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烈度指的是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影响的强弱程度[1]。地震烈度综合、宏观地表示一次地震的影响范围和不同区域的破坏程度,其概念已有上百年历史,是了解地震震害与影响的常用指标,对描述地震震害和地震作用、实施抗震设防和抗震救灾具有重要作用[2]。地震烈度评定主要通过现场震害调查给出,一般在震后2~7天内完成。随着地震科学技术发展、地震观测仪器进步、社会公众和政府需求的增加,地震烈度的应用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2-4]。地震研究之初,地震学家为研究地震的影响程度、震中位置、断层破裂等科学问题,提出了地震烈度的概念;20世纪后期,地震工程学家为研究工程结构抗震、场地影响等问题延续了地震烈度的应用;20世纪90年代开始,地震烈度的应用进一步拓展,目前已成为地震现场应急救援、损失评估和恢复重建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3]。
2019年11月25日,广西靖西市(22.89°N,106.65°E)发生MS5.2地震,造成1人死亡,5人受伤。地震发生后,广西壮族自治区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启动Ⅳ级地震应急响应,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第一时间派出现场工作队,奔赴震区开展地震应急处置,其中地震烈度评定是现场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靖西地震烈度调查工作历时2天,2019年11月27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地震烈度评定结果。本文利用地震现场工作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并结合地震科学考察、震害补充调查资料及仪器烈度速报成果,在公开发布的地震烈度评定结果基础上,重新修订了靖西MS5.2地震烈度分布图,分析了房屋震害及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特征,讨论了B类房屋较A类房屋震害偏重的原因,及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现象评定地震烈度的局限性,探讨了地震烈度快速评定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成果可为其他类似地区中强地震烈度评定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
地震烈度评定主要依据《中国地震烈度表》(GB17742—2008)[1]、《地震现场工作第3部分:调查规范》(GB/T 18208.3—2011)[5]和《建(构)筑物地震破坏等级划分》(GB/T 24335—2009)[6]。鉴于中国大陆地区5级左右地震极震区的烈度一般为Ⅵ度,有的甚至达到Ⅶ度[7]。本文结合本地区地震的特点,给出《中国地震烈度表》(GB17742—2008)中Ⅴ~Ⅶ度地震烈度的判定标准(表1),以便后文对比分析。
表 1 地震烈度表
地震烈度 人的感觉 房屋类型 房屋震害程度 其他震害现象 Ⅴ 室内绝大多数、室外多数人有感觉。 — 门窗、屋顶、屋架颤动作响,灰土掉落,个别房屋墙体抹灰出现细微裂缝,个别屋顶烟囱掉砖。 悬挂物大幅度晃动,不稳定器物摇动或翻倒。 Ⅵ 多数人站立不稳,少数人惊逃户外。 A 少数中等破坏,多数轻微破坏和/或基本完好。 家具和物品移动;河岸和松软土出现裂缝,饱和砂层出现喷砂冒水;个别独立烟囱轻度裂缝。 B 个别中等破坏,少数轻微破坏,多数基本完好。 C 个别轻微破坏,大多数基本完好。 Ⅶ 大多数人惊逃户外,骑自行车的人有感觉,行驶中的驾乘人员有感觉。 A 少数毁坏和/或严重破坏,多数中等和/或轻微破坏。 物体从架子上掉落;河岸出现塌方,饱和砂层常见喷水冒砂,松软土地上地裂缝较多;大多独立砖烟囱中等破坏。 B 少数中等破坏,多数轻微破坏和/或基本完好。 C 少数中等和/或轻微破坏,多数基本完好。 注:表中用于评定烈度的房屋类型分成“A、B、C”3类,A类是指木构架和土石砖墙建造的旧式房屋,B类是指未经抗震设防的单层或多层砖砌体房屋,C类是指Ⅶ度抗震设防的单层或多层砖砌体房屋。 -
震区位于第三代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Ⅵ度设防区、第四代(2001)和第五代(2016)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 g分区,抗震设防要求不高;此外,震区位于中越边境附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很多房屋建筑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20世纪90年代之前,震区房屋以砖木和土、石结构为主,普遍不设防;20世纪90年代到2005年左右,砖混结构大量出现,但极少有抗震构造措施;2010年以来绝大多数新建的农村民居为砖混结构,部分设置有圈梁、构造柱等抗震构造措施。砖木结构房屋除杂物用房、牲畜用房等简易房外,有人居住的房龄多在20年以上;土、石结构房屋除个别有人居住外,大多作为临时杂物用房,多为危房,房龄多在30年以上。石结构是震区有特色的老式建筑,墙体多以片石砌筑,少量砖柱承重,木构架屋盖。震区仅有个别(少于10%)框架结构房屋,多是学校、医院、政府办公场所等公共建筑。
