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黄庄-高丽营断层的分段性

赵希俊 刘锡大 洪少峰

赵希俊, 刘锡大, 洪少峰. 黄庄-高丽营断层的分段性[J]. 华北地震科学, 2000, 18(1): 9-15.
引用本文: 赵希俊, 刘锡大, 洪少峰. 黄庄-高丽营断层的分段性[J]. 华北地震科学, 2000, 18(1): 9-15.
Zhao Xijun, Liu Xida, Hong Shaofeng. SEG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HUANGZHUANG-GAOLIYING FAULT SYSTEM[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0, 18(1): 9-15.
Citation: Zhao Xijun, Liu Xida, Hong Shaofeng. SEG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HUANGZHUANG-GAOLIYING FAULT SYSTEM[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0, 18(1): 9-15.

黄庄-高丽营断层的分段性

基金项目: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资助课题课题编号:198087

SEG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HUANGZHUANG-GAOLIYING FAULT SYSTEM

  • 摘要: 应用分形几何理论讨论了黄庄-高丽营断层的分段性。用分数维作为定量标志把断层分成了三段(SW-NE):第Ⅰ段和第Ⅱ段以良乡凸起为界,第Ⅱ段和第Ⅲ段以NW向的南口-孙河断层为界。用地球物理资料、大地测量和断层位移测量资料、地震活动资料等对分段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认为分数维较大、断层活动和地震活动性均较强的第Ⅱ段应为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
  • [1] 1 邵学钟,等.京津唐地区地震转换波测深结果,地震地质, 1980, 2(1): 15.
    2 高安秀树.分维值.1989,北京: 地震出版社, 14~35
    3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1994,中国实验快堆可行性研究阶段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4 张晶.首都圈重力场动态变化分析,见国家地震局综合观测队编《地震综合观测与研究》, 1994,北京: 地震出版社.59~71
    5 国家地震局地质所, 分析预报中心.1986,《华北地区航磁Δ Ta上延10km异常等值线图》,见国家地震局地质所、分 析预报中心编制华北地区1987-2000年地震危险区判定图册》。
    6 国家地震局地质所, 分析预报中心.1986,《华北地区地壳厚度及上地幔高导层深度图》。见国家地震局地质所、分析 预报中心编制《华北地区1987-2000年地震危险区判定图册》。
    7 王若柏,等.北京地区地壳形变场及其动态特征.大地形变测量.1992, 8(3~4): 9~17.
    8 车兆宏,等.首都圈断层活动性研究,见国家地震局综合观测队编《地震综合观测与研究》, 1994,北京: 地震出版社.11~28
    9 赵希俊,刘锡大,等.北京地区主要断层的最新活动特征,见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编《北京大学国际地质科学学术研讨 会论文集》, 1998,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29~238
  • [1] 孔令昌, 李秋珍, 陶京岭.  断层逸出气体的δHe/Ar值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1995, 13(1): 61-64.
    [2] 杜广仁.  从鹤壁地区岩浆活动与断裂的关系探讨地震活动性 . 华北地震科学, 1993, 11(3): 62-69.
    [3] 靳雅敏, 于新昌.  唐山地震余震区地震活动性综合评判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56-62.
    [4] 周翠英, 魏光兴.  沂沭断裂带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2): 29-39.
    [5] 王俊国, 赵根模.  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空区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86-94.
    [6] 业成之.  从跨断层测量资料探讨唐山地震孕育的断裂运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292-299.
    [7] 王吉易, 郑云贞, 刘允清.  水化前兆异常网络及唐山地震水化前兆异常分布特征的初步讨论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2): 70-77.
    [8] 许桂林, 范国胜.  华北盆地北部断裂活动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37-47.
    [9] Ryulchi, Suglsakl, 冯玮.  氢发射和地震活动间的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s1): 9-13,23.
    [10] 于新昌, 靳雅敏, 孙迎.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估计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4): 52-6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58
  • HTML全文浏览量:  263
  • PDF下载量:  108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9-04-01
  • 刊出日期:  2000-03-15

黄庄-高丽营断层的分段性

    基金项目: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资助课题课题编号:198087

摘要: 应用分形几何理论讨论了黄庄-高丽营断层的分段性。用分数维作为定量标志把断层分成了三段(SW-NE):第Ⅰ段和第Ⅱ段以良乡凸起为界,第Ⅱ段和第Ⅲ段以NW向的南口-孙河断层为界。用地球物理资料、大地测量和断层位移测量资料、地震活动资料等对分段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认为分数维较大、断层活动和地震活动性均较强的第Ⅱ段应为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

English Abstract

赵希俊, 刘锡大, 洪少峰. 黄庄-高丽营断层的分段性[J]. 华北地震科学, 2000, 18(1): 9-15.
引用本文: 赵希俊, 刘锡大, 洪少峰. 黄庄-高丽营断层的分段性[J]. 华北地震科学, 2000, 18(1): 9-15.
Zhao Xijun, Liu Xida, Hong Shaofeng. SEG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HUANGZHUANG-GAOLIYING FAULT SYSTEM[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0, 18(1): 9-15.
Citation: Zhao Xijun, Liu Xida, Hong Shaofeng. SEG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HUANGZHUANG-GAOLIYING FAULT SYSTEM[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00, 18(1): 9-15.
参考文献 (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