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郭培兰, 牟剑英, 苏珊.
广西靖西MS5.2地震活动特征、影响场及应急对策
. 华北地震科学,
2020, 38(S2): 90-97.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0.S2.014
|
[2] |
李金辉.
奥维互动地图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2020, 38(S1): 24-2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0.S1.005
|
[3] |
程显洲, 张勇, 王小明, 赵学志.
基于天地图的地震应急地图服务平台初步实现—以上海市为例
. 华北地震科学,
2020, 38(1): 84-8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0.01.013
|
[4] |
冯振玮, 平彩鹏, 杨柳.
地震档案信息现代化服务探索
. 华北地震科学,
2016, 34(3): 77-80.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6.03.014
|
[5] |
袁媛, 尹京苑.
上海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 华北地震科学,
2014, 32(1): 16-21.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4.01.004
|
[6] |
刘胜国, 高景春, 陈智勇.
基于ActiveMQ平台的地震消息服务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2012, 30(2): 39-42.
|
[7] |
高娜, 贾军鹏, 魏艳旭, 王红蕾.
地震灾害评估软件烈度衰减系数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12, 30(1): 6-11.
|
[8] |
崔鑫, 苗庆杰, 王金萍.
华北地区地震烈度衰减模型的建立
.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2): 18-21.
|
[9] |
杨毅, 姚立珣.
对929年杭州地震震中烈度的讨论
. 华北地震科学,
2007, 25(4): 46-48.
|
[10] |
李忠伟, 张晨侠, 陈波, 邵喜彬.
吉林省地震局信息服务中Linux Redhat 9.0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2): 37-40.
|
[11] |
翟洪涛, 刘欣, 刘庆忠, 张毅.
江淮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03, 21(4): 30-34.
|
[12] |
刁桂苓, 蔡华昌, 刁建新, 赵军, 黄万发.
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宏观烈度
. 华北地震科学,
2001, 19(1): 23-30.
|
[13] |
伍庆华.
使科技档案更好地为地震科研服务
. 华北地震科学,
1993, 11(2): 95-96.
|
[14] |
陈汉尧, 胡聿贤, 霍俊荣.
衰减关系系数不确定性对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影响
. 华北地震科学,
1992, 10(4): 49-54.
|
[15] |
温春生.
山西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分析与确定
. 华北地震科学,
1991, 9(1): 74-81.
|
[16] |
孙福梁, 彭克中.
地震动衰减中场地影响的定量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1, 9(2): 1-10.
|
[17] |
陈达生, 刘汉兴.
地震烈度椭圆衰减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3): 31-42.
|
[18] |
王广军, 周锡元, 苏经宇.
烈度衰减规律的不确定性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8, 6(2): 17-25.
|
[19] |
黄诗炎.
地震烈度与地震烈度预报的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202-207.
|
[20] |
丁文镜.
关于地震烈度区划的若干原则的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4, 2(3): 1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