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纪春玲, 李沙沙, 董博, 章阳, 王时.
2021年云南漾濞6.4级地震前井水位潮汐参数时空变化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22, 40(4): 50-5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2.04.008
|
[2] |
方良好, 疏鹏, 路硕, 郑颖平, 解惠婷, 杨源源, 曹均锋, 潘浩波.
郯庐断裂带浮槎山段池河-太湖断裂第四纪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21, 39(3): 1-6, 16.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1.03.001
|
[3] |
王秋宁, 李守广, 赵小茂.
陕西石泉井水位阶降异常
. 华北地震科学,
2019, 37(3): 75-80.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9.03.012
|
[4] |
李瑞卿, 张蕾, 信世民, 郭学增, 张国苓.
黄骅井太阳能电池板与仪器合理匹配实验
. 华北地震科学,
2019, 37(4): 53-5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9.04.010
|
[5] |
杨源源, 赵朋, 汪小厉, 姚大全, 郑海刚, 方震, 于书媛.
大别山东麓河流变形研究与郯庐断裂带活动性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8, 36(4): 16-24.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4.003
|
[6] |
王忠彪, 王宁, 丁宁, 张珂, 荆平平.
郯庐带(南段)现今垂直运动及与地震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2017, 35(3): 66-72.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3.012
|
[7] |
赵朋, 姚大全, 杨源源, 郑海刚, 王行舟, 疏鹏.
郯庐断裂带苏皖交界段活动特征初探
. 华北地震科学,
2016, 34(4): 54-5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6.04.009
|
[8] |
于伟.
宁晋井水位潮汐因子响应比异常特征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2, 30(1): 40-43.
|
[9] |
郑颖平, 翟洪涛, 李光, 赵朋.
郯庐断裂带江苏新沂——安徽宿松段地震危险性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2, 30(2): 48-51.
|
[10] |
盛艳蕊, 张子广, 张素欣, 呼晶磊.
黄骅井水位水温同步反向变化成因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4): 37-40.
|
[11] |
任佳, 张纳莉, 王长江.
怀4井数字气氡固体潮潮汐效应初步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06, 24(1): 56-59.
|
[12] |
张凤秋, 宋晓冰, 李海孝, 范金梅, 程德庆.
怀4井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初步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04, 22(2): 36-39.
|
[13] |
晁洪太, 王志才, 刘西林.
郯庐断裂带下辽河-莱州湾段与潍坊-嘉山段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对比
.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2): 36-42.
|
[14] |
张子广.
万全井水位阶变异常幅度与水位观测值的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1995, 13(1): 54-60.
|
[15] |
曲国胜, 张华, 叶洪.
黄骅坳陷井壁崩落法现代构造应力场测量
. 华北地震科学,
1993, 11(3): 10-18.
|
[16] |
张昭栋, 郑金涵, 冯初刚, 张广城.
根据井水位阶变反演含水层应力变化的三种方法的对比
. 华北地震科学,
1993, 11(1): 39-44.
|
[17] |
张昭栋, 王尤培, 郑金涵.
井孔变径与水井含水层系统对地震波的响应
. 华北地震科学,
1992, 10(3): 66-74.
|
[18] |
车用太, 鱼金子, 许学礼.
密山井水位动态的变径观测与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2, 10(4): 39-48.
|
[19] |
刘昌铨, 刘光夏, 杜官恒.
郯庐古裂谷中段地壳结构的初步研究-二维动力学射线追踪方法的解释结果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2): 1-12.
|
[20] |
秦保燕, 徐纪人, 翟文杰.
南北地震带北段现今地壳应力场讨论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