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彭远黔, 冉志杰, 茅远哲, 朱坤静.
磁县-大名断裂东段第四纪活动性
. 华北地震科学,
2022, 40(2): 39-47, 55.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2.02.006
|
[2] |
彭远黔, 冉志杰, 朱坤静.
冠县断裂展布及其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21, 39(3): 38-44.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1.03.006
|
[3] |
方良好, 疏鹏, 路硕, 郑颖平, 解惠婷, 杨源源, 曹均锋, 潘浩波.
郯庐断裂带浮槎山段池河-太湖断裂第四纪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21, 39(3): 1-6, 16.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1.03.001
|
[4] |
杨源源, 赵朋, 汪小厉, 姚大全, 郑海刚, 方震, 于书媛.
大别山东麓河流变形研究与郯庐断裂带活动性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8, 36(4): 16-24.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4.003
|
[5] |
吕国军, 刘志辉, 张合, 陈建强.
邢台紫山西断裂控制性钻孔第四纪孢粉组合及其古气候环境演变
. 华北地震科学,
2017, 35(1): 56-61.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1.009
|
[6] |
孟立朋, 冉志杰, 王燕, 彭远黔.
马村北断裂第四纪活动性勘探
. 华北地震科学,
2017, 35(1): 62-66.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1.010
|
[7] |
周月玲, 尤惠川, 杨家亮, 边庆凯, 彭远黔.
怀安盆地北缘断裂构造几何与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16, 34(1): 47-52.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6.01.008
|
[8] |
张杰卿, 刘双庆, 孙路强, 李赫.
2014年9月6日河北涿鹿4.3级地震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5, 33(2): 36-40,47.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5.02.007
|
[9] |
陈波, 杨清福, 盛俭, 陈琳荣.
长春市开源堡-小城子断裂活动性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11, 29(4): 15-20.
|
[10] |
许华明, 周斌, 耿师江, 侯平舒, 李广勇.
磁县大名断层分段特征及活动性
.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1): 1-7.
|
[11] |
朱海生, 赵赪民, 李广辉, 薛志芳, 姜维.
延怀盆地构造特征及未来地震危险性评价
. 华北地震科学,
2006, 24(1): 38-42.
|
[12] |
刘江平, 周斌, 李庆红.
氡(Rn)射气测量在胜利油田隐伏断裂研究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2004, 22(1): 42-45.
|
[13] |
吴忱, 张秀清, 马永红.
太行山、燕山主要隆起于第四纪
.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3): 1-7.
|
[14] |
尹功明, 卢演俦.
北京延庆盆地50万年以来的主要构造事件及年代学的初步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4): 19-30.
|
[15] |
刘明清, 刘敏, 张先, 沈京秀, 赵丽, 贺为民, 虎喜凤.
延庆、怀来地区地壳深部磁性构造与地震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4, 12(3): 53-58.
|
[16] |
林元武, 翟盛华, 范树全, 孔令昌.
隐伏断裂不同深度CO2异常特征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4, 12(3): 36-42.
|
[17] |
李文浩, 向宏发, 方仲景, 李如成, 张晚霞.
密云-前门隐伏断裂活动性的初步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2, 10(2): 43-49.
|
[18] |
何玉林, 强祖基.
卫星影象发现唐山北西向断裂及其意义
. 华北地震科学,
1990, 8(4): 1-9.
|
[19] |
武烈, 贾宝卿, 许银贵, 冀贵成.
山西境内七次强震及有关几个问题的讨论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2): 13-23.
|
[20] |
贾宝卿, 武烈.
公元512年山西北部7.5级强震的震中位置商榷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71-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