整体而言,震区房屋结构类型多数为砖混结构,少数砖木和土、石结构,个别其他结构。根据《中国地震烈度表》(GB17742—2008),将震区评定烈度房屋类型分为A、B两类,A类为砖木和土、石结构房屋,B类为砖混结构房屋。
-
地震现场开展调查首先核定极震区,确定极震区烈度。广西地震台网快速定位靖西MS5.2地震的微观震中在靖西市湖润镇华利村福利屯附近。根据当地政府的反映,华利村也是此次地震破坏比较严重的地区。本文以华利村福利屯调查点为例,确定极震区的地震烈度。
福利屯共90户,404人,房屋建筑约126栋,多数为砖混结构,砖木和土、石结构老房屋占少数。从房屋震害程度(表2)来看:A类房屋个别为中等破坏,少数为轻微破坏;B类房屋个别为中等-严重破坏,少数为轻微破坏,多数为基本完好(个别墙体出现横向竖向细微裂缝);房屋的宏观震害以轻微破坏为主,大多数不用修理或简单修理可继续使用;破坏严重的房屋,多因建筑年代老、未有抗震构造措施及建筑质量差所致。从震感情况来看,极震区多数人站立不稳,底层房屋中绝大多数人跑出户外,少数人惊逃户外。对比《中国地震烈度表》(GB17742—2008)综合分析认为,极震区华利村福利屯的地震烈度为Ⅵ度。
表 2 震中附近福利屯各类房屋平均震害指数
调查点 房屋结构类型 房屋类型 破坏等级/栋 平均震害指数 评估烈度 毁坏 严重破坏 中等破坏 轻微破坏 完好 湖润镇华利村福利屯 砖木和土、石结构* A — — 1 12 23 0.078 Ⅵ 砖混结构 B — 1 5 30 54 0.096 Ⅵ 注:*表示老旧房屋,多为危房,个别掉瓦,少数有裂缝加大,个别新产生裂缝,统计不全,仅供参考。 -
靖西MS5.2地震现场工作队共走访调查了56个居民点,其中Ⅵ度调查点41个,Ⅴ度调查点15个。Ⅵ度地区地震烈度的评定主要依据房屋震害,V度地区地震烈度的评定主要依据人的震感及其他相关现象。
根据现场工作队的调查成果,Ⅵ度区主要涉及广西靖西市湖润镇、岳圩镇和大新县下雷镇、硕龙镇,中国境内东西长19.2 km,南北长8.4 km,面积118 km2。从Ⅵ度区的房屋震害情况来看:砖木和土、石结构(A类)房屋以滑瓦、掉瓦为主,墙体旧有裂缝加宽加大,新产生裂缝不明显,多数轻微破坏(图1)。砖混结构房屋(B类)少数轻微破坏、多数基本完好、个别中等-严重破坏(图2);除多数基本完好外,轻微破坏是震区普遍存在的房屋破坏等级(图3)。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此次地震造成B类房屋的震害较A类房屋的震害直觉上偏重,这似乎有违一般中强地震房屋震害的特点,究竟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将在后文尝试分析讨论。
破坏性地震的地震烈度图一般只要求等震线标识到Ⅵ度,本次地震烈度评定工作仅持续2日,依据41个Ⅵ度调查点和15个Ⅴ度调查点的资料,对Ⅵ度和Ⅴ度分界线进行了较细致地勾画,未对Ⅴ度及以下烈度区进行细分。Ⅴ度的震害现象是:大部分人震感强烈,有晃动感,少数人站立不稳,多数人跑出户外;有门窗、屋架颤动作响,房屋基本没有破坏,或者个别墙体抹灰层有轻微、细微裂缝,损坏程度轻微;多数悬挂物晃动,少量搁置物移动、倾倒。
-
震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峰丛洼(谷)地地貌发育,地形相对高差一般100~300 m,山峰陡峭、崖壁嶙峋、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有利于崩塌、落石等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地震科学考察和震害补充调查发现,靖西MS5.2地震及其余震活动共引发40多处岩体崩塌、山石滚落等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图4a、4b),这也是造成部分道路交通瘫痪和1死5伤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按照《中国地震烈度表》(GB17742—2008)规定,“河岸塌方”、“塌方常见”和“山崩出现”分别为评定Ⅶ度、Ⅸ度和Ⅹ度地震烈度的次生地质灾害标志。若以“塌方常见”震害现象评定烈度,那么震区的地震烈度将会达到Ⅸ度,这显然与依据房屋震害评定的Ⅵ度地震烈度极不相符,此问题将在后文进一步讨论。
此外,11月28日MS4.3余震发生后,震区中信大锰矿区尾矿库周边的公路出现环形张性裂缝(图4c),矿区有面积约1500 m2采空区塌陷(图4d),裂缝总体呈一系列同心环形,单个裂缝长约十几米,宽约几十厘米,深几十厘米到1米余不等,落差一般几十厘米。MS4.3余震造成的路面裂缝、塌陷张裂缝均与土的松软程度有关。其中,路面张性裂缝推测为地震作用下周边尾矿坑内部松散堆积物逐步下陷导致上部土体和路面产生张性裂缝;塌陷张裂缝为采空区回填尾矿在地震作用下逐渐陷落所至。按照《中国地震烈度表》(GB17742—2008)“松软土出现裂缝”震害现象,可评定为Ⅵ度,与依据房屋震害评定的地震烈度大体一致。
