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历史灾害地震信息数据库建设

王尅丰 郑通彦 高小跃 文鑫涛 李华玥

王尅丰,郑通彦,高小跃,等. 历史灾害地震信息数据库建设[J]. 华北地震科学,2022, 40(4):1-6, 18. doi:10.3969/j.issn.1003−1375.2022.04.001
引用本文: 王尅丰,郑通彦,高小跃,等. 历史灾害地震信息数据库建设[J]. 华北地震科学,2022, 40(4):1-6, 18. doi:10.3969/j.issn.1003−1375.2022.04.001
WANG Kefeng,ZHENG Tongyan,GAO Xiaoyue,et al. 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 Information Databas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2022, 40(4):1-6, 18. doi:10.3969/j.issn.1003−1375.2022.04.001
Citation: WANG Kefeng,ZHENG Tongyan,GAO Xiaoyue,et al. 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 Information Databas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2022, 40(4):1-6, 18. doi:10.3969/j.issn.1003−1375.2022.04.001

历史灾害地震信息数据库建设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2.04.001
基金项目: 基于MongoDB的历史灾害地震(1990年以来)信息数据库建设(QNJJ-2110);地震应急信息快速可视化技术研究(2018YFC1504506)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王尅丰(1996—),男,北京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开发. E-mail:wkf1996@seis.ac.cn

  • 中图分类号: P315-391.2

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 Information Database

  • 摘要: 针对震后应急救援领域需要大量基础数据支撑的现状,拟在收集整理1990年以来中国历史地震灾害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地震应急、救援、决策等对地震灾情信息的需求,开展数据深层次分析、分类、挖掘工作,完成数据库结构设计,基于开源数据库MongoDB架构,建立了针对地震应急信息特征的灾害信息数据库,实现地震灾情信息的快速查询、统计、调用等功能,提高了应急基础数据库的精度和准确度,实现地震灾情信息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为地震灾害快速评估技术系统和辅助决策的生成提供数据保障。
  • 图  1  历史灾害地震信息数据库建设流程图

    图  2  历史灾害地震信息数据库界面

    表  1  地震震情信息属性表

    字段名数据类型字段大小说明
    IDObjectID12唯一值
    宏观震中String255省/市+区/州+县+震级
    发震时间Date发生地震的时间
    纬度Decimal12816震中纬度
    经度Decimal12816震中经度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地震灾情信息属性表

    字段名数据类型字段大小说明
    IDObjectID12唯一值
    地震名称(宏观震中+震级)String255省/市+区/州+县+震级
    人员伤亡String255死亡人数+受伤人数
    房屋破坏房屋类别String255砖混、框架等
    破坏比例Decimal12816
    生命线震害信息类型String255交通、通信等
    地点String255被破坏的生命线信息的位置
    破坏程度String255
    次生灾害信息类型String255社会层面(火灾、爆炸等)或自然层面(滑坡、泥石流等)
    影响范围String255次生灾害的影响范围
    时间Date发生灾害的时间
    特殊工程震害信息名称String255构筑类(井架、大型烟囱等)、重要设施(核电站等)、土工和水工(提、水坝等)、地下工程(矿井、地下商场等)
    破坏程度String255
    组织机构运行能力震害信息名称String255政府、消防、医疗卫生等机构
    破坏程度String255
    地震谣言信息String255地震谣言的主要内容
    生产经营与流通震害信息名称String255工业震害、农业震害、服务业震害信息
    破坏程度String255
    地面形变与破坏信息地点String255
    破坏类型String255地裂、沙土液化等
    地形地貌String255
    破坏程度String255
    下载: 导出CSV

    表  3  应急处置信息属性表

    字段名数据类型字段大小说明
    IDObjectID12唯一值
    地震名称(宏观震中+震级)String255省/市+区/州+县+震级
    应急指挥协调信息类型名称String255重要请示、汇报等
    主要内容String255请示、汇报等的内荣
    时间Date做出重要决策的事件
    人员信息归属单位String255人员所在单位性质
    人次Decimal12816人员派出情况
    投入时间Date人员到达情况
    投入地区String255人员分配地点
    物资信息类别String255消耗、医疗等物资
    名称String255投入使用的物资名称
    数量Decimal12816投入物资的数量
    投入时间Date物资投入的时间
    投入地点String255物资的投入地点
    财政信息类别String255财政拨款、社会捐赠等
    来源String255款项如何所得
    金额Decimal12816款项金额
    下载: 导出CSV

