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唐山地震的孕育与强震的增震作用

陈绍绪 李文英 王勤彩 蒋春花

陈绍绪, 李文英, 王勤彩, 蒋春花. 唐山地震的孕育与强震的增震作用[J].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2): 1-9.
引用本文: 陈绍绪, 李文英, 王勤彩, 蒋春花. 唐山地震的孕育与强震的增震作用[J].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2): 1-9.
Chen Shaoxu, Li Wenying, Wang Qincai, Jiang Chunhua. DEVELOPMENT OF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AND THE EARTHQUAKE INCREASING ACTION OF STRONG EARTHAUAK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96, 14(2): 1-9.
Citation: Chen Shaoxu, Li Wenying, Wang Qincai, Jiang Chunhua. DEVELOPMENT OF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AND THE EARTHQUAKE INCREASING ACTION OF STRONG EARTHAUAK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96, 14(2): 1-9.

唐山地震的孕育与强震的增震作用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P315

DEVELOPMENT OF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AND THE EARTHQUAKE INCREASING ACTION OF STRONG EARTHAUAKE

  • 摘要: 唐山地震的孕震构造是唐山菱形块体,在NEE向的区域应力场的作用下,最大剪应力集中在它的对角线上,正好与唐山断裂带相一致,因此成了唐山地震大破裂的始发点。唐山地震前兆演化过程中,有两个显著特点:在空间上有"震中→外围→震中+外围"的转移过程;在时间上有明显的阶段性,前兆异常频次的每一次加速都发生在外围强震发生之后,本文用强震的增、减震理论,推测外围强震的发生对唐山地震的孕育有强化作用,在一个大的区域,强地震的增、减震效应可以形成多个高应力集中区,这些高应力集中区多数都是未来发生强震的地区。
  • [1] 1 梅世蓉主编.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北京:地震出版社. 1982.
    2 梅世蓉,等.从唐山地震的前兆特征看强震的孕育过程及综合预报强震的初步探讨. 《地震科学研究论文集》.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3.
    3 罗焕炎.京津唐渤及其附近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地震关系的数字模拟. (华北断块的形成与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0.
    4 张国民,等.高潮期中成串地震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机理的探讨.地震. 1991. (3).
    5 罗兰格,等.地震综合效应场函数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华北地震科学. 1994. 12 (4).
  • [1] 冯德益, 刘喜兰, 舒立德, 梅世蓉.  唐山7.8级强震孕育条件及前兆场时空演化的三维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4): 1-10.
    [2] 李绍柄.  关于唐山地震的发震构造与成因的探讨一文的补充 . 华北地震科学, 1991, 9(3): 97-98.
    [3] 黄立人, 谢觉民.  北京地区断裂活动分析及其对地震前兆和应力场的表现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2): 1-12.
    [4] 耿乃光, 曹新玲, 刘建中, 刘晓红, 张雪, 郝晋昇.  唐山地震由应力减小引起的可能性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335-339.
    [5] 詹志佳.  唐山地震的震磁现象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307-309.
    [6] 靳雅敏, 于新昌.  唐山地震余震区地震活动性综合评判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56-62.
    [7] 唐铭麟.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的孕震模式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71-81.
    [8] 李绍柄.  唐山地震的发震构造与成因的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2): 56-62.
    [9] 龚平, 白万成.  豫北及邻区地震危险区数学模拟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64-70.
    [10] 张肇诚.  唐山地震前后的异常变化及孕震过程初探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2): 25-3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33
  • HTML全文浏览量:  247
  • PDF下载量:  9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5-10-10
  • 刊出日期:  1996-06-15

唐山地震的孕育与强震的增震作用

  • 中图分类号: P315

摘要: 唐山地震的孕震构造是唐山菱形块体,在NEE向的区域应力场的作用下,最大剪应力集中在它的对角线上,正好与唐山断裂带相一致,因此成了唐山地震大破裂的始发点。唐山地震前兆演化过程中,有两个显著特点:在空间上有"震中→外围→震中+外围"的转移过程;在时间上有明显的阶段性,前兆异常频次的每一次加速都发生在外围强震发生之后,本文用强震的增、减震理论,推测外围强震的发生对唐山地震的孕育有强化作用,在一个大的区域,强地震的增、减震效应可以形成多个高应力集中区,这些高应力集中区多数都是未来发生强震的地区。

English Abstract

陈绍绪, 李文英, 王勤彩, 蒋春花. 唐山地震的孕育与强震的增震作用[J].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2): 1-9.
引用本文: 陈绍绪, 李文英, 王勤彩, 蒋春花. 唐山地震的孕育与强震的增震作用[J].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2): 1-9.
Chen Shaoxu, Li Wenying, Wang Qincai, Jiang Chunhua. DEVELOPMENT OF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AND THE EARTHQUAKE INCREASING ACTION OF STRONG EARTHAUAK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96, 14(2): 1-9.
Citation: Chen Shaoxu, Li Wenying, Wang Qincai, Jiang Chunhua. DEVELOPMENT OF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AND THE EARTHQUAKE INCREASING ACTION OF STRONG EARTHAUAK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96, 14(2): 1-9.
参考文献 (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