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肖, 王虹宇, 李慧, 刘思宇.
同场地不同钻孔应变观测资料对比
. 华北地震科学,
2022, 40(3): 76-82.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2.03.012
|
[2] |
张幸兴, 毛国良, 常亮, 王莉婵, 赵英萍.
易县台BBVS-120地震计记录重力固体潮能力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9, 37(2): 56-60,81.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9.02.009
|
[3] |
刘双庆, 薛艳.
唐山老震区ML≥2.0地震发震时刻与固体潮极值时刻之时差分布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17, 35(1): 24-31.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1.004
|
[4] |
李峰, 卢双苓, 吴海宾, 邢强, 王强, 洒荣利, 崔居全.
钻孔应变水位辅助观测标定的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3): 58-60.
|
[5] |
邱永平.
宁波地震台动水位与垂直摆对汶川8.0级地震的同震变化
. 华北地震科学,
2009, 27(1): 30-33.
|
[6] |
任佳, 张纳莉, 王长江.
怀4井数字气氡固体潮潮汐效应初步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06, 24(1): 56-59.
|
[7] |
段莉莉, 胡滨生, 李国庆.
哈尔滨市延寿地震台竖直摆倾斜仪资料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06, 24(4): 45-48.
|
[8] |
陈建国.
应变固体潮相位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04, 22(2): 45-49.
|
[9] |
邢西淳, 邵辉成, 毛娟, 毛胜利, 陈建民.
三原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地震异常
.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20(4): 40-46.
|
[10] |
陈德福, 段立新, 李玉, 李晓军, 宦吉洪, 景树娟.
怀来等台固体潮观测调和分析结果
. 华北地震科学,
2000, 18(2): 50-55.
|
[11] |
张凌空, 刘北顺, 高福旺, 李松阳, 韩凤银.
钻孔体应变观测潮汐因子计算模型
. 华北地震科学,
1998, 16(2): 10-14.
|
[12] |
张朝明, 刘长海, 梁久亮.
庐江台自流井流量固体潮观测资料调和分析的初步结果
. 华北地震科学,
1992, 10(4): 75-80.
|
[13] |
庄光国.
海潮、固体潮的叠加对深井水位动态的影响
. 华北地震科学,
1992, 10(1): 82-88.
|
[14] |
薄万举.
一种处理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的全套方法及其效果的验证
. 华北地震科学,
1992, 10(4): 68-74.
|
[15] |
胡延昌, 周坤根, 李辉, 孙和平, 殷积涛, 周旭明.
井水固体潮观测中的液核动力学效应
. 华北地震科学,
1990, 8(3): 82-88.
|
[16] |
陈沅俊, 杨修信.
双衬套钻孔应变测量的计算
. 华北地震科学,
1990, 8(4): 80-89.
|
[17] |
马彩欣.
唐山市山西水2井水位固体潮震前畸变现象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3): 59-65.
|
[18] |
张昭栋.
水平分层承压含水层水头的重力固体潮效应
. 华北地震科学,
1988, 6(1): 64-72.
|
[19] |
张昭栋, 郑金涵.
重力固体潮(M2波)的海潮效应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3): 35-45.
|
[20] |
周景明, 林尉岐.
彭泽台倾斜固体潮观测所受的降雨影响及其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2): 45-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