    表  4  地震评估信息属性表

    字段名数据类型字段大小说明
    IDObjectID12唯一值
    地震名称(宏观震中+震级)String255省/市+区/州+县+震级
    灾民救助信息类型String255已搜救灾民、医治灾民等
    数量Decimal12816
    物资发放信息名称String255食品、医药、御寒物等
    数量Decimal12816
    发放区String255物资发往的地区
    发放部门String255
    生命线修复信息名称String255交通、通信、供电等
    地点String255修复的生命线工程地点
    恢复程度String255
    次生灾害处置信息名称String255滑坡、泥石流等
    地点String255
    处置情况String255
    处置单位String255
    地震谣言平息信息主要内容String255谣言主要内容
    处置时间Date
    平息程度String255
    特殊工程修复信息名称String255构筑类、重要设施等
    破坏程度String255
    恢复程度String255
    房屋修复信息类型String255砖混、框架等
    修复比例Decimal12816
    地震测震台站架设信息地点String255
    数量Decimal12816
    架设时间Date
    灾评信息(烈度信息)烈度值Decimal12816
    范围Decimal12816
    典型震害String255
    灾评信息(烈度异常信息)位置String255
    烈度Decimal12816
    类型String255
    灾评信息(经济损失信息)地区String255
    数量Decimal12816
    下载: 导出CSV

    表  5  数据库中现有数据统计表

    集合名称历史灾害地震信息记录数
    地震震情信息地震名称(包含地震三要素等基本信息)1 214
    地震灾情信息地震名称、人员伤亡、房屋破坏、生命线震害信息、次生灾害信息、特殊工程震害信息、组织机构运行能力震害信息、地震谣言信息、生产经营与流通震害信息、地面形变与破坏信息867
    应急处置信息地震名称、应急指挥协调信息、人员信息、物资信息、财政信息867
    地震评估信息地震名称、灾民救助信息、物资发放信息、生命线修复信息、次生灾害处置信息、地震谣言平息信息、特殊工程修复信息、房屋修复信息、地震测震台站架设信息、灾评信息(烈度信息)、灾评信息(烈度异常信息)、灾评信息(经济损失信息)。867
    下载: 导出CSV
  • [1] 车时. 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我国地震预报的历史、现状、未来[J]. 防灾博览, 2004(1): 7-9.
    [2] 和锐, 冯义钧, 张翼. 地震信息分类与编码研究[J]. 中国地震, 2011, 27(3): 327-334. doi:  10.3969/j.issn.1001-4683.2011.03.012
    [3] 白仙富, 李永强, 陈建华, 等. 地震应急现场信息分类初步研究[J]. 地震研究, 2010, 33(1): 111-118. doi:  10.3969/j.issn.1000-0666.2010.01.019
    [4] 郑通彦. 地震灾情获取技术研究与应用[D]. 上海: 复旦大学, 2011.
    [5] 聂高众, 陈建英, 李志强, 等.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J]. 地震, 2002, 22(3): 105-112. doi:  10.3969/j.issn.1000-3274.2002.03.017
    [6] 李东平, 姚远. 浙江省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 9(9): 2474-2479. doi:  10.3969/j.issn.1671-1815.2009.09.049
  • [1] 何玉杰, 林健富, 何少林.  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知识图谱构建探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22, 40(3): 16-20.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2.03.003
    [2] 何玉杰, 张成, 何少林, 林健富.  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成熟度探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21, 39(4): 8-12.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1.04.002
    [3] 叶肇恒, 孟凡馨, 宴金旭, 杨璐遥.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防震减灾科普资源管理平台 . 华北地震科学, 2020, 38(1): 64-71.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0.01.010
    [4] 张晖, 赵颖, 李雅静.  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结果检索软件设计 . 华北地震科学, 2012, 30(4): 61-64.
    [5] 董星宏, 贾宁.  面向市县级网站发布地震信息方式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2011, 29(1): 49-52.
    [6] 冯录刚, 高景春, 刘胜国, 常亮, 李永庆, 王立军, 丁瑞同, 边鹏飞, 王红蕾.  地震应急快速触发响应系统的参数配置与用户分组管理 .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2): 53-57.
    [7] 河北省40年防震减灾工作回顾与展望——纪念邢台地震40周年 . 华北地震科学, 2006, 24(2): 1-15.
    [8] 蒋春曦, 谢庆胜, 李毅军, 李罡风.  安徽省防震减灾基础地理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 华北地震科学, 2006, 24(3): 29-32.
    [9] 李忠伟, 张晨侠, 陈波, 邵喜彬.  吉林省地震局信息服务中Linux Redhat 9.0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2): 37-40.
    [10] 龙丽民, 连进元, 赵红杰, 徐晨曦.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及防治对策 .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4): 50-53.
  • 加载中
图(2) / 表 (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86
  • HTML全文浏览量:  1565
  • PDF下载量:  3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3-24
  • 网络出版日期:  2022-10-13
  • 刊出日期:  2022-10-31

