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1年  第29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河北省测震台网中小地震矩震级的测定
高景春, 赵英萍, 徐志国, 毛国良, 张从珍, 李冬圣
2011, 29(2): 1-5.
摘要:
利用河北省测震台网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反演了2008年12月至2010年4月62个中小地震的震源波谱参数,计算了这些地震的地震矩M0和矩震级Mw,利用正交回归分析方法得到了近震体波震级MLMw之间的关系式。
北京及附近地区地壳速度结构与构造
王帅军, 王夫运, 张成科, 黄灿, 杨雅琼, 齐浪
2011, 29(2): 6-12.
摘要:
利用研究区多条地震测深剖面段观测资料解释及多条剖面段的模型数据计算出了研究区结晶基底及莫霍面深度等深线结果,对该地区地壳深部速度结构与构造进行了较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地壳深部速度结构与构造在纵向和横向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浅部基底断裂发育;研究区莫霍面等深线总体特征显示出从东向西逐渐加深趋势,局部区域显示异常变化,变化较大的区域在三河平谷和唐山附近,而在其深部,根据地震波动力学及运动学特征和二维速度结构中的地震界面与速度等值线起伏变化,推测有地壳深部断裂带存在,且在地壳内部上、中、下地壳中均显示有低速块体的存在,而且低速块体通常在深部断裂带一侧或两侧上显示。
利用远震接收函数反演乌江彭水电站地震台下方地壳厚度
王小龙, 刘渊源, 余国政, 郭欣, 王强
2011, 29(2): 13-18.
摘要:
乌江彭水电站目前是重庆市最大的水电站,电站总投资121亿元,总装机容量为175万kW。坝高116.5 m,水库正常蓄水水位293 m,总库容13.35亿m3,为河道型高坝水库。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彭水电站坝区是稳定的,但库区及外围地区仍存在5级左右的地震活动背景,在水库蓄水后有可能诱发中、强地震。本文利用彭水台网于2008年11月到2010年12月间记录到的远震数据,通过接收函数的H-Kappa叠加法研究了彭水电站地震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等地壳参数。结果表明该区的地壳厚度在43~46 km之间,泊松比在0.20~0.24之间,这对该区的深部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孕震机制等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昌黎井水位、水氡趋势动态特征分析
张子广, 盛艳蕊, 李非, 张素欣, 薛志芳
2011, 29(2): 19-22.
摘要:
分析了昌黎井2004年洗井前后水位、水氡的趋势动态特征,认为洗井是造成水位和水氡两者趋势变化不同步的主要原因之一。经过观测环境调查,判定2009年以来水位趋势下降并打破年变规律与附近温泉井抽水有关。
砌体结构并联复合隔震建筑有限元分析
赵士永, 李旭光
2011, 29(2): 23-26.
摘要:
本文以某六层砌体橡胶隔震支座与摩擦滑移支座的并联复合隔震结构为例,运用有限元分析程序,对该建筑的一般抗震结构和并联复合隔震结构分别进行了地震作用下的有限元时程分析,结果显示:并联复合隔震结构能够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有明显的隔震、减震效果。
福建地区速度场特征
关玉梅, 李祖宁, 王紫燕
2011, 29(2): 27-30.
摘要:
利用2005-2009年福建GPS基准站资料,解算了各测站20期的季速度场,结合近年福建及其周边大地震,分析了福建地区速度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7年南海地震发生时段,福建各测站的速度场发生明显变化,反映了福建地区速度场受菲律宾板块运动的影响。
京津水准复测与垂直形变特征
陈阜超, 纪静, 塔拉, 王太松, 韩勇
2011, 29(2): 31-34.
摘要:
利用京津城际铁路水准测量资料,绘制了京津地区垂直形变图,发现京津城际铁路水准复测结果同样也出现了与首都圈地区同期水准测量相一致的"南升北降"垂直形变异常现象。分析认为应加强首都圈乃至华北地区的形变监测,为判定形变发展趋势提供依据。
皖西北及邻区第四系分布与新构造运动特征
李光, 翟洪涛, 李代娣, 郑颍平, 孟凡月, 赵朋
2011, 29(2): 35-39.
摘要:
本文根据皖北及邻区区域调查报告中第四系钻孔资料,通过插值法得到皖北及邻区第四系等厚线。结合该地区地震及断裂分布,分析皖北及邻区新构造运动特征,认为涡阳为研究区内破坏性地震最可能发生的地区。
四川地区地下水位对汶川地震的同震效应
邱桂兰, 官致君, 杨贤和, 杨虹
2011, 29(2): 40-44.
摘要:
系统地清理、分析了四川地区2008年汶川地震时在测水位观测到的同震效应。结果显示:汶川地震的水位同震效应以阶跃变化中的阶升变化为主,同时兼有持续缓慢变化、潮汐畸变变化、无变化、脉冲变化和突跳式变化。研究表明:阶升、阶降井点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相对于震中位置的关联性不强,但距离震中越近,阶升的台项越多。震时水位变化幅度不是简单地随井震距的变大而衰减。
首都圈地区MS5.0级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
岳晓媛, 张红旗, 武安绪
2011, 29(2): 45-48.
摘要:
针对地震前经常出现的地震活动图像异常展开研究,分析了首都圈地区1970年以来MS5.0级以上中强震前地震活动图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首都圈地区8次(组)MS5.0级以上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均出现了地震条带和逼近地震,震前有87.5%的逼近地震距主震130 km内;87.5%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出现了孕震空区,并在空区边缘或空区内部出现了逼近地震。最后对地震活动图像异常特征与首都圈地区中强震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
高淳台地磁异常与地震关系
夏孝田
2011, 29(2): 49-52.
摘要:
应用差分法分析了高淳台、溧阳台、高邮台、连云港台、宿迁台、海安台地磁垂直分量Z的变化,以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研究地磁极值的变化,用Z极小值时间进行地磁低点位移分析,对这些台站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发现中强震前高淳台的地磁场存在明显的异常变化。
河北省晋2井水位资料预报效能
张伏凯, 李薇, 刘硕, 李增申, 李军
2011, 29(2): 53-56.
摘要:
利用深井动水位观测资料预报地震,已经被国内外地震学家进行深入研究,并得到了许多珍贵的震例资料。分析了1990年以来晋2井动水位原始观资料,结果显示,在该井附近中强地震前会出现多次阶变(组)异常。通过贝叶斯估算检验得到理论验证,总结出的预报指标在其后的2次地震中得到实际应用。
汶川8.0级地震对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断裂体系影响的数值模拟
刘双庆, 盛菊琴, 曾宪伟, 解朝娣
2011, 29(2): 57-64.
摘要:
利用有限元方法及静态位移解理论,采用前人反演的汶川8.0级地震破裂过程时空参数,定量计算分析汶川地震对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断裂体系的影响。数值计算表明,具逆冲右旋性质的汶川地震,在汶川-宝鸡一线以东产生顺时针的位移扰动场,以西产生逆时针的位移扰动场,这与该分界两侧附近的活断层整体走滑方向相一致。水平剪切应力场的局部极值区与震后的鄂尔多斯块体西南边界附近的断裂体系小震活动有对应性。震后数值模拟还表明汶川地震使得海原断裂带、香山-天景山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明显增强。剪应力增强和地震暂缺的矛盾解释区也许是未来前兆观测更要密切关注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