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郯庐带(南段)现今垂直运动及与地震关系

王忠彪 王宁 丁宁 张珂 荆平平

王忠彪, 王宁, 丁宁, 张珂, 荆平平. 郯庐带(南段)现今垂直运动及与地震关系[J]. 华北地震科学, 2017, 35(3): 66-72.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3.012
引用本文: 王忠彪, 王宁, 丁宁, 张珂, 荆平平. 郯庐带(南段)现今垂直运动及与地震关系[J]. 华北地震科学, 2017, 35(3): 66-72.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3.012
WANG Zhong-biao, WANG Ning, DING Ning, ZHANG Ke, JING Ping-ping. Recent Vertical Motion and Its Relation to Earthquakes in the Tan-Lu Seismic Zone (Southern Segment)[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17, 35(3): 66-72.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3.012
Citation: WANG Zhong-biao, WANG Ning, DING Ning, ZHANG Ke, JING Ping-ping. Recent Vertical Motion and Its Relation to Earthquakes in the Tan-Lu Seismic Zone (Southern Segment)[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17, 35(3): 66-72.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3.012

郯庐带(南段)现今垂直运动及与地震关系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3.012
基金项目: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科技创新主任基金(FMC2015010);中国综合地球物理场观测——大华北地区(201508009)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王忠彪(1989-),男,河南民权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跨断层形变分析与地震预报研究.E-mail:wangbiao548@163.com

  • 中图分类号: P315.2

Recent Vertical Motion and Its Relation to Earthquakes in the Tan-Lu Seismic Zone (Southern Segment)

  • 摘要: 基于郯庐地震带(南段)1992-2016年的跨断层水准资料,分析该地区垂直形变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时频分析提取数据中的主要构造性低频信息及其能量强度特征,探讨上述方法提取的"异常"信息与该地区ML4.0以上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主成分的时间曲线显示该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后的垂直运动特征与长水准计算结果一致,北部地区的垂直活动性高于南部地区;时频分布中的较强能量集聚能够对应一年以内的ML4.5以上中强地震,可用于该地区中强以上地震的中长期-长期预测参考。
  • [1] 魏光兴, 刁守中, 周翠英. 郯庐带地震活动性研究[M]. 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3.
    [2] 车兆宏, 范燕, 马牧军. 华北地区震前断层异常活动方式[J]. 地震, 2004, 24(2):109-118.
    [3] 孙军, 葛计划, 曹志磊, 等. 跨断层水准数据处理方法在苏鲁皖地区的应用[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4, 16(3):32-37.
    [4] 赵振才, 陈兵. 青藏块体北缘跨断层测量资料宏观分析[J]. 中国地震, 1996, 12(4):358-366.
    [5] 骆佳骥, 周冬瑞, 于书媛, 等.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活动特征及现代应力状态研究综述[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6, 18(2):10-18.
    [6] 郑颖平, 翟洪涛, 李光, 等. 郯庐断裂带江苏新沂-安徽宿松段地震危险性分析[J]. 华北地震科学, 2012, 30(2):48-51.
    [7] 楼关寿, 周伟, 金鹏, 等. 跨断层形变观测干扰因素的调查[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10, 30(S2):68-74.
    [8] 王炜, 林命週, 马钦忠, 等. 主成分分析法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地震, 2005, 21(3):409-416.
    [9] Hotelling H. Analysis of a complex of statistical variables into principal components[J]. Education Psychology, 1933, 24(3):417-444.
    [10] 杨国华, 韩月萍. 苏鲁皖地区现今地壳垂直运动及郯庐断裂带的活动特征[J]. 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7, 17(1):39-44.
    [11] 郭良迁, 黄立人. 苏鲁皖地区现代构造活动性研究[J].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8, 28(4):17-24.
    [12] 王雪莹, 李杰, 郑海刚, 等. 安徽及周边地区断层水准变化特征研究[J].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15, 17(2):22-27.
    [13] 施炜, 张岳桥, 董树文. 郯庐断裂带中段第四纪活动及其分段特征[J]. 地球学报, 2003, 24(1):11-18.
    [14] 张恩立. 由地震活动参数分析郯城-庐江断裂带中南段现今活动习性及强震、中强震危险性[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8, 28(2):236-241, 260.
    [15] 唐向宏, 李齐良. 时频分析与小波变换[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 [1] 邵永谦, 王国成, 彭钊, 于海英, 王鹏, 王成睿.  基于标准时频变换的上海地区地震与爆破识别 . 华北地震科学, 2022, 40(2): 48-55.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2.02.007
    [2] 纪静, 郭良迁, 陈聚忠.  基于GPS观测的张渤带形变 . 华北地震科学, 2016, 34(3): 37-41.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6.03.007
    [3] 韩勇, 塔拉.  工程水准复测垂直形变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3, 31(3): 23-2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3.004
    [4] 陈阜超, 纪静, 塔拉, 王太松, 韩勇.  京津水准复测与垂直形变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11, 29(2): 31-34.
    [5] 张风霜, 武艳强, 韩月萍, 孙东颖.  GPS连续观测站基线与地震危险性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4): 15-23.
    [6] 董波.  时频分析在地层旋回性分析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2004, 22(4): 16-19.
    [7] 韩月萍, 杨国华, 马庆尊.  首都圈及山西断陷带北部地壳垂直形变与地震危险性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03, 21(3): 8-13.
    [8] 郑熙铭, 冯德益.  地形变速率与地震震级的模糊判别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300-306.
    [9] 胡惠民.  北京及其晋冀交界地区现代构造活动和形变场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74-82.
    [10] 储文宜.  地形变观测资料干扰因素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283-29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228
  • HTML全文浏览量:  329
  • PDF下载量:  99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6-12-22
  • 刊出日期:  2017-09-15

郯庐带(南段)现今垂直运动及与地震关系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3.012
    基金项目:  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科技创新主任基金(FMC2015010);中国综合地球物理场观测——大华北地区(201508009)
    作者简介:

    王忠彪(1989-),男,河南民权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跨断层形变分析与地震预报研究.E-mail:wangbiao548@163.com

  • 中图分类号: P315.2

摘要: 基于郯庐地震带(南段)1992-2016年的跨断层水准资料,分析该地区垂直形变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时频分析提取数据中的主要构造性低频信息及其能量强度特征,探讨上述方法提取的"异常"信息与该地区ML4.0以上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主成分的时间曲线显示该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后的垂直运动特征与长水准计算结果一致,北部地区的垂直活动性高于南部地区;时频分布中的较强能量集聚能够对应一年以内的ML4.5以上中强地震,可用于该地区中强以上地震的中长期-长期预测参考。

English Abstract

王忠彪, 王宁, 丁宁, 张珂, 荆平平. 郯庐带(南段)现今垂直运动及与地震关系[J]. 华北地震科学, 2017, 35(3): 66-72.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3.012
引用本文: 王忠彪, 王宁, 丁宁, 张珂, 荆平平. 郯庐带(南段)现今垂直运动及与地震关系[J]. 华北地震科学, 2017, 35(3): 66-72.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3.012
WANG Zhong-biao, WANG Ning, DING Ning, ZHANG Ke, JING Ping-ping. Recent Vertical Motion and Its Relation to Earthquakes in the Tan-Lu Seismic Zone (Southern Segment)[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17, 35(3): 66-72.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3.012
Citation: WANG Zhong-biao, WANG Ning, DING Ning, ZHANG Ke, JING Ping-ping. Recent Vertical Motion and Its Relation to Earthquakes in the Tan-Lu Seismic Zone (Southern Segment)[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17, 35(3): 66-72.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3.012
参考文献 (1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