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熹微, 张骞, 卜玉菲, 赵卫红, 郭宇鑫, 李玉.
地电观测仪器台站比测技术指标
. 华北地震科学,
2021, 39(3): 7-16.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1.03.002
|
[2] |
金鹏, 殷璇, 孙庆文, 李永红, 曹琦, 冯志军.
基于SDN的地震行业数据中心网络建设
. 华北地震科学,
2020, 38(S1): 105-10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0.S1.023
|
[3] |
张晓刚, 孙贵成, 任佳, 陈立强, 王震洲.
垂直应变地震观测仪器的开发研制
. 华北地震科学,
2020, 38(3): 56-5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0.03.010
|
[4] |
杨波, 谢石文, 韩成成, 张炳.
台站智能化监控的关键技术
. 华北地震科学,
2017, 35(3): 32-3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3.006
|
[5] |
蔡莉, 王宗平, 张周术, 卢海燕, 杨振宇, 甄宏伟.
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的校准与标定辨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2, 30(2): 28-32.
|
[6] |
曲利, 董晓娜, 胡旭辉, 蔡伟光, 李永红.
浅谈山东“十五”地震前兆仪器的运行维护
. 华北地震科学,
2012, 30(2): 56-59.
|
[7] |
罗词建, 李媛媛, 韩晓飞.
陕西省十五形变台网数据质量评价
.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4): 41-46.
|
[8] |
赵银刚, 张玲, 闫德桥, 熊玮, 刘海林.
安丘地震台九五仪器网络化的实现
. 华北地震科学,
2009, 27(2): 48-50.
|
[9] |
林邦慧, 胡小幸, 王泽皋.
1966年邢台地区大震前小震的"密集-平静"特征及其初步解释
. 华北地震科学,
2006, 24(2): 30-35.
|
[10] |
王秀英, 周振安, 丁晗.
网络通讯技术在地震前兆仪器中的应用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4): 26-30.
|
[11] |
支树明, 吴小平, 李光义, 李占录, 赵振增, 吴进军.
易县地震台数字化仪器避雷改造
.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3): 60-62.
|
[12] |
刁桂苓, 张四昌, 高景春, 王勤彩, 赵英萍.
构造"稳定"区强震长期预测的简便途径——以张北地震为例
.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1): 1-5.
|
[13] |
艾树生.
建筑抗震工程设防"小震不坏"的研讨
.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3): 41-44.
|
[14] |
李媛媛, 吴东.
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十五勘选子台台址地动噪声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04, 22(1): 60-62.
|
[15] |
王秀英, 周振安, 李玉萍, 续春荣.
地震前兆仪器嵌入TCP/IP协议的初步试验
. 华北地震科学,
2003, 21(3): 14-18.
|
[16] |
任佳, 王长江, 秦占梅, 张彦清, 康有明.
张家口数字化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技术系统
. 华北地震科学,
2003, 21(3): 52-58.
|
[17] |
马利军, 任佳, 张彦清, 韩和平.
张家口数字化前兆台网分中心软硬件系统
.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20(3): 60-63.
|
[18] |
王泽皋, 戴英华, 李淑莲.
1993年9月11日山西五寨ML4.8级地震预报纪实
. 华北地震科学,
1994, 12(1): 43-45.
|
[19] |
刘光夏, 任文菊.
台湾台东外海“V”字形地震震源带问题刍议
. 华北地震科学,
1994, 12(2): 44-48.
|
[20] |
王川华, 杜锡武, 任丽君.
对承德地倾斜台潮波因子r值的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3): 82-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