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9年  第27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陕北煤矿塌陷及灾害简介
邵辉成, 罗词建
2009, 27(2): 1-4.
摘要:
随着陕北能源基地的建设和煤炭资源的开采,采空区塌陷灾害越来越严重。2004年来,陕西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塌陷事件也越来越多,塌陷事件有加速发展的趋势,简要分析了塌陷事件的时空特征、灾害特征及对策等。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暨九五前兆数据入库与检查软件的研制
王建国, 刘春国, 李正媛, 陈华静, 孔令昌
2009, 27(2): 5-10.
摘要:
笔者作为中国地震局人事教育司2008年度普通交流访问学者,2008年5月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前兆台网部由刘春国副研究员指导工作,研制了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暨"九五"前兆数据入库与检查软件,为做好"九五"前兆资料收集、数据质量检查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从软件设计、功能特点和应用效果等3个方面介绍了该软件研制过程及其使用说明。
十三陵地震中心台电磁扰动数据分析处理讨论
杨颖, 刘水莲, 肖武军, 吴利军, 周立明, 李秀梅
2009, 27(2): 11-16.
摘要:
通过对十三陵地震中心台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电磁扰动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判定造成数据各种干扰变化的原因,如雷电、软件兼容等问题,并对数据在地震前后的异常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论述。
从水位观测数据中排除非构造因素影响的状态空间分析方法
邓亮, 刘春平, 万飞, 廖欣
2009, 27(2): 17-21.
摘要: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地下水位观测数据开展地震预测,需要排除其它因素对地下水位的干扰。降雨、气压和潮汐是影响地下水位的3个重要的非构造应力因素,对此建立状态空间模型以提取与地震有关的水文异常。这个模型把观测到的地下水位时间序列分解为气压响应、潮汐响应、降雨响应、噪声因子和水位残差5个因子,运用状态空间分析方法,从地下水位的实际观测数据中分解出气压、潮汐和降雨等主要的非构造因素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从而得到构造应力影响下的地下水位数据,以便于提取与地震活动有关的异常信息。
天津地区咸水层水位映震能力的检验
刘学领, 马建英
2009, 27(2): 22-25.
摘要:
通过2006年7月文安M5.1级与2008年3月卢龙ML4.4级2次地震震例,检验了天津地区咸水层水位较强的映震能力,提出在当前地下水开采干扰背景下进一步扩大咸水层水位动态观测的意见。
核幔边界的速度结构对PKPab波形的影响
洪德全, 倪四道
2009, 27(2): 26-29.
摘要:
用地球的自由振荡研究地球内部结构、速度间断面、密度分布等具有射线理论不可替代的优点。而地球的自由振荡可以用简正振型来表示,用简正振型叠加方法合成的PKP波理论地震图,其PKPab波震相和PKPdf波震相的走时与射线理论计算的理论走时基本一致,并且研究了在地幔底部至核幔边界上方300 km处,压缩波的速度梯度的变化对PKPab波振幅的影响,从而证明当波以接近掠射角或者大于掠射角入射时,会有漏能现象的发生,或者可称之为隧道效应。发现用3个不同模型合成的地震图,在震中距相同的情况下,核幔边界上P波速度梯度大的,其PKPab波的振幅较小一些。这也进一步说明核幔边界上方P波速度梯度的变化对漏能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汶上县城区砂土地震液化调查分析
王冬玲, 邵长雪, 郭建春
2009, 27(2): 30-33.
摘要:
通过钻孔、标准贯入试验等手段,对汶上县城区进行砂土地震液化调查分析。划分砂土液化等级,并给出汶上县城区在Ⅶ度、Ⅷ度时的砂土液化分布图,为城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提供依据。
濮阳地震台断层土壤气采气率对气氡观测结果影响的探讨
李桂清, 徐婉君, 彭淑丽, 李红梅, 贾婧
2009, 27(2): 34-38.