历史灾害地震信息数据库建设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2.04.001
    基金项目:  基于MongoDB的历史灾害地震(1990年以来)信息数据库建设(QNJJ-2110);地震应急信息快速可视化技术研究(2018YFC1504506)
    作者简介:

    王尅丰(1996—),男,北京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开发. E-mail:wkf1996@seis.ac.cn

  • 中图分类号: P315-391.2

摘要: 针对震后应急救援领域需要大量基础数据支撑的现状,拟在收集整理1990年以来中国历史地震灾害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地震应急、救援、决策等对地震灾情信息的需求,开展数据深层次分析、分类、挖掘工作,完成数据库结构设计,基于开源数据库MongoDB架构,建立了针对地震应急信息特征的灾害信息数据库,实现地震灾情信息的快速查询、统计、调用等功能,提高了应急基础数据库的精度和准确度,实现地震灾情信息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为地震灾害快速评估技术系统和辅助决策的生成提供数据保障。

English Abstract

王尅丰,郑通彦,高小跃,等. 历史灾害地震信息数据库建设[J]. 华北地震科学,2022, 40(4):1-6, 18. doi:10.3969/j.issn.1003−1375.2022.04.001
引用本文: 王尅丰,郑通彦,高小跃,等. 历史灾害地震信息数据库建设[J]. 华北地震科学,2022, 40(4):1-6, 18. doi:10.3969/j.issn.1003−1375.2022.04.001
WANG Kefeng,ZHENG Tongyan,GAO Xiaoyue,et al. 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 Information Databas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2022, 40(4):1-6, 18. doi:10.3969/j.issn.1003−1375.2022.04.001
Citation: WANG Kefeng,ZHENG Tongyan,GAO Xiaoyue,et al. 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 Information Databas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2022, 40(4):1-6, 18. doi:10.3969/j.issn.1003−1375.2022.04.001
    •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中国地震灾害发生频度较高,同时伴随严重次生灾害、衍生灾害等一系列灾害链事件,对灾情、社情的应急处置都面临严峻考验。2006年1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发布实施,标志着中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开始步入快车道。切实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地震事件的能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提高行政能力的迫切要求[1]。中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信息是抗震救灾指挥决策的重要依据,准确完备、表达清晰的信息是做出具有针对性救灾决策和救援行动的前提条件。目前,地震应急信息服务工作与现实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对于黑箱期灾情获取的时间和精准程度普遍面临各种局限性,真实灾情信息的利用程度较低,不能满足中国大陆地区全覆盖的地震突发事件处置要求。由于地震灾害的突发性和多样性,灾害对象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多源灾情数据涵盖范围广、数据来源复杂、数据格式和种类的差异性较高。如何高效精准地获取地震灾害信息,并进行数据快速分析、抽取、入库,是当前应急决策服务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为震后地震应急黑箱期和灰箱期内的指挥决策、行动方案、救援部署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目前,中国地震相关部门地震应急信息的传输方式是通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建立的信息汇总渠道,直接上传到相关服务平台,供应急指挥中心及相关领导、专家参阅。但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面对大量的震情、灾情、救援以及震区背景信息,仅靠传统的传输方式和提取方法,还未达到应急处置全时程、全自动的服务程度。

      中国地震局应急指挥中心2017年建立了“一张图”可视化服务系统,2020年建立了“小型移动首长服务平台”,依托安装PAD服务端进行信息的上传、汇总和下载展示。当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依托地震相关部门协同合作机制,所有服务平台接收地震信息,为地震应急处置决策者提供参考意见和服务产品。

      但由于网络媒体获取到的灾害信息结构复杂,具有多源异构、重复性、数据碎片化的特征,信息的庞杂与类别的多样性使得地震发生后无法第一时间判断最有效的地震信息以供决 策。因此,对信息进行分类,建立统一、规范、系统的地震灾情信息数据库势在必行。信息分类需要基于科学性、实用性、简明性、扩延性、唯一性等基本原则开展,即根据灾区信息研究对象的客观和本质特征、灾区应急工作开展的信息需求、继承已有信息分类方式、后续新技术的应用空间等开展信息分类,进而根据时间属性、匹配地名、灾情信息关系网等完成灾情信息的属性关联,完成多源地震灾情信息的采集、融合,并建立覆盖地震应急全时程的数据集合。

