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刁桂苓, 周仕勇, 刘杰, 张学民, 李晓峰, 张民.
岫岩地震序列的平均波速比前兆异常
.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4): 1-5.
|
[2] |
张跃刚, 陈绍绪, 孙佩卿, 何彦英, 陈明传, 魏连生.
成组地震前兆异常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03, 21(4): 5-9.
|
[3] |
平建军, 张永仙, 张清荣, 陈建国, 黄万发.
华北地区地震短期异常分析及其前兆信息量的提取与计算
. 华北地震科学,
2003, 21(3): 1-7,47.
|
[4] |
张凤秋.
怀来2井水氡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01, 19(1): 64-66.
|
[5] |
李冬梅, 赵春华.
山西洞体形变有震异常信息提取方法初探
. 华北地震科学,
2001, 19(2): 43-48.
|
[6] |
王宝坤, 付萌.
地倾斜地震前兆异常的概率综合
. 华北地震科学,
2000, 18(4): 40-43,47.
|
[7] |
吕政, 温岩, 邵喜彬, 陈琳荣.
张北6.2级地震前华北区域地震活动及地震学指标异常的提取
. 华北地震科学,
2000, 18(4): 20-25.
|
[8] |
王勤彩, 戴英华, 李淑莲, 胡新亮.
测震学中期异常向短临异常演变特征的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2000, 18(1): 31-38.
|
[9] |
张跃刚, 王占勇, 李进步.
形变有震短临异常的演化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00, 18(2): 35-40.
|
[10] |
郑云贞, 宋晓冰, 张常慧, 王吉易, 张素欣.
怀来4井水汞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1): 69-74.
|
[11] |
张凤秋.
怀来2井水氡短临异常特征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4): 72-73.
|
[12] |
钱复业, 赵玉林, 赵跃臣, 沈启兴, 徐忠信.
地电短临前兆产生机理及一种新的短临预报方法(谐振预报法)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3): 1-9.
|
[13] |
万迪堃, 董守玉, 蓝秀英, 秦清娟, 刘允清.
地下水位地震短临预报前兆标志体系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1): 1-10.
|
[14] |
彭远黔, 王志贤.
地电阻率短临异常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4, 12(1): 71-76.
|
[15] |
张清荣, 李文英, 曹宗普.
综合短临前兆信息与地震发生时间的预测
. 华北地震科学,
1993, 11(1): 45-51.
|
[16] |
秦清娟, 董守玉, 贾化周, 张子广, 张国生.
单井水位地震异常信息的提取与地震预报
. 华北地震科学,
1992, 10(2): 67-72.
|
[17] |
王志贤.
隆尧台电阻率前兆异常十例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2): 87-93.
|
[18] |
王吉易, 郑云贞, 刘允清.
水化前兆异常网络及唐山地震水化前兆异常分布特征的初步讨论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2): 70-77.
|
[19] |
曾炬, 罗兰格, 侯建明, 孙玉海.
地震前兆异常的统计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3): 89-94.
|
[20] |
王六桥, 李善因.
喷涌型地下水异常前兆虚报一例及其真伪前兆判别标准初探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5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