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0年  第18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震情过程追踪与发震时间的综合概率预报
李文英, 张清荣, 平建军, 王勤彩, 陈绍绪
2000, 18(2): 1-11.
摘要:
基于大震前主破裂潜在变化的过程中产生出的小震活动、地壳形变异常以及伴随地壳形变而产生出的地下水、水化学、地电阻率等前兆现象随时间变化显示出的动态异常图象,依据河北省及周围地区1 970年至1 988年的中强震前的前兆异常资料的研究,提取出了9个前兆异常因子的异常变化规律及特征,并建立了各因子的概率预报模型,同时计算出相应的前兆发生后不同时段内地震发生的概率。最后在多个因子随时间推移而逐次出现前兆异常的情况下,运用公式 (9)计算出了各类 (A、B、C)异常的综合概率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把综合概率值相对高的时间段判定为未来地震可能发生的时间。对该方法的运用文中作了内符及外推检验,结果证明,前兆现象综合概率的相对高值与地震发生的时间基本吻合。本文的结果对于时间进程中长、中、短临的跟踪预报具有现实意义。
SD-3A自动测氡仪山东网逸出氡资料分析与研究
邢玉安, 张平, 武建华, 王华, 张壮峰, 魏汝庆, 王长喜, 周斌, 吴春华
2000, 18(2): 12-17.
摘要:
对SD-3A自动测氡仪在山东试验台网运行期间取得的连续逸出氡观测资料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同时为了说明SD-3A仪器观测逸出氡资料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用FD-105K和FD-125测氡仪与SD-3A同时取100 ml水样进行人工观测,其所测的氡浓度一致,之后又同时取逸出氡气样进行观测,所测逸出氡浓度也一致,证明仪器的观测结果是可靠的。说明试验观测期间获得的1998年11月初逸出气氡大幅度高值异常是可信的,异常结束后发生了距台站100 km的清丰4.0级地震,而人工取样观测水氡异常不明显,从而证明SD-3A所测逸出氡的异常信息远远高于人工观测。
张北6.2级地震前安头屯井水位异常变化的分析
郝淑琴, 范秀丽
2000, 18(2): 18-21.
摘要:
对张北6.2级和5.6级两次地震前安头屯井水位异常变化及表现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认为该井对捕捉地震异常信息,特别是首都圈地区的监测预报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SD-3A与FD-105K测氡仪平行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
魏汝庆
2000, 18(2): 22-24.
摘要:
SD-3A自动测氡仪是目前测氡领域最先进的智能测氡仪,为了使获得的新资料在地震预报中尽快发挥作用,就必须掌握它的动态变化特点以及与原有水氡观测资料的衔接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得出初步结论,可供地震专业的有关人员参考。
张北5.6级强余震宏观烈度考察
刘志辉, 刁建新
2000, 18(2): 25-29.
摘要:
在对1999年3月11日张北5.6级强余震宏观烈度考察的基础上形成宏观烈度考察报告,并对此次地震的宏观烈度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此次地震属1998年6.2级地震的一次强余震,但和6.2级地震有不同的震源机制。
大连及其邻区地震地质背景
侯永骏
2000, 18(2): 30-34.
摘要:
大连及其邻区存在金州、庄河、大洋河等多条区域活动构造带,历史上中强地震较活跃,并有破坏性地震发生。本文依据区域地质构造,地震活动性,地壳应力场等方面资料,讨论了该地区地震地质背景及区域构造与华北统一应力场的一致性,并据此指出了本区未来可能发生地震及应重点加强监视的地区。
形变有震短临异常的演化特征
张跃刚, 王占勇, 李进步
2000, 18(2): 35-40.
摘要:
分析了7个形变有震异常的震例,通过分析归纳出了形变有震短临异常的五个基本形态特征:(1)异常初期快速突变;(2)异常在发震前一般都恢复,在突变期间一般不发震;(3)发震时间一般在异常出现恢复一个月以内;(4)震级与异常幅度之间无明显数量关系;(5)异常范围一般为200 km左右。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形变短临前兆异常上述特征的物理机制。
迁安-青龙4.2级地震的短临预报
赵硕, 尹宝军, 王广生, 杨树林, 赵冰洁
2000, 18(2): 41-44.
