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 第30卷 第1期
2012, 30(1): 1-5.
摘要:
一定条件下GNSS流动复测资料可为我们揭示地形变提供必要的依托,但由于垂向分量观测误差较大而没有被恰当地利用。利用华北地区1999-2007年的4期资料,从形变场的连续变化角度出发,提出了利用多核函数进行解析与滤波的方法,理论与结果表明:①可获得垂直运动场的数学解析;②可实现对垂向运动场不同层次的滤波与信息分离;③当流动测站具有一定的空间密度、一定数量的复测结果和时间长度则可获得较可靠的形变信息。最后利用华北地区GNSS流动观测资料给出了实际算例与初步分析结果。
一定条件下GNSS流动复测资料可为我们揭示地形变提供必要的依托,但由于垂向分量观测误差较大而没有被恰当地利用。利用华北地区1999-2007年的4期资料,从形变场的连续变化角度出发,提出了利用多核函数进行解析与滤波的方法,理论与结果表明:①可获得垂直运动场的数学解析;②可实现对垂向运动场不同层次的滤波与信息分离;③当流动测站具有一定的空间密度、一定数量的复测结果和时间长度则可获得较可靠的形变信息。最后利用华北地区GNSS流动观测资料给出了实际算例与初步分析结果。
2012, 30(1): 6-11.
摘要:
河北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成后,地震灾害评估软件中烈度衰减系数采用经验参数,计算出的烈度范围与实际地震存在一定偏差。通过收集河北省及周边地区地震烈度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得到新的烈度衰减系数,并通过软件验证,其计算的烈度范围比采用原系数计算的烈度范围更接近实际情况。
河北省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成后,地震灾害评估软件中烈度衰减系数采用经验参数,计算出的烈度范围与实际地震存在一定偏差。通过收集河北省及周边地区地震烈度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得到新的烈度衰减系数,并通过软件验证,其计算的烈度范围比采用原系数计算的烈度范围更接近实际情况。
2012, 30(1): 12-17,28.
摘要:
通过对泰安台重力仪2008-2010年观测运行分析,对仪器运行性能与总体质量分析评价,总结仪器故障原因及影响观测质量的因素,对曲线掉格现象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仪器运行较好,记录质量较高,能清晰地记录到日变固体潮和地震波形,年变曲线连续完整,调和分析M2波中误差高达0.0 005。仪器故障主要为雷击、数采死机、误操作和时间系统紊乱等。影响数据质量因素为雷击、数采故障、地震粘摆等。曲线掉格现象共发生15次,前后有中强地震的比率占80%。
通过对泰安台重力仪2008-2010年观测运行分析,对仪器运行性能与总体质量分析评价,总结仪器故障原因及影响观测质量的因素,对曲线掉格现象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仪器运行较好,记录质量较高,能清晰地记录到日变固体潮和地震波形,年变曲线连续完整,调和分析M2波中误差高达0.0 005。仪器故障主要为雷击、数采死机、误操作和时间系统紊乱等。影响数据质量因素为雷击、数采故障、地震粘摆等。曲线掉格现象共发生15次,前后有中强地震的比率占80%。
2012, 30(1): 18-21.
摘要:
濮阳市地震台经过观测仪器的数字化技术改造,使用SD-3A型数字化测氡仪开展了土氡数字化观测。观测结果显示,土氡集气装置的好坏对观测结果影响很大。对集气室装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造,观测结果更好地反映了地下土氡的变化情况。研究了濮阳台土氡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观测资料表现出明显的气压效应,土氡观测值与气压的影响成负相关关系。
濮阳市地震台经过观测仪器的数字化技术改造,使用SD-3A型数字化测氡仪开展了土氡数字化观测。观测结果显示,土氡集气装置的好坏对观测结果影响很大。对集气室装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造,观测结果更好地反映了地下土氡的变化情况。研究了濮阳台土氡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观测资料表现出明显的气压效应,土氡观测值与气压的影响成负相关关系。
2012, 30(1): 22-28.
摘要:
分析了东郭井自2008年1月观测以来出现的水位与水温成组异常及其与周围中等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异常与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其异常的基本特征是水位阶降与水温缓升的形态配套,异常的幅度与震级大小有一定关系,异常持续的时间与井震距有一定的关系,还讨论了异常的机理。
分析了东郭井自2008年1月观测以来出现的水位与水温成组异常及其与周围中等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异常与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其异常的基本特征是水位阶降与水温缓升的形态配套,异常的幅度与震级大小有一定关系,异常持续的时间与井震距有一定的关系,还讨论了异常的机理。
2012, 30(1): 29-32.