-
靖西MS5.2地震烈度调查工作历时2天,完成56个地震现场调查点的调查,按照地震烈度Ⅵ度主要依据房屋震害情况、V度主要依据震感情况的评定原则,编制了靖西MS5.2地震分布图,2019年11月27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公开发布。在此图基础上,作者补充了崩塌、滚石等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点和地震精定位数据,重新修编了地震烈度分布图(图5)。地震精定位成果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提供,崩塌、滚石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数据来源于地震现场调查和震后补充调查成果。从重新修编的地震烈度分布图可以看出:①地震宏观震中位于靖西市湖润镇华利村附近,地震最大烈度Ⅵ度,处于中国和越南边境地区,因越南境内无相关调查资料,致使地震烈度图形状不完整。②中国境内地震烈度为Ⅵ度的区域,主要涉及靖西市湖润镇、岳圩镇和大新县下雷镇、硕龙镇,东西长19.2 km,南北长8.4 km,面积118 km2。③靖西MS5.2地震序列震中位置和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点位置主要集中在等震线图的几何中心,并围绕在发震断层(NEE-NE向下雷-上映断裂)两侧分布,主余震微观震中、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点、等震线图几何中心及发震断层存在空间分布的高度一致性,这从一个侧面也佐证了本次地震烈度评定结果的相对客观性和可靠性。
-
地震仪器烈度是指根据仪器观测记录计算得到的地震动强度,能直接反映地震的影响程度[8]。地震仪器烈度具有直观、简便等特点,可在震后快速获取。随着地震观测技术的持续发展及地震观测台站的增加,通过地震动记录快速计算仪器地震烈度成为可能。目前,广西已建成具有强震记录仪器的台站588个,包括了广西数字强震动台网和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项目等。地震烈度速报系统自运行以来,已在广西地区多次显著地震中取得良好的实效,但仍有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亟待解决[9]。图6为震后2 h内,广西地震台网中心提供的仪器地震烈度图。由于地震仪器烈度本质上反映的是地震动的大小,而地震烈度反映的是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影响的强弱程度,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比此次地震烈度分布图(图5)与仪器烈度图(图6)可以看出,极震区烈度均为Ⅵ度,长轴方向均为近东西向,但Ⅵ度区面积明显不同,地震烈度图的Ⅵ度区面积偏大,仪器烈度图的Ⅵ度区面积偏小。
-
1)前文已提及,在广西靖西MS5.2地震烈度Ⅵ度区,B类砖混结构房屋的破坏比A类老旧房屋的破坏还要严重,这一现象与大多数中强地震房屋建筑的破坏情况恰恰相反,究竟为何?我们知道,震源深度是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便是震级相同的地震,因震源深度的不同,也会造成同一类型的房屋建筑出现较大差别的震害,2019年10月12日广西北流MS5.2和11月25日广西靖西MS5.2地震属于此类情况。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资料,靖西MS5.2地震为一次极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仅1.3 km。相比于震源深度为10 km的北流MS5.2地震而言,靖西地震震中区附近短周期地震波的衰减会更小,对低矮房屋的影响会更大,这也是靖西地震造成的房屋震害明显大于北流地震的重要原因。潘岳怡等利用靖西主震震中附近龙州水口基本站记录波形资料计算了地震反应谱,结果显示水平向反应谱峰值在0.1~0.2 s谱周期内,明显高于Ⅵ设防的地震动反应谱平台值[10],说明0.1~0.2 s的短周期地震波对震中区附近建筑物震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一般来说,广西境内砖木和土、石结构房屋的自振周期为0.05~0.10 s,一至二层砖混结构房屋的自振周期为0.10~0.15 s,0.1~0.2 s的短周期地震波将更有利于震中区附近一至二层砖混结构房屋发生共振效应,产生更大的震害,这可能是靖西地震Ⅵ度烈度区砖混结构房屋比砖木和土、石结构房屋破坏更为严重的主要原因。此外,在房屋震害调查过程中发现,由于砖混结构房屋较新,大多有内饰、墙体抹灰,易于发现细微、轻微裂缝等震害现象;而老旧的砖木和土、石结构房屋不易区分老裂缝和新裂缝,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低估了此类房屋的震害。
