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加敏, 韩和平, 张国苓, 王莉森, 马广庆.
阳原地震台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22, 40(4): 100-105.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2.04.015
|
[2] |
蒋一然, 宁杰远, 李春来.
川滇地区地震分布及地壳结构的双差地震层析成像
. 华北地震科学,
2021, 39(2): 17-26.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1.02.003
|
[3] |
张灯亮, 台立勋, 徐忠华, 张昭.
综合物探技术探测采空区的效果评价
. 华北地震科学,
2021, 39(S1): 41-45.
|
[4] |
魏建民, 赵星, 张浩鸣, 郝亮, 金海霞, 阿那尔.
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剖面研究阿尔公-特山断裂的活动性
. 华北地震科学,
2020, 38(S1): 14-1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0.S1.003
|
[5] |
姚敏, 吕小红, 杨宏智.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在地质灾害勘察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2020, 38(2): 62-67.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0.02.011
|
[6] |
李瑞卿, 尹宏伟, 张蕾, 信世民, 郭学增.
兴济地震台地电阻率干扰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20, 38(4): 78-85.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0.04.013
|
[7] |
徐连胜, 盛子明, 于华, 浦卫兵.
南通市工程建设的设计地震动参数选择
. 华北地震科学,
2020, 38(S1): 71-75.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0.S1.016
|
[8] |
蔡玲玲, 杨歧焱, 郭秋娜, 温超, 李皓, 吕国军, 彭远黔.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和成果
. 华北地震科学,
2016, 34(1): 21-2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6.01.004
|
[9] |
孟凡月, 曹均锋, 李光.
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2012, 30(2): 52-55.
|
[10] |
宋文杰, 吴子泉, 姜早峰, 杜历英.
岩石裂隙电阻率特征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4): 24-26.
|
[11] |
韩和平, 解用明.
地电阻率EW/NS比值变化与地震的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2007, 25(4): 42-45.
|
[12] |
王福才, 刘广宽, 张骞, 蒋延林, 赵卫红, 薛家富.
高邮地震台地电阻率异常特征与地震关系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2): 41-45.
|
[13] |
杨家亮, 刘志辉, 叶明, 李广辉, 朱海生.
进行甲类建筑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几个问题
.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2): 24-27,23.
|
[14] |
彭远黔, 温超, 岳秀霞, 冉志杰, 张合, 耿大伏.
紫山东断裂北段电阻率层析成像与地震勘探的联合探测
. 华北地震科学,
2005, 23(3): 51-55.
|
[15] |
张学民, 刘素英.
华北地区成组地震前后的地电阻率异常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03, 21(4): 10-18.
|
[16] |
王志贤, 彭远黔, 张学民.
地电阻率异常变化与地震成组活动关系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1): 19-26.
|
[17] |
王志贤, 汪志亮, 赵成达, 余素荣, 彭远黔.
地震地电阻率前兆异常特征及其机理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3, 11(2): 75-79.
|
[18] |
王志贤.
大同6.1级地震地电阻率异常变化
. 华北地震科学,
1991, 9(4): 71-77.
|
[19] |
陈绍绪, 戴英华.
1989年大同地震的前兆特征及孕震过程
. 华北地震科学,
1991, 9(4): 62-70.
|
[20] |
刘斌.
内蒙古地区地震前后视电阻率变化的分析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1): 82-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