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2年  第20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张北地震区的断裂构造特征
蔡华昌, 张四昌, 张振江, 刘玉枝, 任俊峰, 何春贵, 张启富, 刘真友
2002, 20(2): 1-9.
摘要:
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发生在张家口坝上地区,震区被中、上新世溢流玄武岩覆盖,第四系地层0~3m。电磁波遥感探测结果表明,张北震区存在NEE、NWW和NE向三组断裂。野外调查证实NWW向的小水泉——满井断裂,尚义县套里庄乡东水泉南北向断裂和赤城——尚义大断裂的东西向次级断裂都明显错断中、上新世玄武岩及其夹层。热释光(TL)年龄测定结果表明,这三条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分别为16.7万年,20.3万年和14.3万年。张北地震发生在NEE、NE和NWW向三组断裂的交汇区附近,NWW向的小水泉——满井断裂是发震断裂。
山西洪洞、临汾历史大震区现今地震的重新定位
胡新亮, 刁桂苓, 高景春, 啜永清, 段跃荣, 张彦清, 李雪英, 焦成丽, 米雪梅
2002, 20(2): 10-15.
摘要:
利用临汾地区无线传输地震台网资料,对1303年洪洞(M=8)、1695年临汾(M=7 3/4)两次特大地震所在区域1987年-1999年发生的1670次中、小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结果表明,重新定位后震源深度的测定情况比原有结果有很大改善,定位精度明显提高。两次历史大震所在区域中现今地震的密集区,与两次大震各自的高烈度区长轴方向、形状和大小相吻合,反映了历史大震震源断层对现今小震活动的约束作用。小震震源深度的分布情况表明,两次历史大震的震源断层可能都比较浅。重新定位结果为利用现今小震的群体特征研究历史大震的震源断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资料。
两次中等地震短临预测实践
平建军, 张清荣, 解用明, 秦清娟, 魏连生
2002, 20(2): 16-21.
摘要:
2001年6月28日至7月11日先后在大同-阳高、唐山陡河发生ML4.1和4.0地震,此前我们曾根据大华北地区地震活动性背景异常、区域中小地震活动特征以及部分地震短临前兆观测异常,对这两次中等地震进行了尝试性短临预测。本文系统总结了对这两次中等地震的预测过程,这对于我们坚定地震预测信心、进一步做好中等甚至中强以上地震的预测可能具有积极意义。
基于ODBC的地震前兆数据批量卸出与转换程序的实现
李圣强, 王斌, 杨满栋, 米宏亮, 宋喜先, 赵育浦
2002, 20(2): 22-27.
摘要:
介绍了CDBC技术、工作流程及数据传递方式;分析了研制数据卸出与转换程序的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描述了程序的组织结构。通过实例说明了该程序在全国前兆台网中心卸载与转换地震前兆数字化的观测数据中的应用。
地下水诱发的浅层前兆异常及其机理与有关的地震预报问题(1)
王吉易, 宋贯一, 曹志成, 郑云贞, 张子广, 范雪芳, 黄辅琼, 杨明波
2002, 20(2): 28-41.
摘要:
依照"源、场、外"相结合的地震科学研究思路,提出地下水诱发浅层前兆异常机理。认为降水等因素造成的地下水动态变化,可产生一种作用于地壳岩石的附加流体力;地震前,通过多种流体力作用,引起已经积累较高应力的地壳应力——应变场调整变化,并使岩石强度改变,从而促进与诱发浅层地壳的构造变动;其结果是派生或伴生出地形变、地应力、水化学及地电阻率等多种浅层前兆异常。在降水、地下水的多种周期变化成分中,只有那些能与地壳应力-应变过程产生力学耦合的周期变化,才能调制与诱发出异常,这一部分变化可做为广义的地震前兆。孔隙压力、动水压力以及化学腐蚀等原理,是该异常机理的理论基础。列举出六方面的事实做为该机理直接的或间接的证据。
周至深井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技术改造及应用
舒优良, 张世民
2002, 20(2): 42-50.
摘要:
介绍了周至深井数字化观测技术改造的方案设计及工程实施情况,通过对考核运行结果的具体分析,对该井地下流体的观测效能进行了客观评价,并提出今后地下流体数字化技术改造的几点建议。
乌拉特前旗4.8级地震前乌加河地震台定点形变短临异常分析
黄根喜, 杨玉梅, 张晁军, 赵爱萍
2002, 20(2): 51-55.
摘要:
2001年6月5日乌拉特前旗发生4.8级地震,震中距乌加河台南东80 km,震前乌加河台形变出现短临异常显示,震前1~3日观测值超出正常日变值2倍以上,观测人员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跟踪通报异常信息,应用系统前兆计算方法滤波、速率检验,该台资料对此地震映震效果较好。本文着重讨论震前出现的短临异常信息。
张北6.2级地震前怀来地震台倾斜异常特征
李海孝, 王曰风, 李疏萍, 宋晓冰, 张常慧
2002, 20(2): 56-60.
摘要:
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前,怀来地震台SQ-70光记录倾斜仪出现了错位掉格现象,震后恢复。在分析倾斜资料信度的基础上对异常特征进一步探讨,倾斜异常特征主要是光记录曲线错位,错位频次与方向和孕震断层活动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本文对张北地震前怀来地震台倾斜异常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地震台站利用异常资料预报地震的有效途径。
邯郸数字台网监测范围评估
张新东, 彭立国, 李欣波, 阎俊刚, 张双凤, 安海生
2002, 20(2): 61-64.
摘要:
利用震级公式通过最大振幅和量规函数反推单台控制距离的方法,计算出邯郸数字化遥测台网的理论监测范围,并与模拟台网监测范围相比较,结果认为邯郸数字化监测台网比模拟台网的监测能力有较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