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许洪泰, 沈得秀, 杨传成, 葛孚刚.
从胶南地区断裂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胶南块体稳定性
. 华北地震科学,
2014, 32(4): 6-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4.04.002
|
[2] |
冉志杰, 张合, 温超, 杨岐炎, 骆艳欣, 彭远黔.
小震密集带与地质活动断裂的关系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12, 30(2): 13-16.
|
[3] |
肖兰喜, 许萍, 冯志军, 董翔.
近年来华北南部地区地震活动增强的力学背景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09, 27(1): 1-6.
|
[4] |
宋晓冰, 张常慧, 李海孝, 王曰风.
张北6.2级地震中短期阶段异常演化及同步性
. 华北地震科学,
2003, 21(3): 48-51.
|
[5] |
陈化然, 王俊国, 李轶群.
华北地区强震前三个月地震活动异常及初步综合评判
. 华北地震科学,
2001, 19(4): 13-20.
|
[6] |
平建军, 王秀英.
地震前兆信息量的研究(三)地震前兆信息量(S值)方法在大同地震研究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3): 16-22.
|
[7] |
张振江, 郑云贞.
冀东地区地震活动与地壳稳定性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7, 15(3): 45-52.
|
[8] |
张秉良, 方仲景, 段端涛, 向宏发.
程各庄断裂断层泥显微结构特征及其断裂活动性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4): 31-39.
|
[9] |
李文英, 张清荣, 平建军.
利用中期地震活动异常综合预测地震危险区
. 华北地震科学,
1995, 13(1): 42-53.
|
[10] |
杜广仁.
从鹤壁地区岩浆活动与断裂的关系探讨地震活动性
. 华北地震科学,
1993, 11(3): 62-69.
|
[11] |
李文浩, 向宏发, 方仲景, 李如成, 张晚霞.
密云-前门隐伏断裂活动性的初步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2, 10(2): 43-49.
|
[12] |
靳雅敏, 于新昌.
唐山地震余震区地震活动性综合评判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56-62.
|
[13] |
李建华, 杨喆.
辽东半岛活动断裂和金州6级地震的构造背景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2): 81-86.
|
[14] |
许建恩.
河北平原中部地区断裂构造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3): 82-88.
|
[15] |
王敬禹.
沿黄河断裂带的地震地质意义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28-36.
|
[16] |
潘成德.
山东地震活动特征浅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4): 86-92.
|
[17] |
于新昌, 靳雅敏, 孙迎.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估计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4): 52-60.
|
[18] |
安欧.
全球大震活动与地球自转速率的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1): 56-67.
|
[19] |
张德元, 赵根模.
任丘油田地质构造与注水诱发地震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104-110.
|
[20] |
李绍柄, 翟振生, 靳雅敏, 何春贵, 许建恩, 于新昌.
河北省文安——霸县地区地震地质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2): 37-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