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 第20卷 第3期
2002, 20(3): 1-13.
摘要:
分析了现有主要地震前兆模式(包括热物质上涌模式)在解释现实观测到的浅层异常时遇到的困难。论证了多种前兆异常与空间环境因子之间具有的密切成因联系。诱发前兆异常具有7个主要的特征,即种类的多样性、与降水及地下水变化关系的非线性、发生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变化的层次性、时间分布的成丛性、空间分布的大区域性以及多种手段异常变化的时空关联性等。
分析了现有主要地震前兆模式(包括热物质上涌模式)在解释现实观测到的浅层异常时遇到的困难。论证了多种前兆异常与空间环境因子之间具有的密切成因联系。诱发前兆异常具有7个主要的特征,即种类的多样性、与降水及地下水变化关系的非线性、发生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变化的层次性、时间分布的成丛性、空间分布的大区域性以及多种手段异常变化的时空关联性等。
2002, 20(3): 14-21.
摘要:
以1998年1月10日张北M6.2级地震为例,分析了地震前宽城短水准、兴隆短水准和易县短水准异常的特征。短水准资料具有年变周期,分析异常必须剔除年变。本文应用周期滤波方法对短水准资料进行了处理,发现短水准异常地震前有明显的阶段性,异常发展可分为初期、中期、临震三个阶段,且具有明显的由中期向短临转化标志。
以1998年1月10日张北M6.2级地震为例,分析了地震前宽城短水准、兴隆短水准和易县短水准异常的特征。短水准资料具有年变周期,分析异常必须剔除年变。本文应用周期滤波方法对短水准资料进行了处理,发现短水准异常地震前有明显的阶段性,异常发展可分为初期、中期、临震三个阶段,且具有明显的由中期向短临转化标志。
2002, 20(3): 22-30.
摘要:
在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震前分析基础上,对该次地震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趋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次地震是20世纪以来第五活跃幕闭幕阶段的最大地震,据震前3年地震活动类比等推测,未来3年内中国大陆西部仍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东部地区可能发生少量6级地震。
在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震前分析基础上,对该次地震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趋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次地震是20世纪以来第五活跃幕闭幕阶段的最大地震,据震前3年地震活动类比等推测,未来3年内中国大陆西部仍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东部地区可能发生少量6级地震。
2002, 20(3): 31-35.
摘要:
通过对1900~2001年8月100多年来华北地区中强地震(M≥5.0)活动的研究,得出了一系列关于本地区中强地震活动的特征:地震活动主要发生在地表构造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存在四个活动时段、地震活动存在明显迁移性;并对本地区未来的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华北地区未来一段时间仍有发生M≥5.0级地震的可能。
通过对1900~2001年8月100多年来华北地区中强地震(M≥5.0)活动的研究,得出了一系列关于本地区中强地震活动的特征:地震活动主要发生在地表构造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存在四个活动时段、地震活动存在明显迁移性;并对本地区未来的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华北地区未来一段时间仍有发生M≥5.0级地震的可能。
2002, 20(3): 36-39.
摘要:
通过对乌海4.6级地震前CO2观测值处理,并应用"九五"攻关研究新成果中多种数学方法进行异常提取和分析,得到了滤波、比值、单点速率等分析计算结果,有效地在震前1个月提取到地震短临前兆异常,说明CO2这种新方法能在地震短临预报中发挥较好的作用。
通过对乌海4.6级地震前CO2观测值处理,并应用"九五"攻关研究新成果中多种数学方法进行异常提取和分析,得到了滤波、比值、单点速率等分析计算结果,有效地在震前1个月提取到地震短临前兆异常,说明CO2这种新方法能在地震短临预报中发挥较好的作用。
2002, 20(3): 40-43.
摘要:
2000年4月,奇村热水井出现水氡高值"异常"。本文从水点的水文地质条件、水氡异常变化特点、水氡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等方面,对该"异常"的干扰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证。认为水氡"异常"变化,与周围冷水井抽水有关,而不是地震前兆。
2000年4月,奇村热水井出现水氡高值"异常"。本文从水点的水文地质条件、水氡异常变化特点、水氡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等方面,对该"异常"的干扰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证。认为水氡"异常"变化,与周围冷水井抽水有关,而不是地震前兆。
2002, 20(3): 44-50.
摘要:
引用Hurst指数,对华北地区18次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频次的Hurst指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频次的Hurst指数H值的异常变化特征。同时,把该方法应用到了河南及邻区中等地震预报研究中,制定了预报规则,进行了预测内符检验和预报评分,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短期地震预报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引用Hurst指数,对华北地区18次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频次的Hurst指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频次的Hurst指数H值的异常变化特征。同时,把该方法应用到了河南及邻区中等地震预报研究中,制定了预报规则,进行了预测内符检验和预报评分,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短期地震预报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2002, 20(3): 51-55.
摘要:
在拾震器的标定过程中,当Ri≤10 MΩ时,空气阻尼太大,所测定的D10结果不准确,从而导致S1、a12、RD以及C、β12均不准确,所得V也不准确,同时记录地震的波形也会受到影响,为此建议在标定和工作时,要串上分压电阻R,以此为导向使得放大器输入电阻Ri ≥ 10 MΩ时,所得结果才能符合规范要求,本研究通过多次测试均达到良好的效果。
在拾震器的标定过程中,当Ri≤10 MΩ时,空气阻尼太大,所测定的D10结果不准确,从而导致S1、a12、RD以及C、β12均不准确,所得V也不准确,同时记录地震的波形也会受到影响,为此建议在标定和工作时,要串上分压电阻R,以此为导向使得放大器输入电阻Ri ≥ 10 MΩ时,所得结果才能符合规范要求,本研究通过多次测试均达到良好的效果。
2002, 20(3): 56-59.
摘要:
介绍了怀来4井地质构造概况,介绍了数字化仪器安装前的基础改造工作以及数据产出情况,初步分析了怀来4井气氡、气汞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该项工作不仅加深了对怀来4井数字化资料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今后地震分析预报水平的提高。
介绍了怀来4井地质构造概况,介绍了数字化仪器安装前的基础改造工作以及数据产出情况,初步分析了怀来4井气氡、气汞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该项工作不仅加深了对怀来4井数字化资料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今后地震分析预报水平的提高。
2002, 20(3): 60-63.
摘要:
主要阐述了张家口数字化前兆台网分中心设计基本思路和方法,介绍了该中心的软硬件系统的技术特点和运行效果
主要阐述了张家口数字化前兆台网分中心设计基本思路和方法,介绍了该中心的软硬件系统的技术特点和运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