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晁洪太, 李家灵, 崔昭文, 等. 郯庐断裂带中段全新世活断层的几何结构与分段[M]//活动断裂研究(3). 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4. |
[2]
|
宋方敏, 杨晓平, 何宏林, 等. 山东安丘-莒县断裂小店子-茅埠段新活动及其定量研究[J]. 地震地质, 2005, 27(2):200-211. |
[3]
|
李家灵. 郯庐断裂带的活断层与郯城8.5级地震的构造条件[J]. 山东地质, 1992, 8(1):43-52. |
[4]
|
谢瑞征, 朱书俊, 丁政. 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全新世活动问题的商榷[J]. 地震学刊, 1991(4):15-18. |
[5]
|
姚大全, 汤有标, 沈小七, 等. 郯庐断裂带赤山段中晚更新世之交的史前地震遗迹[J]. 地震地质, 2012, 34(1):93-99. |
[6]
|
陆镜元. 安徽省地质构造与环境分析[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61-65. |
[7]
|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郯庐断裂[M]. 北京:地震出版社, 1987:31-55. |
[8]
|
李起彤. 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全新世活动新证据[M]//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 中国活动断层研究. 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4:140-145. |
[9]
|
安徽省地质矿产局. 安徽省区域地质志[M].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7:471-548. |
[10]
|
江苏省地质局. 1:20万盱眙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M]. 南京:江苏省地质局, 1979:108-120. |
[11]
|
沈小七, 姚大全, 郑海刚, 等. 郯庐断裂带重岗山-王迁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习性[J]. 地震地质, 2015, 37(1):139-148. |
[12]
|
汤有标, 姚大全. 郯庐断裂带赤山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J]. 中国地震, 1990, 6(2):63-69. |
[13]
|
邓起东, 张培震. 史前古地震的逆断层崩积楔[J]. 科学通报, 2000, 45(6):650-655. |
[14]
|
李家灵, 晁洪太, 崔昭文, 等. 郯庐断裂带郯城-新沂段活断层研究[C]//活动断裂研究(1). 北京:地震出版社, 1991:164-173. |
[15]
|
邓起东. 中国活动构造图(1:400万)[M]. 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7. |
[16]
|
晁洪太, 王志才, 刘西林, 等. 郯庐断裂带下辽河-莱州湾段与潍坊-嘉山段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对比[J].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2):36-42. |
[17]
|
徐嘉炜, 马国锋. 郯庐断裂带研究的十年回顾[J]. 地质论评, 1992, 38(4):316-324. |
[18]
|
张鹏, 李丽梅, 张景发, 等. 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探讨[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1, 31(4):389-3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