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 第3卷 第1期
1985, 3(1): 1-12.
摘要:
我们利用美国陆地卫星第1、2、3号(LANDSAT~1、2、3)的多光谱黑白扫描片123张,在华北136万平方公里面积,目视解译出了各类线性破裂4737条,发现大量破裂的交汇点,长度和组数因地而异,地震活动、地热、新生代岩浆活动以及深源岩矿等与之密切相关。本文通过简便方法,对上述三项破裂特征进行统计、编图和初步分析后,拟定了一项半定量指标,即用地壳线性破裂的密度梯度来解释以上地质现象同构造破裂的关系,并认为华北地台的一些地区正在被新破裂分割。
我们利用美国陆地卫星第1、2、3号(LANDSAT~1、2、3)的多光谱黑白扫描片123张,在华北136万平方公里面积,目视解译出了各类线性破裂4737条,发现大量破裂的交汇点,长度和组数因地而异,地震活动、地热、新生代岩浆活动以及深源岩矿等与之密切相关。本文通过简便方法,对上述三项破裂特征进行统计、编图和初步分析后,拟定了一项半定量指标,即用地壳线性破裂的密度梯度来解释以上地质现象同构造破裂的关系,并认为华北地台的一些地区正在被新破裂分割。
1985, 3(1): 13-19.
摘要:
为了确定穿过四川二滩坝区 F20活断层的活动历史,采集了断层带内及其两侧的方解石脉、方解石团块,用热释光技术测定了这些方解石的年龄。根据方解石的热释光年龄以及他们的产状、结晶程度和变形等特征,可把该区的方解石分为三期:第一期为225万年左右;第二期为100-130万年左右;第三期为35万年左右。从而比较准确地确定了 F20断层的最后一次活动发生于第二期方解石贯入以前。此后,F20断层没有再发生过明显的活动。这对评定二滩坝区的地震危险性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确定穿过四川二滩坝区 F20活断层的活动历史,采集了断层带内及其两侧的方解石脉、方解石团块,用热释光技术测定了这些方解石的年龄。根据方解石的热释光年龄以及他们的产状、结晶程度和变形等特征,可把该区的方解石分为三期:第一期为225万年左右;第二期为100-130万年左右;第三期为35万年左右。从而比较准确地确定了 F20断层的最后一次活动发生于第二期方解石贯入以前。此后,F20断层没有再发生过明显的活动。这对评定二滩坝区的地震危险性有重要的意义。
1985, 3(1): 20-27.
摘要:
河北省是一个强震多发地区。著名的阴山、燕山地震带和华北平原地震带位于本区。区内发生过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1830年磁县7(1/2)级地震等。自从1966年邢台6.8级和7.2级地震发生以来,又发生过1967年河间6.3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滦县7.1级、宁河6.9级地震等。
河北省是一个强震多发地区。著名的阴山、燕山地震带和华北平原地震带位于本区。区内发生过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1830年磁县7(1/2)级地震等。自从1966年邢台6.8级和7.2级地震发生以来,又发生过1967年河间6.3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滦县7.1级、宁河6.9级地震等。
1985, 3(1): 28-37.
摘要:
本文介绍了四幢足尺砖房模型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动力、静力试验。研究了砖房破坏特征,正压力与抗剪强度的关系,墙体配置水平构造措施的效果以及房屋破坏前后自振频率、阻尼和振型等主要动力特性的变化等问题。
本文介绍了四幢足尺砖房模型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动力、静力试验。研究了砖房破坏特征,正压力与抗剪强度的关系,墙体配置水平构造措施的效果以及房屋破坏前后自振频率、阻尼和振型等主要动力特性的变化等问题。
1985, 3(1): 38-46.
摘要:
本文以海城、唐山地震一些城市供水管网的震害经验为基础,联系徐州市直埋管线状况和可能出现的地面破坏程度,对该市供水生命线工程作了易损性分析和震害预测。
本文以海城、唐山地震一些城市供水管网的震害经验为基础,联系徐州市直埋管线状况和可能出现的地面破坏程度,对该市供水生命线工程作了易损性分析和震害预测。
1985, 3(1): 47-51.
摘要:
本文分析了1983年4月3日万全4.5级地震前后万全井水位记录地震波能力的显著差异、1983年9月6日开始的水位转向和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前后记录到的水位变化图形。认为万全井处于应力易于集中的灵敏部位,水位对近场和远场应力应变反映灵敏,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本文分析了1983年4月3日万全4.5级地震前后万全井水位记录地震波能力的显著差异、1983年9月6日开始的水位转向和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前后记录到的水位变化图形。认为万全井处于应力易于集中的灵敏部位,水位对近场和远场应力应变反映灵敏,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1985, 3(1): 52-55.
