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8年  第16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浅层地震勘探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赵成斌, 刘保金
1998, 16(2): 1-9.
摘要:
根据地震波传播的基本理论,首先详细论述了各种波传播的特点,然后根据各种波的特点,论述了各种勘探方法──浅层反射波法、浅层折射波法、回折波剖面法及PS速度测井等方法的应用前提、应用范围及野外工作方法。并结合本单位近几年的工作成果,对一些应用实例进行了讨论。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解决了许多地质及工程问题,为城市地震小区划及建筑工程场地的选址提供了必要的参考资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钻孔体应变观测潮汐因子计算模型
张凌空, 刘北顺, 高福旺, 李松阳, 韩凤银
1998, 16(2): 10-14.
摘要:
首先从理论上推导了钻孔体应变观测井孔耦合系数计算公式,进而根据开尔文潮汐理论建立钻孔体应变观测潮汐因子计算模型,详细研究潮汐因子(δ)变化特征与岩石弹性参数(E3、V3)的关系,指出δ与E3、V3呈非线性关系,δ随后者增大而增大,当E3<5×1010Pa时,对δ影响显著,反之则影响减弱,并和实际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1983年菏泽5.9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分布特征及其有关问题讨论
耿杰, 张昭栋
1998, 16(2): 15-22.
摘要:
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了菏泽5.9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时空分布及其场兆、源兆特征。结果表明,异常空间分布与活动构造密切相关,断裂端部和交汇处是异常响应的敏感地区。单位面积异常台项数,震中及附近地区远高于外围地区。震前1个月左右,异常台项月频次大幅度增高,单项异常的时间演化有持续型、完整型和突跳型三种类型。源兆异常具有中期、短期、临震异常配套、水化多组分同步异常变化、宏观异常多点成片、持续时间长、幅度大等特点;场兆以短临异常为主,表现为单项。单点异常变化持续时间短、幅度小等特点。本文还讨论了场兆、源兆和应力场的关系、异常分布与构造的关系、异常时空分布与发震地点确定、异常时间分布与发震时间确定等问题。
山东中部一条明显的北西向中强地震带
晁洪太, 李家灵, 崔昭文, 王志才, 杜宪宋
1998, 16(2): 23-29.
摘要:
长清-临沂地震带是山东中部一条明显的北西向中强地震带,由9次中强地震组成。这些地震沿北西向展布,主要分布在四个震源区,大致呈50~55km等间距分布。除1668年郯城地震与北北东向的郯庐断裂带有关外,其它地震受北西向蒙山断裂控制,是该断裂各断层段新活动的结果。另外,该地震带内地震的发生还有一定深部构造背景。未来应注意研究该带内再次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
地震前兆信息量的研究(一)地震异常延续有效性的研究
平建军, 罗兰格, 王秀英
1998, 16(2): 30-36.
摘要:
根据我国大陆58个Ms≥5级地震的震例资料.详细地研究了地震异常延续有效时间与持续时间的相关关系.给出了由地震异常持续时间计算地震异常预测的有效时间(即地震异常延续有效时间的最优估值)的公式,经多种数理统计方法检验,证明这一公式是可信、可用的.这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日常地震会商中常需确定地震异常延续有效性问题.提供了定量分析判定依据,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太旧高速公路周缘地区地震灾害损失预测与防震减灾对策
兰青龙, 安卫平, 郭星全, 王继
1998, 16(2): 37-44.
摘要:
概述了太旧高速公路周缘地区(19个县市)的地震灾害。在对建筑物的类型进行划分的基础上,用地震安全性评定的综合概率法计算了每个单元遭遇烈度的概率,得到了各类建筑物的易损性矩阵,最后计算得出19个计算单元所有建筑物的破坏数量和预期经济损失,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提出防震减灾对策。
大震前地震活动迁移速率bc值的变化
林怀存, 刘希强
1998, 16(2): 45-52.
摘要:
本文给出地震活动迁移速率bc值预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1972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及邻区47次M≥6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为:地震活动迁移率bc值在47次大震前出现明显的低值异常。为了检验该方法是否具有实用性,文中对中国西部5个不同区域进行试算,得出在5个不同区域内发生的约39次地震前,bc值表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特点。
旺11井映震规律的再认识
尹风春, 于书泉
1998, 16(2): 53-59.
摘要:
旺11井在1976年唐山地震及其强余震之前有喷油异常显示。经统计该井喷油对唐山老震区4级以上地震的映震概率为75%;1984年重新射孔后,改封井测压观测,其压力变化异常对唐山老震区4.5级以上地震的映震概率也达到了75%。所观测到的压力逐时值的突跳变化,对于地震预报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
聊古-井水氡正常动态的探讨
潘维双, 魏汝庆
1998, 16(2): 60-63.
摘要:
采用相关距平法和平均值法对聊古-井12年的水氡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从定性、定量两方面描述了聊古-井水氡观测资料的正常年动态呈近直线型。并且从本井水文地球化学背景,阐述了分析、判断水氡测值异常的机理,为本区或邻区地震的预测预报,提供了依据。
地磁场Z分量的年变化
解用明, 马喜龙, 韩宝善, 董承发
1998, 16(2): 64-68.
摘要:
利用河北省及邻区共8个台的绝对磁测Z分量的资料,分析了地磁场Z分量的年变化。结果是,曲线相对长斜线而言,一年中形成两个峰值,时间在4月份和10月份前后。每年1、7、12月份为低值,7月份最低。相对长斜线的年变最大幅度各台变化不大,有从南往北逐渐加大迹象,但是各台的年变化幅度又随时间而有较大差异。认为同时间里各台Z分量的变化差异,主要是各地长期变化速率不同引起的。认识了地磁场Z分量这些变化特征和规律,更好地发挥地磁手段在短临预报中的作用。
土层地应力异常与地震的关系
梁晓平, 田志林, 董杏坤
1998, 16(2): 69-74.
摘要:
在土层地应力观测预报的实践中,提出对观测资料异常进行综合识别的原则,并获得较理想的对应结果。将质量好、精度高的简易仪器布设在一些"敏感点"及重点监视区,对于捕捉短临前兆信息是有一定作用的。
静海台地磁短周期变化异常与其附近地震的关系
田山, 李文栋, 郑文俊, 崔晓峰, 曾小萍, 林云芳, 赵明, 续春荣
1998, 16(2): 75-80.
摘要: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由于地震前孕震区地下介质的电性结构的变化,将导至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发生异常变化。本文通过对1991年唐山5.2、5.6级地震前后静海台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参数的计算及其结果的分析和研究,提取出了可靠的地震短临前兆信息,确立了将其应用于唐山地区5级以上地震预报的短临异常特征及其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