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4年  第12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地震综合效应场函数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一)地震综合效应场函数及其计算方法
罗兰格
1994, 12(3): 1-7.
摘要:
在系统地分析了目前各种测震学地震预报方法科学思路的基础上,认为测震学地震预报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已经发生的一些地震作为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的"因",即由于已经发生的地震对区域应力场的影响,导致未来发生较强地震。这一类包括的预报方法较多,如空区、条带、b值、地震迁移、相关地震等等及其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种方法。另一类是把已经发生的一些地震作为区域应力场增强的"果",即已经发生的地震是区域应力场增强过程中的一种反映,而未来地震不一定是已经发生的地震所导致的结果。这一类包括"地震窗口"、小震群活动等方法。针对第一类方法,各种预报方法都是力图从地震三要素中提取未来地震的信息,而具体作法又都是利用地震三要素这个多维空间的某个剖面。为了从地震活动诸要素的多维空间提取综合信息,我们对每个地震加入了破裂面方位,构成了地震第四要素,并依据地震4要素建立了地震综合效应场函数。地震综合效应场函数概括了多种测震学地震预报方法的科学思路和预报经验,从而可以形成测震学的综合预报方法。
地震综合效应场函数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二)地震综合效应场函数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罗兰格
1994, 12(3): 8-16.
摘要:
应用地震综合效应场函数方法,对地震前的空区、条带及大地震的迁移现象,根据强震前地震活动的四要素,进行了计算,其预报效果令人满意。
太白维山山前断裂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
申旭辉, 汪一鹏
1994, 12(3): 17-26.
摘要:
本文立足于大量的野外第一手资料,综合解剖了太白维山山前断裂的几何结构,并就其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太白维山山前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活动表现为正断型,其几何结构和运动特征都有着相同的分段性。我们将其划分为三段,西段结构简单,晚更新世以来无明显活动;中段结构复杂,一直强烈活动;东段活动强度较低。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断裂(中段)的平均滑动速率为0.4mm/a,全新世以来达到0.67mm/a,而且这种速率分布在断裂上变动幅度很大。断裂的活动以突然发生的快速错动事件为特征,近两万年以来沿断裂带可能发生了5次7级左右的地震事件,其平均重复间隔为3000年左右。
山西裂谷系的深部地球物理探测
白来旺, 侯廷爱
1994, 12(3): 27-35.
摘要:
综述了山西裂谷系近年来通过重力、工程爆破及测震、大地电磁测深、航磁资料反演、深地震测深等研究该地区地壳与上地馒结构的结果与进展。文中还提出了在本区继续开展地壳与上地幔细结构研究的任务与设想。
隐伏断裂不同深度CO2异常特征研究
林元武, 翟盛华, 范树全, 孔令昌
1994, 12(3): 36-42.
摘要:
本文对比研究了华北北部隐伏活动的唐山断裂和夏垫断裂以及隐伏不活动的香河-皇庄断裂上0.5m和2.0m深处的CO2异常特征,并初步讨论了CO2异常机理及不同深度CO2异常特征在判断隐伏断裂位置及其活动性中的应用。0.5m深处的CO2在隐伏活动断裂和隐伏不活动断裂上均有异常;而2.0m深处CO2在隐伏活动断裂上异常显著,在隐伏不活动断裂上则没有异常。2.0m深处CO2异常范围比0.5m深处CO2异常范围小得多。认为0.5m深处CO2主要来源于生物作用,而2.0m深处CO2则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的破释气。
场地指数与地震动参数的关系
杨光, 刘曾武
1994, 12(3): 43-52.
摘要:
利用现场实测资料,对河北省玉田、宁河两县烈度异常区内外的51个场地(村庄)进行了模拟唐山地震的地震反应计算;研究了地震动参数(地面加速度和反应谱特征周期)与场地指数的关系,验证了场地指数反映场地地运效应的有效性。
延庆、怀来地区地壳深部磁性构造与地震的研究
刘明清, 刘敏, 张先, 沈京秀, 赵丽, 贺为民, 虎喜凤
1994, 12(3): 53-58.
摘要:
应用三维磁性层反演理论和方法,对延庆、怀来地区航磁资料进行了数据处理,反演计算了该区磁性基底埋深、居里等温面埋深和视磁化强度分布。揭示了延庆盆地、矾山盆地、怀来盆地、涿鹿盆地等四个相互联通盆地的磁性基底的定量特征。对该区地震发生的深部原因和地壳内不同物性块体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该区地震分布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初步提出了该区地震的危险区划和今后的重点监测区。
地震异常模糊识别综合预报指标的研究
平建军, 李文英, 张清荣, 袁小沼
1994, 12(3): 59-64.
摘要:
应用模糊识别理论,计算分析了1980-1992年8月河北省及其邻近地区Ms5级以上地震前地震异常μ值的基本特征,给出了其震兆判别指标,这对该区地震综合预报方法的探索和丰富,具有积极的意义。
山西地震的震源深度分布
孟雁英
1994, 12(3): 65-68.
摘要:
对山西地震的震源深度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得出:山西地震的震源深度最深的为35km,浅的6-8km,大多数为10-25km。
水平分量磁变仪标度值随记录n变化率的测定及应用
朱兆才
1994, 12(3): 69-74.
摘要:
水平分量磁变仪标度值S随记录n的变化呈稳定的线性关系,但变化率Kn各地磁台仪器并不相同.用本文方法测定Kn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Kn的精确测定可使水平分量磁变仪非线性记录的计算方法进入实用化,可以校正K尺或电磁转换函数计算值使之更精确,从而提高地磁资料质量.
短周期烟记录地震仪技术改进试验研究
杨成玉, 陈仲范, 武素平, 耿大伏
1994, 12(3): 75-80.
摘要:
针对烟记录地震仪存在的问题,采取仅改动其放大器、电源与记录部分,利用现有拾震器和大滚筒记录器,投入少量资金,即可改造成适合台站使用的新型DYJ-1型短周期墨水记录地震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