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9年  第7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五原地震十周年
孙加林
1989, 7(3): 1-7.
摘要:
三维空间中共面周期裂纹阵与S波的相互作用
王启淼, 黎在良
1989, 7(3): 8-21.
摘要:
本文研究了抗震工程所关心的三维空间中共面周期裂纹阵与正入射S波的相互作用问题。导出了以裂纹张开位移为未知量的奇异积分方程组,详细研究了散射波的特征。当裂纹面为矩形时,对反射系数进行了数值计算,并求得了动态应力强度因子沿裂纹周界的分布,结果的可靠性由能量平衡关系及与二维问题的极限状态的比较得以初步验证。
公元1038年定襄地震的地质、地貌遗迹的研究
张世民, 杨景春, 苏宗正
1989, 7(3): 22-30.
摘要:
公元1038年,山西省定襄县、忻州市附近发生了一次7 1/4级大地震。通过大量的地质、地貌调查,确认系舟山断裂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断裂,地震震中在水峪、鸦儿坑一带;地震在震中附近的基岩山地和黄土台地内造成了大面积的崩塌、滑坡,这些崩塌、滑坡阻塞河床,造成了一些堰塞湖。系舟山断裂在全新世有强烈的活动。距今6200年以来,断裂的垂直错动速率为2mm/年,断裂至少有2次地震活动。
地震烈度椭圆衰减关系
陈达生, 刘汉兴
1989, 7(3): 31-42.
摘要:
为了表徵地震烈度沿不同方向衰减的不均匀性,常采用沿长轴与短轴方向分別统计分析的椭圆衰减关系。鉴于统计分析是分別进行的,它存在以下不足:沿长、短轴方向的关系式的标准差不相同;沿这两个方向烈度随震级增长或缩小的比例值不同;沿两个方向导出的震中烈度值也不相同,在靠近震中,震中距相同的地方由沿短轴方向关系式导出的烈度值有时要比沿长轴方向关系式导出的值高。这些现象都不与实际情况相吻合。本文建议在进行统计分析时考虑沿长、短轴方向数据的相关性,以克服上述不足之处,并以华北地震区的烈度椭圆衰减关系为例说明之。
华北地区地震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龚鸿庆, 李广鑫
1989, 7(3): 43-49.
摘要:
本文研究了华北地区地震的时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华北地区地震的时间间隔与其出现频次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分布。例如:大华北地区地震有: Ms≥5.0时: 1gN△T=2.33-0.39·|△T|Ms≥6.0时: 1gN△T=1.84-0.41·|△T|本文还讨论了利用上述经验式进行地震背景性预报问题。
潜水井水位微动态分析及映震能力的探讨
李宗魁, 聂利华, 胡少辉, 曹井泉
1989, 7(3): 50-58.
摘要:
本文以乌北1井为例,对潜水井水位动态进行了分析,指出该井潜水位也有微动态反映,特別在冬季封冻期微动态反映更加清晰,并对有的中强地震,甚巨较远的大地震也有较明显的异常显示。在机理方面也作了初步分析。
唐山市山西水2井水位固体潮震前畸变现象探讨
马彩欣
1989, 7(3): 59-65.
摘要:
几年来的观测与预报实践表明,山西水2井水位固体潮在震前有明显的畸变现象,且与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我砷认为:震前水位畸变是一种比较可靠的临震信息,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近十几年汾、渭地震带和燕山地震带地震危险性分析
陈荣华
1989, 7(3): 66-70.
摘要:
本文分析了渭河地震带、山西地震带和燕山地震带的地震危险性。认为这三个地震带数百年积累的主要地震能量虽已基本释放,但最近十几年内在怀来至原平一带有可能发生Ms6-7级地震。
华北地区强震复发的概率分布
平建军, 胡新亮
1989, 7(3): 71-77.
摘要:
木文利用华北地区6级以上历史地震资料,通过贝叶斯(Bayes)公式的计算,给出了该地区未来强震发生的概率分布,可供地震监测预报人员参考。
安徽固镇5.0级地震地面运动的某些特征
汤有标
1989, 7(3): 78-81.
摘要:
本文以安徽固镇5.0级地震为例,归纳和讨论它的地面运动现象——地物所遭受的破坏、倒塌、旋转方位和震源机制解得出的主压应力方位、破裂方向、断裂的活动方式、块本动向等特征,彼此得到验证,显示了一个五级地霞的地面运动特征。
山东地区近震地震波速与地壳结构
林怀存
1989, 7(3): 82-90.
摘要:
本文根据山东台网及邻省部分台站记录到的发生在本区的96个地震,得到以下结果: 1、由96个地震的直达波速度和震源深度分布得出山东地区地壳内具有多层构造的特征。直达波平均传播速度为:Vp=6.18公里/秒,Vs=3.6公里/秒。2、根据反射波P11、SPn引折射波Pn、SSn的资枓,取单层地壳模型得到反射波和折射波的速度为:Vp11=6.43公里/秒,VS11=3.72公里/秒,Vpn=8.02公里/秒。利用反射波和折射波资料,得到山东地区平均地壳厚度为36.0公里。通过对折射波进行单点计算,得出鲁西和鲁中部地区地壳厚度大,而沂沭带和沿海区地壳厚度相对较薄。
云南“震情窗口网”的建立和应用
张淑蓉
1989, 7(3): 91-95.
摘要:
本文研究了利用云南各多震区震情窗口组成的网来预测6级以上强震时、空、强三要素的方法和震例。三个震例的分析结果表明,震情窗口网的建立和应用可以把对强震震中的预报缩小到100公里內,把对时间的预报集中到一个月左右,并能根据指标信息确定出相应震级,从而把震情窗口方法推进到更适用的阶段。
水文地球化学地震前兆预报方法研讨班在昌黎举行
曹宗普
1989, 7(3): 96-96.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