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0年  第18卷  第1期

显示方式:
用斜井钻孔崩落资料反演上地壳应力状态的遗传算法
俞言祥, 许忠淮, 黄雨蕊
2000, 18(1): 1-8.
摘要:
用斜井钻孔崩落资料求取地壳应力状态是一个非线性反演问题。而遗传算法是解反演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由斜井钻孔崩落的理论模型,用人工数据检验了遗传算法应用于此问题的有效性。对冀中坳陷内的饶阳凹陷和深县凹陷两个地区的 6口油井的钻孔崩落数据进行了处理,用遗传算法反演了这两个凹陷的上地壳应力状态,与用非线性反演和枚举相结合的方法相比,大大减少了计算量,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黄庄-高丽营断层的分段性
赵希俊, 刘锡大, 洪少峰
2000, 18(1): 9-15.
摘要:
应用分形几何理论讨论了黄庄-高丽营断层的分段性。用分数维作为定量标志把断层分成了三段(SW-NE):第Ⅰ段和第Ⅱ段以良乡凸起为界,第Ⅱ段和第Ⅲ段以NW向的南口-孙河断层为界。用地球物理资料、大地测量和断层位移测量资料、地震活动资料等对分段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认为分数维较大、断层活动和地震活动性均较强的第Ⅱ段应为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
榆次地裂缝成因探讨
丁学文, 陈国顺, 齐永生
2000, 18(1): 16-25.
摘要:
根据物探、钻探、地貌等资料证明了王湖-北田断裂和郭家堡-南沟隐伏断裂的存在及其活动性,并从地裂缝的分布及其活动特征、地震、地下水、地貌、地形变等诸方面论证了榆次地裂缝是由于断裂活动间接所致,属于构造成因。同时地震活动、地下水超采加剧了地裂的发展。
应用灰色聚类法预测小浪底水库诱发地震最大震级
贺为民, 李智毅, 刘敏, 罗翔飞, 刘明军, 张建军
2000, 18(1): 26-30.
摘要:
根据野外考察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黄河小浪底水库及其邻区地震地质背景进行了分析,对其区域应力状态、断层活动性、地层岩性和地震活动背景等水库诱发地震因素进行了研究。简要地介绍了灰色聚类法,并应用该方法对小浪底水库发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及诱发地震震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水库存在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其最可能诱发地震的地段为库区中段,水库诱发地震最大震级预测为5级。
测震学中期异常向短临异常演变特征的探讨
王勤彩, 戴英华, 李淑莲, 胡新亮
2000, 18(1): 31-38.
摘要:
以晋、冀、蒙三省交界地区的4次6级左右地震为例,研究了中期异常向短临异常演变的特征。此特征可由地震活动图象异常、地震平静与密集、信号震到加卸载响应比异常、日频次起伏加剧的演变来表征,在时间进程上它们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1969年渤海7.4级大震前后的区域地震活动图象
杨港生, 赵根模
2000, 18(1): 39-44.
摘要:
分析与总结了1969年渤海M7.4大震前后地震活动图象特征,包括大震序列的时空分布及前兆地震活动图象特征、大震等距迁移、主要间隔期缩短、共轭断层蠕滑、小震成带、诱发前震现象,地震触发响应系数异常十分显著。指出地震相互作用和自组织性为中长期地震预报提供了可能。
张北6.2级地震前宝昌地震台的前兆异常研究
黄根喜
2000, 18(1): 45-48.
摘要:
1998年1月10日河北省张北6.2级地震前,距震中100 km的内蒙古宝昌地震台石英倾斜仪NS分量自1996年7月出现向南倾斜的趋势异常,EW分量1997年8月出现向西倾斜的短期异常,并在地震发生前6天之内,倾斜仪固体潮记录曲线上出现多次阶跃式畸变,可能是张北6.2级地震的临震前兆。与此同时,该台站的地电阻率也在震前2.5个月出现短期异常。
应力应变短临跟踪预报方法的研究
乔子云, 马兴国
2000, 18(1): 49-53.
摘要:
从我省应力应变台站20多年的资料中,选取对应河北省及其邻近地区中强以上地震的60多个实例进行了统计分析。表明应力应变异常形态的时间特征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有较明显的关系。依据异常的"出现、转折、结束"等特征,总结了短期和短临预报的方法和指标,对发震时间进行追踪分析;对震级和震中距的预报也进行了探讨。
首都圈地磁无量纲参数地震前兆信息研究
黄庆玲, 马森林, 乔成斌, 杨凌
2000, 18(1): 54-60.
摘要:
为了满足地磁无量纲参数地震短期预报及多参数综合预报的需要,分析研究了地磁无量纲参数Bij方法,取得了1995年10月6日唐山5.0级地震Bij异常短期(三个月)追踪图象。依据Bij异常(测点数量、幅度、空间分布的大小和方向)时空演化过程和演变特征,可进行地震短期预测追踪的尝试。
地理信息系统及在地震科学中的应用简介
边庆凯, 蒋春花, 李永庆, 李守忠, 毛志伟
2000, 18(1): 61-67.
摘要:
首先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然后结合Map Info 4.0解释了地理信息系统中涉及的一些重要概念;对Map Info 4.0的图形编辑功能和数据库操作进行了扼要的说明。最后简单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地震科学中的应用,着重分析了Map Info 4.0在地震活动性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某大坡度屋顶结构教学楼的抗震加固设计
张瑞云, 张会银
2000, 18(1): 68-71.
摘要:
分析了某旧教学楼抗震性能上存在的问题,从震害机理上阐述了砌体结构的薄弱环节所在及加固所起的作用,基于结构整体受力性能的考虑和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提出了加固的措施,使抗震加固和建筑风格协调得到了有机统一。
张道口台热水井地热最佳观测层选择的研究
张有昌, 李一兵, 邓守琴, 庞群英
2000, 18(1): 72-77.
摘要: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张道口台热水井的基本情况及该井周围的水文地质环境,给出了105-195m的水温实测资料,分析了165-185m水温背离地热增温规律而出现"低异常"的原因,指出220 m左右为最佳地热观测层,此项研究为全国地热观测台网的选择与建设提供了借鉴。
1999年河北省及华北地区地震概况
刘继录
2000, 18(1): 78-80.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