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贾贾, 温超, 范志伟, 杨凡, 刘龙.
邢台西部山区农村房屋现状调查及抗震性能
. 华北地震科学,
2022, 40(3): 34-3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2.03.006
|
[2] |
徐连胜, 盛子明, 于华, 浦卫兵.
南通市工程建设的设计地震动参数选择
. 华北地震科学,
2020, 38(S1): 71-75.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0.S1.016
|
[3] |
谢瑞杰, 管斌, 樊冬, 徐强, 洪阳, 汪树理.
典型矿业城市建筑物抗震安全性能调查与分析—以铜陵市为例
. 华北地震科学,
2020, 38(1): 77-83.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0.01.012
|
[4] |
聂瑞.
强震环境下建筑复合节能墙体抗震性能评估模型
. 华北地震科学,
2019, 37(4): 78-83.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9.04.014
|
[5] |
付亚男, 闫磊, 熊礼全, 何建.
三峡库区农民自建房抗震性能调查
. 华北地震科学,
2019, 37(2): 61-6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9.02.010
|
[6] |
刘龙, 刘志辉, 刘晓丹, 刘贾贾, 马旭东, 张展伟.
张北地区农村房屋抗震性能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9, 37(2): 82-8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9.02.013
|
[7] |
楚艳峰, 赵小龙, 李铁纯.
等层间位移角比在高位转换结构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2018, 36(2): 52-57.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2.009
|
[8] |
张合, 吕国军, 孙丽娜.
邢台市重要建筑中砖混结构震害预测
. 华北地震科学,
2017, 35(1): 73-77.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1.012
|
[9] |
李静, 高朝阳, 王怀刚.
损伤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加固Pushover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5, 33(4): 30-36.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5.04.006
|
[10] |
崔秀丽, 赵桂峰, 马玉宏, 谭平.
填充墙及其布置方式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 华北地震科学,
2014, 32(3): 5-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4.03.002
|
[11] |
金赟赟, 汪明, 王亚安, 刘吉夫.
云南典型民居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及其新问题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2014, 32(2): 29-35.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4.02.006
|
[12] |
王晓星, 李慧剑.
某砖砌体教学楼结构抗震加固设计
. 华北地震科学,
2013, 31(2): 59-61,66.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2.012
|
[13] |
范雷彪, 李嘉昕, 任忠.
具有可靠抗震性能的农居房屋设计
. 华北地震科学,
2012, 30(2): 68-72.
|
[14] |
穆宇亮, 刘巧英, 张博.
单管通信铁塔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分析及抗震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2011, 29(4): 58-60.
|
[15] |
周春霖, 陆浩亮, 朱合华.
桩土共同作用下桩长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09, 27(3): 7-11.
|
[16] |
张瑞云, 张会银.
某大坡度屋顶结构教学楼的抗震加固设计
. 华北地震科学,
2000, 18(1): 68-71.
|
[17] |
许银贵.
山西乡村民用建筑抗震防灾对策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0, 8(4): 10-22.
|
[18] |
高小旺, 鲍霭斌.
用概率方法定义抗震设计中的“小震”与“大震”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3): 46-51.
|
[19] |
夏敬谦, 陈懋恭.
砖房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1): 28-37.
|
[20] |
杨玉成, 杨柳, 高云学, 杨亚玲, 杨桂珍, 陆锡蕾.
安阳市北关小区多层砖房的震害预测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1): 73-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