2)《中国地震烈度表》(GB17742—2008)主要根据中国云南、四川和新疆等多震地区震害调查的经验,确定了评定地震烈度的原则,即:Ⅰ~Ⅴ度以地面上和底层房屋中人的感觉和器皿反应为主;Ⅵ~Ⅹ度以房屋震害为主;Ⅺ度和Ⅻ度应综合房屋震害和地表震害现象;对于山体崩塌、滑坡等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现象,在评定Ⅸ度及以上地震烈度才参考使用。从靖西MS5.2地震震害调查来看,在依据房屋震害评定为Ⅵ度的地区,却出现了Ⅸ度及以上才会发生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现象,这说明在使用《中国地震烈度表》(GB17742—2008)时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结合当地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广西地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岩体风化强烈、地质构造复杂、褶皱和断裂发育,为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桂西地区大多是碳酸盐岩构成的石山地貌,山体植被发育较差、岩石裸露、岩性坚硬、节理裂隙发育,在地震动作用下极易发生岩崩、滚石等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例如:1977年10月19日广西平果MS5.0地震造成山石滚落,加重了震害。对照地震烈度表,平果地震所造成的山石滚落可以与Ⅸ度地震现象相类比,而实际上只有VI度[11];此次靖西MS5.2地震依据崩塌等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判定为Ⅸ度及以上,而实际上只有VI度。这就提示我们,参照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来评定地震烈度时必须要谨慎,需要弄清震区的地质地貌条件,否则有可能把地震烈度定高。此外,张业成等[12]根据历史地震文献资料统计分析认为,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与地震强度及地震烈度的关系为:震级<5级、地震烈度<Ⅵ度,次生地质灾害很少发生,即使发生其数量和规模也很小;震级5~6级、地震烈度Ⅵ~Ⅶ度,地震次生地质灾害普遍发生,且数量较多、规模较大;震级>6级、地震烈度>Ⅶ度,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严重,不但数量多,而且规模大。由此可见,并不是Ⅸ度以下不会发生地震次生地质灾害,而恰恰相反,Ⅵ度及以上就会出现较大规模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因此建议在开展新一轮地震烈度表修编时,应补充Ⅵ~Ⅷ度地区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相关描述。
3)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应急救援力量快速部署、救灾物资分配、灾民转移安置、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等是当地政府的核心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地震烈度评定结果的支撑。传统的地震烈度评定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较长,不能满足救援力量、救灾物资分配及灾民转移安置等地震应急处置的时效性。20世纪末开始,随着中国测震和强震动监测台网的逐步加密,仪器烈度、Shake Map(震动图)等新手段和方法为地震烈度快速评定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形式[3]。靖西MS5.2地震发生后,广西地震台网中心快速产出了此次地震的仪器烈度分布图,尽管仪器烈度图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9],但该图的产出无疑对此次地震应急处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满足政府对震应急处置的需求,基于地震仪器记录的地震烈度快速评估技术是当前和今后发展的趋势。地震烈度快速评估技术的发展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地震烈度评定工作,利用传统的地震烈度评定成果,可针对快速评估进行现场核验,在应急处置中后阶段产出便于公众了解震害信息的成果,为灾害损失评估和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依据。此外,在地震科学考察阶段,可通过分析地震烈度分布特征,为抗震设防、历史地震活动性分析、震源特性研究等提供依据。
-
1)靖西MS5.2地震宏观震中位于靖西市湖润镇华利村附近,地震最大烈度Ⅵ度,中国境内地震烈度Ⅵ度区涉及靖西市湖润镇、岳圩镇和大新县下雷镇、硕龙镇,东西长19.2 km,南北长8.4 km,面积118 km2。主余震微观震中、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点、等震线图几何中心及发震断层呈现出空间分布的高度一致性。
