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冉志杰, 彭远黔, 张建智, 朱坤静.
唐山-河间-磁县地震构造带浅层地震勘探
. 华北地震科学,
2022, 40(1): 25-33.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2.01.005
|
[2] |
冉志杰, 彭远黔, 孟立朋, 董博.
跨蔚广盆地南缘断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选址—以大探口场地为例
. 华北地震科学,
2021, 39(4): 43-4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1.04.007
|
[3] |
姚敏, 吕小红, 杨宏智.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在地质灾害勘察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2020, 38(2): 62-67.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0.02.011
|
[4] |
魏建民, 赵星, 张浩鸣, 郝亮, 金海霞, 阿那尔.
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剖面研究阿尔公-特山断裂的活动性
. 华北地震科学,
2020, 38(S1): 14-1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0.S1.003
|
[5] |
孟凡月, 王冬玲.
电法联合勘探在宿松-枞阳断裂(头坡段)探测中的应用与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18, 36(2): 70-75.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2.012
|
[6] |
王纪强, 王华林, 吕春帅, 杨乐.
新泰市山水文园住宅小区场地断裂探查与活动性鉴定
. 华北地震科学,
2018, 36(3): 40-45.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3.006
|
[7] |
周月玲, 尤惠川, 边庆凯.
张家口万全断裂特征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13, 31(2): 1-7.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2.001
|
[8] |
宋文杰, 吴子泉, 姜早峰, 杜历英.
岩石裂隙电阻率特征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4): 24-26.
|
[9] |
许洪泰.
探槽技术在古地震研究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3): 21-23.
|
[10] |
王福才, 刘广宽, 张骞, 蒋延林, 赵卫红, 薛家富.
高邮地震台地电阻率异常特征与地震关系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2): 41-45.
|
[11] |
彭远黔, 温超, 岳秀霞, 冉志杰, 张合, 耿大伏.
紫山东断裂北段电阻率层析成像与地震勘探的联合探测
.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3): 51-55.
|
[12] |
张学民, 刘素英.
华北地区成组地震前后的地电阻率异常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03, 21(4): 10-18.
|
[13] |
赵成斌, 刘保金.
浅层地震勘探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1998, 16(2): 1-9.
|
[14] |
王志贤, 汪志亮, 赵成达, 余素荣, 彭远黔.
地震地电阻率前兆异常特征及其机理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3, 11(2): 75-79.
|
[15] |
刘西林, 申旭华.
山东沿黄河断裂带的地震地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93, 11(3): 55-61.
|
[16] |
王华林, 耿杰.
1668年郯城8(1/2)级地震断裂的某些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92, 10(2): 34-42.
|
[17] |
夏怀宽.
辽宁金州活动断裂带特征和地震
. 华北地震科学,
1991, 9(2): 21-28.
|
[18] |
申屠炳明, 徐煜坚, 汪一鹏.
韩城断裂的活动特征及断裂带古地震遗迹的初步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0, 8(1): 1-10.
|
[19] |
张世民, 杨景春, 苏宗正.
公元1038年定襄地震的地质、地貌遗迹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3): 22-30.
|
[20] |
江娃利, 聂宗笙.
河北省邯郸市地裂缝成因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4): 68-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