      中国地震局应急指挥中心现用的数据库为ArcGIS自带的personal geodatabase数据库。作为关系型数据库,其读写性能比较差,尤其是海量地震信息的高效率读写、固定的表结构,灵活度稍欠。因此,数据库选择MongoDB非关系型数据库。MongoDB是一个介于关系数据库和非关系数据库之间的产品,是非关系数据库当中功能最丰富、最像关系数据库的。其支持的查询语言非常强大,语法有点类似于面向对象的查询语言,几乎可以实现类似关系数据库单表查询的绝大部分功能,而且还支持对数据建立索引。MongoDB数据库模式自由,意味着对于存储在该数据库中的文件,无需知道其任何结构定义。如果需要的话,完全可以把不同结构的文件存储在同一个数据库里。存储在集合中的文档,被存储为键-值对的形式。键用于唯一标识一个文档,为字符串类型,而值则可以是各种复杂的文件类型,这种存储形式称为BSON。

    • 当地震发生后,会有关于本次地震各种社会、经济、人口、城市地图、自然地理地貌、救灾队伍情况等多种数据。这些信息对地震应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从这个角度出发,总结归纳出历史灾害地震信息的4个大类,共32个子类[2]。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每次灾害地震发生后,通过官方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地震震情信息通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获取;地震灾情信息通过中国地震局和发震省局获取,并与应急管理部、民政部发布的信息开展对比;应急处置信息通过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获取;地震评估信息通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中国地震局获取。

      1)地震震情信息(5个子类,1个数据集合):地震名称、类型、发震时间、经度、纬度(表1)。

      表 1  地震震情信息属性表

      字段名数据类型字段大小说明
      IDObjectID12唯一值
      宏观震中String255省/市+区/州+县+震级
      发震时间Date发生地震的时间
      纬度Decimal12816震中纬度
      经度Decimal12816震中经度

      2)地震灾情信息(10个子类、1个数据集合):地震名称、人员伤亡、房屋破坏、生命线震害信息、次生灾害信息、特殊工程震害信息、组织机构运行能力震害信息、地震谣言信息、生产经营与流通震害信息、地面形变与破坏信息(表2)。

      表 2  地震灾情信息属性表

      字段名数据类型字段大小说明
      IDObjectID12唯一值
      地震名称(宏观震中+震级)String255省/市+区/州+县+震级
      人员伤亡String255死亡人数+受伤人数
      房屋破坏房屋类别String255砖混、框架等
      破坏比例Decimal12816
      生命线震害信息类型String255交通、通信等
      地点String255被破坏的生命线信息的位置
      破坏程度String255
      次生灾害信息类型String255社会层面(火灾、爆炸等)或自然层面(滑坡、泥石流等)
      影响范围String255次生灾害的影响范围
      时间Date发生灾害的时间
      特殊工程震害信息名称String255构筑类(井架、大型烟囱等)、重要设施(核电站等)、土工和水工(提、水坝等)、地下工程(矿井、地下商场等)
      破坏程度String255
      组织机构运行能力震害信息名称String255政府、消防、医疗卫生等机构
      破坏程度String255
      地震谣言信息String255地震谣言的主要内容
      生产经营与流通震害信息名称String255工业震害、农业震害、服务业震害信息
      破坏程度String255
      地面形变与破坏信息地点String255
      破坏类型String255地裂、沙土液化等
      地形地貌String255
      破坏程度String255

      3)应急处置信息(5个子类、1个数据集合):地震名称、应急指挥协调信息、人员信息、物资信息、财政信息(表3)。

      表 3  应急处置信息属性表

      字段名数据类型字段大小说明
      IDObjectID12唯一值
      地震名称(宏观震中+震级)String255省/市+区/州+县+震级
      应急指挥协调信息类型名称String255重要请示、汇报等
      主要内容String255请示、汇报等的内荣
      时间Date做出重要决策的事件
      人员信息归属单位String255人员所在单位性质
      人次Decimal12816人员派出情况
      投入时间Date人员到达情况
      投入地区String255人员分配地点
      物资信息类别String255消耗、医疗等物资
      名称String255投入使用的物资名称
      数量Decimal12816投入物资的数量
      投入时间Date物资投入的时间
      投入地点String255物资的投入地点
      财政信息类别String255财政拨款、社会捐赠等
      来源String255款项如何所得
      金额Decimal12816款项金额