2)靖西地震Ⅵ度烈度区B类砖混结构房屋个别中等-严重破坏,少数轻微破坏,多数基本完好;A类砖木和土、石结构房屋以滑瓦、掉瓦为主,多数轻微破坏。之所以出现B类砖混结构房屋的破坏比A类的老旧房屋的破坏还要严重的现象,可能与此次地震震源深度极浅、短周期地震波衰减小,致使B类砖混结构房屋更易于发生共振效应有关。
3)从靖西MS5.2地震震害调查来看,在依据房屋震害评定为Ⅵ度的地区,却出现了Ⅸ度及以上才会发生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现象,这说明在使用《中国地震烈度表》(GB17742—2008)时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结合当地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传统的地震烈度评定,在时效上不能满足政府对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处置需求,基于地震仪器记录的地震烈度快速评估技术是今后发展的趋势。但是地震动参数和震害的关系密切而复杂,仍然是地震研究的重要课题,进行现场的宏观地震烈度评定工作,仍十分必要。
致谢 感谢周斌研究员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感谢李细光、张沛全、李冰溯、潘黎黎、杨钦杰、陆俊宏、黎峻良、李娇媚等地震现场工作队员的辛勤付出,感谢广西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台网中心提供资料,感谢中信大锰公司邓贵元提供帮助,感谢审稿专家给予的宝贵意见。
Intensity Evaluation of MS5.2 Earthquake in Jingxi, Guangxi and Its Enlightenment
-
摘要: 2019年11月25日广西靖西市发生MS5.2地震,造成一定程度的灾害损失和人员伤亡。利用地震现场工作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结合地震科学考察、震害补充调查资料及仪器烈度速报成果,在公开发布的地震烈度评定结果基础上,重新修订靖西MS5.2地震烈度分布图,分析房屋震害及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特征,讨论B类房屋较A类房屋震害偏重的原因,及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现象评定地震烈度的局限性,探讨地震烈度快速评定技术的发展趋势。Abstract: On November 25, 2019, an MS5.2 Earthquake occurred in Jingxi City, Guangxi Province, causing a certain degree of disaster losses and casualties. In this paper, th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map of MS5.2 Jingxi earthquake had been revised based on the publicly published seismic intensity evaluation results and the first-hand data obtained from the field work of earthquake, combined with the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supplementary investigation data of the earthquake damage and quick report of instrument intensit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s damage and post earthquake geological disasters had been analyzed, the reasons why the earthquake damage of class B buildings is more serious than that of class A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phenomenon of post earthquake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evaluating earthquake intensity had also been discussed, in additi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rapid evaluation technology of earthquake intensity had also been analyzed in this paper.