摘要:
1999年5月12日在迁安市发生Ms4.2级地震,震前在唐山老震区的东端4级地震平静长达8年之久,地震能量显示出5个月的低值异常,距震中65km的滦县西法宝深井水位于震前1个月出现反年变加速上升异常。据此,唐山市地震局对此次地震作出了成功的短临预报。
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对基岩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的影响
徐扬
2000, 18(2): 45-49.
摘要:
地震学理论和强震观测都表明,强震反应谱的形状主要取决于震级、震中距和场地条件。由于我国现行的各种行业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中对标准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Tg作出的规定中一般只考虑场地和震中距的影响或只考虑场地影响,因此在某些情况下,由规范所得到的反应谱特征周期与由专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所得到的结果相差较大。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的算例,讨论了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对基岩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的影响。所得到的结论是: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越大,则反应谱特征周期 Tg越大。
怀来等台固体潮观测调和分析结果
陈德福, 段立新, 李玉, 李晓军, 宦吉洪, 景树娟
2000, 18(2): 50-55.
摘要:
重点概述怀来台洞体条件、项目手段及其监测功能后,公布其倾斜 (SQ-70.FSQ)、应变 (SSY-)固体潮水平分量及全国部分体应变 (TJ-A)台站固体潮观测长系列调和分析结果,与国内外同类先进台站相比,怀来的固体潮观测精度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张北Ms6.2级地震前出现的地磁日变低点位移异常
高立新, 燕志强, 阎海滨, 朱学键
2000, 18(2): 56-61.
摘要:
1998年1月10日张北发生Ms6.2级地震,地震前5d~24 d,在全国范围内出现4次地磁日变低点位移异常现象。本文对地磁日变低点位移现象的物理基础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地磁日变低点位移异常预报地震的方法作了简要介绍,对地磁日变低点位移异常与张北地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张北地震前出现的地磁日变低点位移异常是该次地震的前兆反映。
河北省内近年地磁场年速率的变化
解用明, 李守忠, 李玉春, 王宝坤, 武连祥
2000, 18(2): 62-65.
摘要:
利用河北省内8个地磁台Z分量绝对值资料,分析了近年地磁场变化特征及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地磁场Z分量从七十年代开始以幂函数形式逐年上升,目前仍在上升中;②年速率有逐年增大到逐年减小的变化过程,1 993-1 994年达到峰值;③年速率在空间上的变化,有由东南往西北逐渐减小的趋势。
1998年张北地震及其较大余震的应力降
杜迎春
2000, 18(2): 66-69.
摘要:
采用地震波初动半周期估算应力降的方法,计算了张北震区25次较大地震的应力降并对余震的应力降进行了分析,2月23日震区内发生的ML3.5级地震,其应力降高达2 6.2×105Pa,为3月11日5.6级地震的震前异常。
京西北地区近震波速、平均波速比及地壳厚度的测定
张从珍, 刘继禄, 陈立强
2000, 18(2): 70-75.
摘要:
本文选取阳原台DD-2型地震仪在 1998-1999年间记录清晰、可靠的50次张北地震和记录到Pn震相的25次地震资料。通过计算,得到京西北地区直达波的平均传播速度为:Vpg=5.99km/s,Vsg=3.47km/s,平均波速比 Vpg/Vsg=1.73,京西北地区的地壳厚度为 41 Km。
SD-3A型自动测氡仪
张平, 刘北顺, 邢玉安, 师会, 武建华
2000, 18(2): 76-80.
摘要:
SD-3A自动测氡仪是"九五"中国地震局监测司指导下研制的数字化、高灵敏度、性能稳定的、适用多种环境下的连续自动观测气氡的仪器。研制中对闪烁室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对 Zn S(Ag)屏采用了新工艺和高科技技术处理,彻底解决了 Zn S(Ag)防潮难题,同时大大提高了抗腐蚀能力,大幅度延长了闪烁室的寿命,拓宽了应用环境。仪器主机选用了功能强大的 51系列单片微机芯 89C52为核心,只要接通电源,输入各项选择参数,仪器即可长期运行,产出可靠数据,入地震传输网即可传输,是对气氡监测首选的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