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郑永通, 李文杰, 刘愫昀, 王绍然.
广西北流-广东化州交界5.2级地震前RTL异常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22, 40(2): 97-104.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2.02.015
|
[2] |
王亚茹, 刘晓丹, 郭蕾, 王妍, 周依, 王想.
河北涿鹿ML4.8地震前后单台波速比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21, 39(2): 87-95.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1.02.013
|
[3] |
莫佩婵, 黄美丽, 阎春恒, 梁飞, 郭培兰, 向巍, 苏珊.
广西石埠井水位一次显著异常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20, 38(S2): 80-8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0.S2.013
|
[4] |
和仕芳, 吕佳丽, 余庆坤, 于江.
2018年云南通海2次5.0级地震人员受伤情况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9, 37(2): 14-20.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9.02.003
|
[5] |
谢阳, 常祖峰.
2012年云南宁蒗5.7级地震前兆异常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19, 37(1): 57-65.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9.01.010
|
[6] |
王海鹰, 欧阳春, 孙刚.
地震应急期关键应急处置业务的时序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14, 32(1): 59-64.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4.01.011
|
[7] |
崔居全, 杜桂林, 荆强, 徐芳芳, 朱音杰, 鞠述晔, 毕可战, 孟祥刚.
荣成鲁32井水温动态变化及异常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4, 32(4): 34-3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4.04.007
|
[8] |
郭斌, 王斌, 张月辉.
苏北-南黄海盆地地震构造基本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13, 31(1): 38-44.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1.008
|
[9] |
李惠玲, 高云峰, 贾炯, 张登科, 高存英.
晋1-1井水位异常与晋冀蒙交界区中强地震关系简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2, 30(1): 33-39.
|
[10] |
高立新, 戴勇.
晋冀蒙交界地区地震活动性特征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2, 30(3): 34-39.
|
[11] |
卓群, 潘震宇, 刘仲达, 丁俊芳.
厦门两类地震现场动态图像传输系统的对比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4): 64-67.
|
[12] |
邓亮, 刘春平, 万飞, 廖欣.
从水位观测数据中排除非构造因素影响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 华北地震科学,
2009, 27(2): 17-21.
|
[13] |
张环曦, 郭建芳, 薛志芳, 于春颂, 李非, 周剑青.
昌黎井数字化水位水温对汶川地震同震响应机理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09, 27(4): 46-49.
|
[14] |
刘科.
河北平原地区地震地裂缝活动的相关性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08, 26(4): 45-50.
|
[15] |
杨忠, 江德保.
九江地震灾害分析和鉴定加固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07, 25(3): 42-46.
|
[16] |
张秀萍, 王曰风, 马利军, 张彦清, 王锐锋, 任佳.
怀来地震台CO2异常变化特征与地震关系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07, 25(2): 20-23.
|
[17] |
陈波, 张羽, 陈琳荣.
长白山天池火山地震波形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06, 24(3): 6-9.
|
[18] |
林邦慧, 胡小幸, 王泽皋.
1966年邢台地区大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特征及其初步解释
. 华北地震科学,
2006, 24(2): 30-35.
|
[19] |
李雪英, 陈立强, 赵英萍, 毛国良.
首都圈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单台震级偏差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04, 22(3): 33-39.
|
[20] |
吕惠琴, 黄振义, 李朝弼.
垂向电导度的测量及在水位异常判别中的作用
. 华北地震科学,
1994, 12(2): 60-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