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肖雄, 王道永, 周琳雄.
缅甸其培水电站恩梅开江断裂构造特征及活动性评价
. 华北地震科学,
2013, 31(2): 53-5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2.011
|
[2] |
张建国, 曹轶, 吕凤章, 孙晴.
广平地震台地磁异常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07, 25(3): 20-27.
|
[3] |
王吉易, 宋贯一, 曹志成, 郑云贞, 张子广, 范雪芳, 黄辅琼, 杨明波.
地下水诱发的浅层前兆异常及其机理与有关的地震预报问题(3)
. 华北地震科学,
2003, 21(1): 1-10.
|
[4] |
王吉易, 宋贯一, 曹志成, 郑云贞, 张子广, 范雪芳, 黄辅琼, 杨明波.
地下水诱发的浅层前兆异常及其机理与有关的地震预报问题(1)
.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20(2): 28-41.
|
[5] |
梁晓平, 田志林, 董杏坤.
土层地应力异常与地震的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1998, 16(2): 69-74.
|
[6] |
张跃刚, 王宝坤, 王占勇.
张北6.2级地震前河北北部的地壳形变异常
. 华北地震科学,
1998, 16(3): 75-80.
|
[7] |
平建军, 罗兰格, 王秀英.
地震前兆信息量的研究(一)地震异常延续有效性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8, 16(2): 30-36.
|
[8] |
王勤彩, 杜锡武, 马兴国, 乔子云.
大同两次中强地震前应变、倾斜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7, 15(3): 67-72.
|
[9] |
姚同福, 付印发, 王先.
景泰地震台短周期地震仪记录的几种异常波形特征与景泰6.2级地震的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1): 40-46.
|
[10] |
万迪堃, 董守玉, 蓝秀英, 秦清娟, 刘允清.
地下水位地震短临预报前兆标志体系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1): 1-10.
|
[11] |
贾化周, 秦清娟.
利用地下水位预报地震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3): 28-37.
|
[12] |
丁守英, 余华扬.
地下水动态模糊分维特征初探
. 华北地震科学,
1995, 13(3): 51-56.
|
[13] |
燕志强.
赤峰井水氡异常特征与地震预报方法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4, 12(1): 62-65.
|
[14] |
万迪堃, 王吉易, 陈绍绪, 李钦祖, 于利民.
地震组异常及其判别
. 华北地震科学,
1992, 10(4): 1-18.
|
[15] |
王吉易, 张素欣, 郑云贞.
异常系列分析预报新方法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91, 9(1): 91-93.
|
[16] |
万迪堃, 贾化周, 董守玉, 黄保大, 蓝秀英.
河北及其邻区地下水位震例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143-149.
|
[17] |
唐铭麟.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的孕震模式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71-81.
|
[18] |
董守玉, 万迪堃, 贾化周.
邢台地震地下水异常变化一例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2): 45-49.
|
[19] |
王六桥, 李善因.
喷涌型地下水异常前兆虚报一例及其真伪前兆判别标准初探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52-56.
|
[20] |
李介成, 陶建华.
四川西部温泉水温变化与地震前兆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4): 77-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