摘要:
地震流体观测在水资源过度开采的形势下,发展断层土壤气观测成为必然趋势。介绍了濮阳台土壤气氡观测的集气、导气装置,对濮阳台土壤气氡模拟观测及数字化观测结果进行分析。模拟观测与数字化观测结果有较大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采气率"这个概念来定量衡量断层土壤气氡观测系统的实用效果。模拟观测和数字化观测结果与"采气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观测结果表明,集气室体积过大,会造成"采气率"太低,使观测结果偏低,气氡观测结果不适合进行地震前兆观测。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实验确定采气率的大小,设计合理的集气、导气装置,提高观测质量。
三水准超越概率水平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关系分析
杜成龙, 刘爱珍, 张文生
2009, 27(2): 39-41.
摘要:
以35个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为样本,统计分析了三水准超越概率水平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关系。结果表明:50年超越概率63%和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50年超越概率1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比值,在不同场地类别条件下变化不显著。
涉县地震台数字化观测与模拟观测资料对比研究
张娜, 马广庆, 龚燕民, 张冀东, 关华, 李明威
2009, 27(2): 42-47.
摘要:
介绍了涉县地震台站基本现状及其形变数字化仪器改造情况,并从长期趋势、短期趋势和固体潮形态变化等方面对涉县台形变模拟观测和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形态对比,对数模两种观测资料的连续性、稳定性、一致性和固体潮观测精度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数字化资料总体评价结论。针对涉县数字化资料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提出具体建议。
安丘地震台九五仪器网络化的实现
赵银刚, 张玲, 闫德桥, 熊玮, 刘海林
2009, 27(2): 48-50.
摘要:
介绍了"九五"数字化仪器集成到网络环境中的基本原理,以及安丘台仪器的连接方式、操作程序、数据传输等内容,并对比分析了网络传输与以前的串口传输方式的优缺点。
DSQ型水管仪标定计算程序
池海江, 范金梅, 段立新
2009, 27(2): 51-53.
摘要:
为了提高DSQ型水管倾斜仪格值标定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形变学科组对仪器标定的要求编制了本程序,标定结果真实可见,标定表填写完整,格值计算快捷、准确,应用正确,提高了工作效率。
易县地震台形变资料对汶川8.0级大地震的反应
苏树朋, 李津津, 张勤, 杨素卿, 宋志刚
2009, 27(2): 54-58.
摘要:
运用易县地震台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分析汶川8.0级地震时出现的同震形变响应和震前一些测项的异常变化。各手段出现的地震扰动、同震阶跃具有共同特征,反映了当地应变场在地震影响下产生的波动及调整过程;部分测项震前出现的异常变化与地震发生时间较为吻合,可能包含一定的前兆信息。
涉县地震台山洞改造对DSQ水管仪观测精度提高介绍
赵长红, 张双凤, 李相平, 李守勇
2009, 27(2): 59-61.
摘要:
DSQ型水管倾斜仪是"九五"期间推出的数字化地震前兆仪器。据涉县地震台DSQ水管仪延长基线和进一步密封改造后的经验,认为决定观测精度的主要因素除了受台站所在地的地质构造条件、观测场地形地貌、洞室条件影响外,基线长度也是致关重要的。密闭山洞、减少背景噪声等对于提高观测精度有益,但提升的幅度不大,只能给观测系统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观测环境。
地震后续震相自动生成软件的设计与应用
王利兵, 闫俊岗, 刘立申, 高登平, 白永福, 张伟
2009, 27(2): 62-64.
摘要:
为了提高地震观测资料的价值和利用率,台站应标注出记录清楚的地震震相。但识别地震震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了能够给工作人员在人机交互标注地震震相时提供参考和提示,研制出地震后续震相自动生成软件。此软件只要指定震相走时表文件目录和需处理的震相文件,即可实现后续震相的自动添加。软件目前在红山地震台运行正常,日常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