摘要:
水样中氟离子含量很低,选择的氟离子标准序列也很低,每日配制氟离子标准序列时,因为人的视觉误差,对第一序列会产生较大的相对误差。通过氟离子标准序列对比实验认为,配制方法可以从每日进行相同序列配制,改为定期配制、每日观测。从实验数据看,新方法标准序列数据较旧法序列稳定,重复性高,相对误差小。
水样中氟离子含量很低,选择的氟离子标准序列也很低,每日配制氟离子标准序列时,因为人的视觉误差,对第一序列会产生较大的相对误差。通过氟离子标准序列对比实验认为,配制方法可以从每日进行相同序列配制,改为定期配制、每日观测。从实验数据看,新方法标准序列数据较旧法序列稳定,重复性高,相对误差小。
2012, 30(1): 33-39.
摘要:
通过对晋1-1井22年水位观测资料进行系统清理,对距井区约330km范围一些中强震前的水位资料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晋1-1井地震异常以短临突变异常为主,异常时间多小于80d。根据大量的震例统计结果给出了地震前兆异常定量判别指标,当曲线阶升异常幅度大于30mm或阶降大于40mm时视为震兆异常。
通过对晋1-1井22年水位观测资料进行系统清理,对距井区约330km范围一些中强震前的水位资料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晋1-1井地震异常以短临突变异常为主,异常时间多小于80d。根据大量的震例统计结果给出了地震前兆异常定量判别指标,当曲线阶升异常幅度大于30mm或阶降大于40mm时视为震兆异常。
2012, 30(1): 40-43.
摘要:
应用加卸载响应比的理论,对宁晋井水位数据进行加卸载响应比计算,结果表明,在2002年4月22日邢台M4.8级地震前存在加卸载响应比异常,该方法可作为今后邢台及邻区一项中短期地震趋势预测异常依据。
应用加卸载响应比的理论,对宁晋井水位数据进行加卸载响应比计算,结果表明,在2002年4月22日邢台M4.8级地震前存在加卸载响应比异常,该方法可作为今后邢台及邻区一项中短期地震趋势预测异常依据。
2012, 30(1): 44-47.
摘要:
口泉断裂是大同盆地西缘的主控边界断裂,本文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布设地震钻孔、浅层人工地震勘探、电阻率CT法勘探和探槽开挖的手段,对该断裂在口泉村段的断裂特征进行了分析。
口泉断裂是大同盆地西缘的主控边界断裂,本文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布设地震钻孔、浅层人工地震勘探、电阻率CT法勘探和探槽开挖的手段,对该断裂在口泉村段的断裂特征进行了分析。
2012, 30(1): 48-53.
摘要:
提出了利用基于遗传算法结合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进行地震预测的新方法。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不易陷入局部极小点等优点来优化GRNN的径向基函数中心、宽度以及输出层的权值,使得计算结果全局最优。在实际地震数据中选取了100组样本数据进行仿真实验,并利用MATLAB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提出了利用基于遗传算法结合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进行地震预测的新方法。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不易陷入局部极小点等优点来优化GRNN的径向基函数中心、宽度以及输出层的权值,使得计算结果全局最优。在实际地震数据中选取了100组样本数据进行仿真实验,并利用MATLAB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2012, 30(1): 54-58.
摘要:
运用变化率分析了张北6.2级地震前山西地区跨断层流动短水准资料变化特征,发现:在张北6.2级地震孕育过程中,特别是地震孕育中短期阶段,断层活动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且一致性好,主要表现为:①断层异常活动集中在震前3.5~0.5年且存在阶段性,断层异常恢复后发生地震;②断层异常活动性质发生剧烈快速的变化,离地震发生越近断层异常活动幅度越大、变化率越快;③山西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异常特别是前中短期异常变化主要集中在山西带的北部地区,范围主要集中在震中周围500km左右范围内。
运用变化率分析了张北6.2级地震前山西地区跨断层流动短水准资料变化特征,发现:在张北6.2级地震孕育过程中,特别是地震孕育中短期阶段,断层活动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且一致性好,主要表现为:①断层异常活动集中在震前3.5~0.5年且存在阶段性,断层异常恢复后发生地震;②断层异常活动性质发生剧烈快速的变化,离地震发生越近断层异常活动幅度越大、变化率越快;③山西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异常特别是前中短期异常变化主要集中在山西带的北部地区,范围主要集中在震中周围500km左右范围内。
2012, 30(1): 59-64.
摘要:
对长清地震台多年来的体应变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了整理,对引起数据曲线发生畸变的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识别及分类统计,认为造成体应变数据曲线畸变的因素主要有电源干扰、仪器本身问题、气压、降雨、雷电等气象因素干扰。这项工作将对台站人员及时识别干扰、提高数据资料利用率起到重要作用。
对长清地震台多年来的体应变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了整理,对引起数据曲线发生畸变的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识别及分类统计,认为造成体应变数据曲线畸变的因素主要有电源干扰、仪器本身问题、气压、降雨、雷电等气象因素干扰。这项工作将对台站人员及时识别干扰、提高数据资料利用率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