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6年  第14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唐山地震的孕育与强震的增震作用
陈绍绪, 李文英, 王勤彩, 蒋春花
1996, 14(2): 1-9.
摘要:
唐山地震的孕震构造是唐山菱形块体,在NEE向的区域应力场的作用下,最大剪应力集中在它的对角线上,正好与唐山断裂带相一致,因此成了唐山地震大破裂的始发点。唐山地震前兆演化过程中,有两个显著特点:在空间上有"震中→外围→震中+外围"的转移过程;在时间上有明显的阶段性,前兆异常频次的每一次加速都发生在外围强震发生之后,本文用强震的增、减震理论,推测外围强震的发生对唐山地震的孕育有强化作用,在一个大的区域,强地震的增、减震效应可以形成多个高应力集中区,这些高应力集中区多数都是未来发生强震的地区。
华北震后趋势判断的前兆综合指标与方法
傅德川, 张子广, 王秀文, 赵新平
1996, 14(2): 10-15.
摘要:
在对华北邢台、渤海、海城、唐山、大同五大震例的各前兆学科震后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归纳出综合判断后续地震异常的3项定量指标与4项定性指标,还给出了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并计算出符合实际的结果,当评判有震时又给出预报后续地震三要素的经验性判据。
关于1976年松潘地震成因的讨论
刘武英, 李龙海, 吴建华, 马兰花
1996, 14(2): 16-21.
摘要:
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1976年松潘7.2级地震的有关资料的分析,同时与海城地震和唐山地震进行对比,认为松潘地震及伴随该次地震而发生的各类现象是共出一因的,其成因可能与地壳内岩浆上涌有关。作者用岩浆的上涌力、热的发散及气体的逸出,对该次地震的发生、前兆及震后效应等现象作出了解释,最后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改进的地壳速度结构遗传反演方法
石琳珂
1996, 14(2): 22-28,41.
摘要:
遗传算法的收敛速度与模型参数初始搜索范围的划分精度有关。本文提出了在低精度的基础上开始迭代,在选代过程中逐步缩小搜索范围的改进措施。这种改进使得遗传算法的收敛速度和反演精度同时得到提高,并且又不增加模型空间的大小。一维地壳速度结构的反演计算结果表明方法是有效的。最后给出了实际应用中应采用的反演策略。
地震进口窗——试论中国大陆及边邻强震活动关联性
王泽皋, 孙佩卿, 李淑莲, 张子广
1996, 14(2): 29-41.
摘要:
本文在对我国边邻三个"地震进口窗"内Ms≥7.0级地震与中国内陆的部分Ms≥6.0级地震活动的时、空关系简述后,讨论了如何利用这种关系来预报中国内陆Ms≥6.0级地震的时、空问题,以期为大形势的趋势预报提供有益的参考。文末也对"地震进口窗"的物理意义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1989年大同6.1级地震前山西带小震活动时间分布结构多重分形维数的变化特征
平建军, 张清荣
1996, 14(2): 42-46.
摘要:
本文应用多重分形理论研究了1989年大同6.1级地震前山西地震带(简称山西带,下同)小震活动时间分布结构的变化特征,发现震前各Dq值均有降维异常出现,且D+q(q>0,下同)的异常尤为突出,取不同层次的地震样本进行计算其异常形态基本一致,表明震前小震活动时间分布从无序向有序转变所显示的内在结构异常变化是真实可靠的,这对我们今后地震分析预报的研究或许是有所裨益的。
承德地区地震活动特征与未来地震危险性
赵云荣, 刘允清
1996, 14(2): 47-55.
摘要:
本文以承德地区的历史地震与现今地震活动的时空变化为依据,分析了地震活动水平较低的承德地区地震特征,并根据场址影响烈度估计场址危险性的最大似然法,由承德地区历史地震的影响烈度,估计了未来50年内承德地区的地震危险性。
强地震短临预报的气象学方法
曹新来, 张子广, 王勤彩, 李富来, 王凤仪, 张国华
1996, 14(2): 56-66.
摘要:
本文研究了强地震发生前半年至一年时间尺度上浅层地温异常变化的分布特征和震前几天至一个月大气压力、气温变化的分布特征,据此提出了强地震短临预报的气象学方法。根据强地震前浅层地温(0.8m~3.2m深的温度)距平存在六个月以上正距平且有一定的幅度和距平等值线给出的升温中心确定强地震发生的背景异常,一般升温中心即未来震中,在此基础上分析浅层地温升温中心区域大气压力和气温的变化幅度及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在地温升温中心区域,地震前约一个月时间内,月平均气压变化幅度最大,气压距平中心与地温升温中心基本吻合,沿构造带走向有气压变化的最大梯度区;大气环流发生突变,单站气压往往发生持续性变化,有持续下降和上升的过程,其低值一般达历年同日平均气压的最低值,变化幅度超过11百帕。根据多个震例的研究,本文提出了3条强震发生的背景异常判别指标和3条临震预报指标,震级强度≥6.0.
西安地裂缝近期活动与热水井水位关系研究
刘快胜, 米秋霞, 张家明
1996, 14(2): 67-73.
摘要:
本文根据西安小寨地裂缝与西影井第三系深层热水水位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二者变化周期的准同步和相位的滞后性特征,并结合地面沉降速率和周围地震活动性,探讨了地裂缝与第三系深层承压水位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的原因,以及抽水-地面沉降对地裂缝影响的构造动态调制作用。
安丘形变台室内基线变化特征分析
王遂章
1996, 14(2): 74-76.
摘要:
对安丘地震台16年室内基线的研究结果表明:室内基线观测精度可达到2×10-7。室内基线的变化大部分是室温引起的地表热形变,其量值达7×10-5。地壳活动的信息仅为5×10-6。因而降低和消除地表热形变是提高室内基线应用价值的关键。
气体分子运动对竖井水平摆倾斜仪的干扰
景树娟, 段立新
1996, 14(2): 77-80.
摘要:
文中以怀来台竖井水平摆倾斜仪的干扰为背景,初步地分析了其干扰机理;并以"气体分子运动说"对其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