      4)地震评估信息(12个子类、1个数据集合):地震名称、灾民救助信息、物资发放信息、生命线修复信息、次生灾害处置信息、地震谣言平息信息、特殊工程修复信息、房屋修复信息、地震测震台站架设信息、灾评信息(烈度信息)、灾评信息(烈度异常信息)、灾评信息(经济损失信息)(表4[3]

      表 4  地震评估信息属性表

      字段名数据类型字段大小说明
      IDObjectID12唯一值
      地震名称(宏观震中+震级)String255省/市+区/州+县+震级
      灾民救助信息类型String255已搜救灾民、医治灾民等
      数量Decimal12816
      物资发放信息名称String255食品、医药、御寒物等
      数量Decimal12816
      发放区String255物资发往的地区
      发放部门String255
      生命线修复信息名称String255交通、通信、供电等
      地点String255修复的生命线工程地点
      恢复程度String255
      次生灾害处置信息名称String255滑坡、泥石流等
      地点String255
      处置情况String255
      处置单位String255
      地震谣言平息信息主要内容String255谣言主要内容
      处置时间Date
      平息程度String255
      特殊工程修复信息名称String255构筑类、重要设施等
      破坏程度String255
      恢复程度String255
      房屋修复信息类型String255砖混、框架等
      修复比例Decimal12816
      地震测震台站架设信息地点String255
      数量Decimal12816
      架设时间Date
      灾评信息(烈度信息)烈度值Decimal12816
      范围Decimal12816
      典型震害String255
      灾评信息(烈度异常信息)位置String255
      烈度Decimal12816
      类型String255
      灾评信息(经济损失信息)地区String255
      数量Decimal12816
    • 数据库架构划分为两层:数据源和数据库管理工具。数据库管理工具选择使用Navicat,它的用户界面 (GUI) 设计良好,可以以安全且简单的方法创建、组织、访问信息。同时,也可以让用户连接到任何本机或远程服务器,提供一些实用的数据库工具如数据模型、数据传输、数据同步、结构同步、导入、导出、备份、还原、报表创建工具及计划以协助管理数据。

      历史灾害地震信息数据库根据灾情信息的快速上报和关键特征信息的识别,设计了相应的数据集合(表14),满足地震应急数据的录入要求。

    • 历史灾害地震数据库实现了地震灾情信息的快速查询、统计、调用等功能,提高了应急基础数据库的精度,实现了地震灾情信息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为地震灾害快速评估技术系统和辅助决策的生成提供了数据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4]

      1)当地震发生时,历史灾害地震数据库中的地震震情信息表中的宏观震中、发震时间、经纬度等数据,提供了历史地震的基础参数,了解和掌握重要历史地震目标位置和震级大小,为在同地区发生相近震级地震后的应急决策提供参考;

      2)地震灾情信息表中的人员伤亡、房屋破坏、生命线震害信息、次生灾害信息、特殊工程震害信息、组织机构运行能力信息、地震谣言信息、生产经营与流通信息、地震形变与破坏信息为指挥人员提供有关灾区的各种背景数据,如灾区地理地貌、河流分布、地质概况、人口与人口分布等重要的基础信息,为相似地震发生后可能造成的灾害规模提供判断依据,分析灾区交通情况、重大目标情况、重大次生灾害情况等,为地震应急处置提供参考;

      3)应急处置信息表中的应急指挥协调信息、人员信息、物资信息、财政信息为附近区域地震提供背景信息,为抗震救灾的救援力量调度和应急物资分配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4)地震评估信息表中的灾民救助信息、物资发放信息、生命线修复信息、次生灾害信息、地震谣言平息信息、特殊工程信息、房屋修复信息、地震测震台架设信息、灾评信息等,为震后评估相似震级的灾害损失大小和人员伤亡情况提供参考,相关处置决策也可以为相似地震提供决策流程、趋势判断、风险控制等方面依据,也为抗震救灾预案的制定提供基础支撑。

      详细震例与相关舆情信息见附件1、附件2(附件2中相关信息来自于地震应急响应可视化辅助平台)。其中,附件1为地震信息(包含西部多震省区及首都圈15个典型震例),附件2为舆情信息(附件1所列地震的15条地震网络舆情数据),附件3为成灾地震信息(2008—2021年22个西部典型成灾震例)。3个附件请关注http://www.nceqsci.com/index.htm,点击文后链接可下载。