摘要:
观测地下水氡含量的变化来预报地震,在我国已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资料。然而利用这些观测资料预报未来地震,事实上遇到很大困难。笔者认为,需解决下面一系列问题,方能达到水氡预报的目的。
观测地下水氡含量的变化来预报地震,在我国已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资料。然而利用这些观测资料预报未来地震,事实上遇到很大困难。笔者认为,需解决下面一系列问题,方能达到水氡预报的目的。
1985, 3(1): 56-67.
摘要:
地球自转及其速率变化是地壳构造运动的重要动力来源,其水平原动力有两种:由两极压向赤道的力,与地球自转角速度平方成正比;东西向的力,与地球自转角加速度成正比,其大小按纬度的分布与全球大地震频度随纬度的分布一致。所造成构造应力的主方向与全球6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得的震源同性质主应力方向及地震带走向的统计结果相符。取其能量的1%,已足够供给地震释放。
地球自转及其速率变化是地壳构造运动的重要动力来源,其水平原动力有两种:由两极压向赤道的力,与地球自转角速度平方成正比;东西向的力,与地球自转角加速度成正比,其大小按纬度的分布与全球大地震频度随纬度的分布一致。所造成构造应力的主方向与全球6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得的震源同性质主应力方向及地震带走向的统计结果相符。取其能量的1%,已足够供给地震释放。
1985, 3(1): 68-74.
摘要:
山西中部由于构造部位特殊,中强地震及弱震活动不但频度高,而且有着特殊的意义。华北历次活跃期中,强震的活动,空间上虽有着迁移规律,但山西中部总是中强地震活动的主要场所。有台网记载以来,山西中部的弱震括动,在其频度的上升时段,同样反映了华北区内强震的活动。
山西地震带上一系列7级以上地震,存在着由北而南和由南而北对迁的现象,山西中部是对迁的中心地区。因此山西中部地区是华北地震活动的一个"敏感区",研究它的地震动态,将有可能提供华北强震活动的信息。
山西中部由于构造部位特殊,中强地震及弱震活动不但频度高,而且有着特殊的意义。华北历次活跃期中,强震的活动,空间上虽有着迁移规律,但山西中部总是中强地震活动的主要场所。有台网记载以来,山西中部的弱震括动,在其频度的上升时段,同样反映了华北区内强震的活动。
山西地震带上一系列7级以上地震,存在着由北而南和由南而北对迁的现象,山西中部是对迁的中心地区。因此山西中部地区是华北地震活动的一个"敏感区",研究它的地震动态,将有可能提供华北强震活动的信息。
1985, 3(1): 75-81.
摘要:
北天山地震带是多次发生8级大震的内陆地震带,本文研究了它的强震活动特征和地质构造的关系,将其划分出三个地震亚带,并对这三个亚带的强震活动、相关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比。指出克宾-尼勒克地震亚带与乌恰-喀什地区的强震活动相关,准噶尔盆地南缘一带与阿尔泰-贝加尔地区的强震活动相关,而艾比湖地震亚带的强震活动则受南北两个方面的构造运动影响。最后从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的角度讨论了它们在地壳动力学上的意义。
北天山地震带是多次发生8级大震的内陆地震带,本文研究了它的强震活动特征和地质构造的关系,将其划分出三个地震亚带,并对这三个亚带的强震活动、相关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比。指出克宾-尼勒克地震亚带与乌恰-喀什地区的强震活动相关,准噶尔盆地南缘一带与阿尔泰-贝加尔地区的强震活动相关,而艾比湖地震亚带的强震活动则受南北两个方面的构造运动影响。最后从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的角度讨论了它们在地壳动力学上的意义。
1985, 3(1): 82-87.
摘要:
本文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四个地电台站附近二十一次地震发生前后视电阻率的变化特征,并对视电阻率法预报地震的效果问题进行了讨论。尽管各台站的观测条件不尽相同,但可以看出视电阻率法对我区台站周围150公里范围内 Ms≥4.7级的地震具有一定监测能力。
本文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四个地电台站附近二十一次地震发生前后视电阻率的变化特征,并对视电阻率法预报地震的效果问题进行了讨论。尽管各台站的观测条件不尽相同,但可以看出视电阻率法对我区台站周围150公里范围内 Ms≥4.7级的地震具有一定监测能力。
1985, 3(1): 88-96.
摘要:
本文在统计确定相对地应力测量观测值动态基线的基础上,分析了附加应力参数的测算精度,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尝试研究了电感法相对地应力测量在地震预报中的监测能力。
本文在统计确定相对地应力测量观测值动态基线的基础上,分析了附加应力参数的测算精度,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尝试研究了电感法相对地应力测量在地震预报中的监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