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双庆, 薛艳.
唐山老震区ML≥2.0地震发震时刻与固体潮极值时刻之时差分布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17, 35(1): 24-31.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1.004
|
[2] |
苏树朋, 李津津, 张勤, 杨素卿, 宋志刚.
易县地震台形变资料对汶川8.0级大地震的反应
. 华北地震科学,
2009, 27(2): 54-58.
|
[3] |
卢双苓, 李峰, 王强, 于庆民, 刘厚明, 曲保安.
泰安地震台钻孔应变固体潮畸变的分析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2008, 26(2): 49-52,64.
|
[4] |
马玉歌, 崔世凌, 孙淑燕.
惠民凹陷沙三段岩性油藏勘探中地震技术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2008, 26(3): 10-14.
|
[5] |
连海宁, 谢礼立.
三种变换在强震记录分析方面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07, 25(3): 28-33.
|
[6] |
朱海生, 薛志芳, 李薇.
用小波变换分析张家口地区地震活动的周期结构
. 华北地震科学,
2007, 25(1): 37-39.
|
[7] |
王新红.
频谱成像技术在稠油热采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3): 1-8.
|
[8] |
陈建国.
应变固体潮相位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04, 22(2): 45-49.
|
[9] |
邢西淳, 邵辉成, 毛娟, 毛胜利, 陈建民.
三原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地震异常
.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20(4): 40-46.
|
[10] |
陈开坊, 李平.
易县台伸缩仪的精度和稳定性问题
. 华北地震科学,
2001, 19(2): 68-73.
|
[11] |
陈德福, 段立新, 李玉, 李晓军, 宦吉洪, 景树娟.
怀来等台固体潮观测调和分析结果
. 华北地震科学,
2000, 18(2): 50-55.
|
[12] |
张朝明, 刘长海, 梁久亮.
庐江台自流井流量固体潮观测资料调和分析的初步结果
. 华北地震科学,
1992, 10(4): 75-80.
|
[13] |
马彩欣.
唐山市山西水2井水位固体潮震前畸变现象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3): 59-65.
|
[14] |
张昭栋.
水平分层承压含水层水头的重力固体潮效应
. 华北地震科学,
1988, 6(1): 64-72.
|
[15] |
张学阳.
与地震台站固体潮观测有关的高精度气压自记仪研制问题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8, 6(1): 100-102.
|
[16] |
刘序俨.
倾斜固体潮长周期波、全日波、半日波和1/3日波的理论值计算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138-144.
|
[17] |
王川华, 杜锡武, 任丽君.
对承德地倾斜台潮波因子r值的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3): 82-87.
|
[18] |
张昭栋, 郑金涵.
重力固体潮(M2波)的海潮效应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3): 35-45.
|
[19] |
王宝银.
深井水位的气压、固体潮因素消除——调和、付氏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16-27.
|
[20] |
周景明, 林尉岐.
彭泽台倾斜固体潮观测所受的降雨影响及其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2): 45-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