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6年  第14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唐山7.8级强震孕育条件及前兆场时空演化的三维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
冯德益, 刘喜兰, 舒立德, 梅世蓉
1996, 14(4): 1-10.
摘要:
首先对由深部地震测深剖面观测结果综合归纳出的一个华北地区岩石圈12层三维非均匀实际模型在承受和不承受来自底面的上拱力条件下的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对唐山地震孕震条件及长期前兆进行分析研究。其次,再考虑一个唐山及外围地区含有地表及深部断裂的三维不均匀分层岩石圈模型,不对称的加载方式,用长方体形的硬包体、软包体或软-硬包体来模拟唐山大震的孕震区,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来计算应力场与位移场,并根据计算结果对唐山地震的前兆场时空演化特征及孕震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所得的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唐山地震震源位于华北地壳中的一个较坚固的块体之内;(2)地幔上拱力可能在唐山大震孕育中起较大作用;(3)唐山大震的前兆场时空演化特征可用坚固体(硬包体)孕震模式来得到合理的解释。
南北地震带中段地震活动的板块动力学研究
张先, 赵丽, 刘敏, 沈京秀, 陈秀文, 虎喜风
1996, 14(4): 11-18.
摘要:
在大陆造山带研究的最新成果基础上论述了南北地震带中段地壳的动力演变过程,结合造山带内部的高温韧性滑脱构造及地球物理深部探测成果和新生代以来的板块运动探讨了南北地震带中段地震的地壳动力学过程及成因机制。论述了在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所产生的大区域一级构造应力场及陆块与扬子板块碰撞所产生的二级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南北地震带中段地区不同的陆块缓慢地相对运动,地震活动乃是地壳形变达到临界时不同陆块间相对运动的动力作用的反映。
北京延庆盆地50万年以来的主要构造事件及年代学的初步研究
尹功明, 卢演俦
1996, 14(4): 19-30.
摘要:
延庆盆地是一个位于燕山山脉南部的晚新生代形成的小型断陷盆地,通过对延庆盆地系统的野外调查,根据延庆盆地的地貌、沉积物、断裂活动等特征,初步认为延庆盆地在过去约50万年曾发生过三次对盆地地貌和沉积环境演化发生过重要影响或改变盆地演化过程的重大构造事件。针对上述三次构造事件,采集了适当的测年样品,经电子自旋共振(ESR)、红外释光(OSL)测年技术等测定,得出了延庆盆地三次主要构造事件发生的可能年代,分别发生在距今40万年-35万年、距今15万年-10万年和距今1.8万年-1.2万年。
程各庄断裂断层泥显微结构特征及其断裂活动性探讨
张秉良, 方仲景, 段端涛, 向宏发
1996, 14(4): 31-39.
摘要:
程各庄断裂是马坊-夏垫断裂带北段的一条东分支断裂,根据其断层泥的显微结构、石英碎屑SEM特征、热释光年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断裂不同区段的最新活动都是以粘滑为主,但各个区段不同地质时期其活动方式和强度不同。
华北山地地貌面与新生代构造运动
吴忱, 张秀清, 马永红
1996, 14(4): 40-50.
摘要:
华北山地有三期山地夷平面、四期河流阶地面。表明新生代地壳运动具有垂直差异性质。以上升运动为主,平均升幅1700m,速度0.031mm/a,以第四纪为最大。全区新生代地壳构造形迹可划分出3大类、8亚类和32个小类。在新生代构造运动中,又划分出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和晚更新世以来的最新构造运动。
新一代地震预报专家系统NGESEP预报效能的初步研究
蒋春羲, 李东升, 王炜
1996, 14(4): 51-57.
摘要:
利用40个地震震例对新一代地震预报专家系统NGESEP的预报效果进行检验。比较了使用信度分布图和信度等值线图两种方法预报未来发震地点的效能,分析了系统对地震三要素的预报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预报效能。
地磁场等变线在地磁预报地震中的应用
李献智, 张淑兰
1996, 14(4): 58-62.
摘要:
在地磁绝对观测预报地震中,若充分利用地磁场一般具有有规则的等交线分布这一特征,可以使原来仅限于小台距的差值预报法推广到大台距,并在实践中获得了较理想的结果。这样,解决了台站稀少地区台站观测资料难以用于地震预报的难题,为地磁绝对观测预报地震找到了一种新的途径。
唐山7.8级地震前张道口井流体异常的综合信息量
刘寿臣, 周锋, 郑熙铭
1996, 14(4): 63-66.
摘要:
多年来利用地下流体异常预报地震主要依靠的是单项观测资料(诸如地下水位或水氡含量等),随着地震预报研究的深入和监测技术的发展,开展单井多项观测和提取综合前兆异常已是面临着的新任务。本文据张道口井的多年多项流体观测资料,提出了单井流体异常综合信息量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唐山7.8级和大同6.1级地震前该信息量均有明显的异常显示。
地震社会学与地震预报
郭增建, 吴瑾冰
1996, 14(4): 67-70.
摘要:
人们对地震危险度感觉的三要素是:可预报的地震的摧毁程度,预报意见的准确度以及所预报的地震来临的迫切程度。这三要素既是地震预报问题,同时也是与地震社会学问题密切相关的。今后要研究多种严重不利因素与地震问题重合下的地震社会学问题。
降雨对地电阻率干扰的分析
张学民, 王志贤, 臧明珍, 郑慰坤
1996, 14(4): 71-75.
摘要:
有一些地电阻率(ρs)观测台站受本身台址条件的限制,观测深度较浅,因此观测值受到降雨等气象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昌黎台EW向1983-1994年观测资料月均值,用褶积滤波和多元回归方法对ρs进行了降雨校正,并将之作为一个灰箱系统,将资料外推至1995年,然后与原始观测值作残差分析,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用一般回归方法对其进行了检验,认为该方法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