒之, 张帆, 郭雷, 张剑影
2023, 41(3): 97-100.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3.03.014
摘要:
为了提取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中强地震的有效预测指标,通过识别银川地区不同震级、不同范围的小震活动窗口,开展R值和molchan方法评估,选取出有预测意义的地震窗。结果显示:ML4银川窗地震活动对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6级左右地震有较好的指示意义;ML3银川窗小震滑动年频次大于2时,对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未来1年发生5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基于InSAR技术的张家口定点形变观测场地形变监测
高晨, 孙丽娜, 马栋, 屈曼, 侯晓真, 刘思宇
2023, 41(3): 101-107.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3.03.015
摘要:
针对张家口定点形变观测场地伸缩仪NS向观测曲线在2020年6月至12月出现加速上升的异常变化,以张家口定点形变观测场地为研究区域,基于Sentinel-1 SAR降轨数据并采用小基线集技术对场地进行形变监测,并获取了2018—2020年该区垂向年平均形变速率和形变时间序列。研究结果表明:张家口断裂两侧地表在垂向的相对运动速率小于1 mm/a,断层活动性较弱;张家口断裂在NNW-SSE向拉张应力作用下,使得断层南盘地表相对北盘出现较为明显的沉降运动,导致张家口伸缩仪NS向观测出现张性加速趋势变化异常现象。
赋能·创新与发展引领
新时代新征程地震预警机制建设的思考
蒋宏毅, 毛国良, 李小军
2023, 41(3): 108-112.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3.03.016
摘要:
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指导思想,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作为新时代新征程防震减灾工作的根本方向和根本遵循,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中国当前地震预警工作发展现状,并深刻分析了新时代新征程地震预警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了未来新时代新征程地震预警机制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