    • 历史灾害地震信息数据库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种资料收集、整理、数字化、录入等。建设流程如图1所示。前期处理利用扫描仪、数字化仪等辅助。

      图  1  历史灾害地震信息数据库建设流程图

      软硬件数据生产系统,主要包括对纸介质进行数字化和文本信息的输入、检查、校验、输出、整合等。完成主要包括上述四大类、32个子类的相关数据的建立工作。

      后期建设完成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数据分类、数据组织、数据库建立、更新与管理等。具体到数据格式,地震名称、次生灾害信息、地震谣言信息、房屋信息、灾评信息等字段的描述均采用字符串(String)格式,发震时间与其他涉及到的时间信息,均采用(Date)类型,涉及到数量的信息采用十进制小数(Decimal)类型。后续其他类型信息可以自行定义增加。

      截止到2022年2月25日,历史灾害地震信息数据库中(图2),地震震情信息中的条目数量为1990年以来5.0及以上地震,包括成灾地震。地震震情信息、地震灾情信息、应急处置信息、地震评估信息的条目数量根据每个集合中“地震名称”字段的数量来计算(表5)。若未搜集到资料的地震信息暂不在数据库中创建相应的字段,未填写数据的字段默认设置为NULL,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继续搜集并补充完整。

      图  2  历史灾害地震信息数据库界面

      表 5  数据库中现有数据统计表

      集合名称历史灾害地震信息记录数
      地震震情信息地震名称(包含地震三要素等基本信息)1 214
      地震灾情信息地震名称、人员伤亡、房屋破坏、生命线震害信息、次生灾害信息、特殊工程震害信息、组织机构运行能力震害信息、地震谣言信息、生产经营与流通震害信息、地面形变与破坏信息867
      应急处置信息地震名称、应急指挥协调信息、人员信息、物资信息、财政信息867
      地震评估信息地震名称、灾民救助信息、物资发放信息、生命线修复信息、次生灾害处置信息、地震谣言平息信息、特殊工程修复信息、房屋修复信息、地震测震台站架设信息、灾评信息(烈度信息)、灾评信息(烈度异常信息)、灾评信息(经济损失信息)。867

      在建立了数据库之后,使用数据库管理工具中的实时查询检索、标准化显示输出、数据更新功能,实现数据的查询、使用和更新维护。同时,也可以在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实现同震害评估、辅助决策、屏幕显示等应用软件的对接,实现数据对接和应用。

      数据库的管理主要通过管理工具实现,即数据集合和要素类创建、删除、浏览等。本次选用了Navicat作为数据库的管理工具,实现了数据集合的创建和维护、数据的传输、数据提取、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日志浏览等功能[5]

      这些基本功能的实现,为后续数据库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包括:

      1)为邻近地区发生地震提供可靠的地震灾害背景、社会经济情况、以往地震灾害及救灾案例,并对可能产生的灾害损失大小和人员伤亡情况开展快速预估提供参考;

      2)为其他地区发生震级相近的地震提供决策支持,估计灾害可能的发展趋势,做出灾害规模预判;

      3)为现场应急指挥人员提供震中周边的各种背景数据,如地理地貌、地质概况、财政经济状况等,为制定救灾决策提供参考;

      4)完备的数据库为救灾力量提取和部署、救灾措施制定和执行提供更为便捷和快速的支撑,如:周边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的分布情况等[6]

    • 基于MongoDB建立地震灾害信息数据库,在保证数据来源准确和可靠的基础上,对32类历史灾害地震信息数据开展收集、整理、分类、录入等工作,完成查询检索、标准化显示输出、数据更新等功能,实现历史灾害地震信息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为历史灾害地震信息数据的后续应用提供基础。主要包括4大类信息,32个子类,即地震震情信息5个子类、地震灾情信息10个子类、应急处置信息5个子类、地震评估信息12个子类。

      现有数据库的设计是基于现有信息完成的,数据库中的内容只涉及文本、时间及精确数字格式,需要进一步考虑图片、文档等格式信息的存储和扩容。此外,数据库建设完成后需要不间断定期更新,从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度。现有32类数据类型与震后应急和公众需求密切相关,随着社会发展和地震应急要求不断提高,需要为数据库的新模块开发和功能升级预留接口。

参考文献 (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