-
表 1 地震烈度表
地震烈度 人的感觉 房屋类型 房屋震害程度 其他震害现象 Ⅴ 室内绝大多数、室外多数人有感觉。 — 门窗、屋顶、屋架颤动作响,灰土掉落,个别房屋墙体抹灰出现细微裂缝,个别屋顶烟囱掉砖。 悬挂物大幅度晃动,不稳定器物摇动或翻倒。 Ⅵ 多数人站立不稳,少数人惊逃户外。 A 少数中等破坏,多数轻微破坏和/或基本完好。 家具和物品移动;河岸和松软土出现裂缝,饱和砂层出现喷砂冒水;个别独立烟囱轻度裂缝。 B 个别中等破坏,少数轻微破坏,多数基本完好。 C 个别轻微破坏,大多数基本完好。 Ⅶ 大多数人惊逃户外,骑自行车的人有感觉,行驶中的驾乘人员有感觉。 A 少数毁坏和/或严重破坏,多数中等和/或轻微破坏。 物体从架子上掉落;河岸出现塌方,饱和砂层常见喷水冒砂,松软土地上地裂缝较多;大多独立砖烟囱中等破坏。 B 少数中等破坏,多数轻微破坏和/或基本完好。 C 少数中等和/或轻微破坏,多数基本完好。 注:表中用于评定烈度的房屋类型分成“A、B、C”3类,A类是指木构架和土石砖墙建造的旧式房屋,B类是指未经抗震设防的单层或多层砖砌体房屋,C类是指Ⅶ度抗震设防的单层或多层砖砌体房屋。 表 2 震中附近福利屯各类房屋平均震害指数
调查点 房屋结构类型 房屋类型 破坏等级/栋 平均震害指数 评估烈度 毁坏 严重破坏 中等破坏 轻微破坏 完好 湖润镇华利村福利屯 砖木和土、石结构* A — — 1 12 23 0.078 Ⅵ 砖混结构 B — 1 5 30 54 0.096 Ⅵ 注:*表示老旧房屋,多为危房,个别掉瓦,少数有裂缝加大,个别新产生裂缝,统计不全,仅供参考。 -
[1] GB/T 17742—2008, 中国地震烈度表[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2] 张敏政. 地震烈度及评定[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0, 12(1): 1-6. doi: 10.3969/j.issn.1673-8047.2010.01.001 [3] 孙柏涛, 闫佳琦, 李山有. 宏观地震烈度发展与其用途的演变[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9, 39(2): 1-8. [4] 王德才, 倪四道, 李俊. 地震烈度快速评估研究现状与分析[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772-1784. doi: 10.6038/pg20130418 [5] GB/T 18208.3—2011, 地震现场工作第3部分: 调查规范[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6] GBT 24335—2009, 建(构)筑物地震破坏等级划分[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7] 刘爱文, 常宝林, 李雨生, 等. 2006年7月4日河北省文安5.1级地震震害分析[J]. 震灾防御技术, 2006, 1(3): 278-282. doi: 10.3969/j.issn.1673-5722.2006.03.014 [8] 金星, 张红才, 李军, 等. 地震仪器烈度标准初步研究[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5): 2336-2351. doi: 10.6038/pg20130516 [9] 周斌. 广西北流MS5.2地震研究进展与展望[J]. 华北地震科学, 2019, 37(S): 1-6. [10] 潘岳怡, 谢夜玉, 牟剑英, 等. 广西靖西MS5.2级地震强地面运动特征[J]. 华北地震科学, 2020, 38(S2): 53-60. [11] 游象照. 平果5.0级地震的地质效应[J]. 地震地质, 1984, 6(4): 41-44. [12] 张业成, 张立海, 赵晓青. 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与形成条件[J]. 地震地质, 2012, 34(4): 805-809. doi: 10.3969/j.issn.0253-4967.2012.04.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