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地震应急科技保障信息特征分析与分类编码--以鲁甸地震为例

吴艳梅 曹彦波 李兆隆 李敏 郑川

吴艳梅, 曹彦波, 李兆隆, 李敏, 郑川. 地震应急科技保障信息特征分析与分类编码--以鲁甸地震为例[J]. 华北地震科学, 2016, 34(2): 42-4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6.02.008
引用本文: 吴艳梅, 曹彦波, 李兆隆, 李敏, 郑川. 地震应急科技保障信息特征分析与分类编码--以鲁甸地震为例[J]. 华北地震科学, 2016, 34(2): 42-4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6.02.008
WU Yan-mei, CAO Yan-bo, LI Zhao-long, LI Min, ZHENG Chuan.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Coding of Scientific Tech-support Information for the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Taking the Ludian Earthquake as A Exampl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16, 34(2): 42-4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6.02.008
Citation: WU Yan-mei, CAO Yan-bo, LI Zhao-long, LI Min, ZHENG Chuan.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Coding of Scientific Tech-support Information for the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Taking the Ludian Earthquake as A Exampl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16, 34(2): 42-4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6.02.008

地震应急科技保障信息特征分析与分类编码--以鲁甸地震为例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6.02.008
基金项目: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108013);云南省地震局青年地震科学基金课题(20140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吴艳梅(1990-),女,云南丽江人,中山大学地质学专业学士学位,从事地震应急相关工作.E-mail:1044710105@qq.com

  • 中图分类号: P315.95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Coding of Scientific Tech-support Information for the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Taking the Ludian Earthquake as A Example

  • 摘要: 省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科技保障信息是在地震应急后方处置工作流程中产出、搜集、整理的各类震区基础资料,以及能够提供震情、灾情和辅助决策的相关文档、数据、图件、照片、视频等信息,具有多源性、异构性、海量性、共享性等特点。以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为例,对地震应急过程中的科技保障信息开展了特征分析和研究,建立了一套科技保障信息的分类和编码体系,更好地保障地震应急工作的需要。
  • [1] 骆浩文, 曾志康, 黄樑, 等. 基于网络的农业科技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体系研究与应用[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7, 19(3): 150-154.
    [2] 李伟. 信息分类编码研究初探[J]. 图书情报工作, 2008(S2): 286-289, 307.
    [3] 黄宏生, 王晓青, 孙柏涛, 等. 地震现场数据共享标准化研究及其标准起草[J]. 灾害学, 2008, 23(4): 134-138.
    [4] 付继华, 王建军, 刘晓皙, 等. 灾情数据自动获取的地震灾情信息系统[J]. 数据采集与处理, 2009, 24(S1): 310-314.
    [5] 白仙富, 李永强, 陈建华, 等. 地震应急现场信息分类初步研究[J]. 地震研究, 2010, 33(1): 111-118.
    [6] 曹彦波, 李永强, 胡秀玉, 等. 地震现场灾情信息编码研究[J]. 地震研究, 2010, 33(3): 344-348.
    [7] 徐敬海, 聂高众, 刘伟庆, 等. 多源异构地震灾情分类与编码研究[J]. 灾害学, 2010, 25(S1): 286-290.
    [8] 和锐, 冯义钧, 张翼. 地震信息分类与编码研究[J]. 中国地震, 2011, 27(3): 327-334.
    [9] 郑向向, 帅向华. 地震灾情短信编码的初步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 2012, 21(1): 92-100.
    [10] 董曼, 杨天青. 地震应急灾情信息分类探讨[J]. 震灾防御技术, 2014, 9(4): 938-943.
    [11] GB/T 7072-2002,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12] 王琪. 浅析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J]. 经营者管理, 2015(19): 189.
    [13] 耿庆斋, 王冠华, 张伟兵, 等. 面向信息共享的科研单位信息分类编码体系研究[J]. 水利技术监督, 2014, 22(4): 21-24.
    [14] 袁长炜, 古发辉. 浅谈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实施[J]. 科技广场, 2010(5): 248-251.
    [15] 张艳琦. 我国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世界标准信息, 2008(6): 104-107.
    [16] 古发辉, 李雯, 赖路燕. 面向信息共享的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体系与实施过程研究[J]. 情报杂志, 2008, 27(4): 25-28.
    [17] 李锡臣, 张建华. 强化信息分类与编码促进信息资源标准化[J]. 电力信息化, 2007, 5(1): 37-40.
    [18] 李志强, 聂高众, 苏桂武. 数字城市和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J]. 地震地质, 2005, 27(1): 164-171.
    [19] 刘韶涛, 余金山, 王宁生. 复用驱动的信息分类编码系统关键技术[J]. 华侨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 26(3): 321-324.
    [20] 刘韶涛, 王宁生. 面向复用的信息分类编码系统开发方法研究[J].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5, 24(9): 1114-1117.
    [21] 姜立新, 聂高众, 帅向华, 等. 我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体系初探[J]. 自然灾害学报, 2003, 12(2):1-6.
  • [1] 宋晓煜, 魏可心, 常思宇, 陈沐.  基于物联网的地震台网安全运行智能保障系统在地震台站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2022, 40(2): 82-86.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2.02.012
    [2] 宫玥, 申文庄, 张守洁.  地震应急信息产品的效能评估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18, 36(4): 55-62.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4.008
    [3] 李红光, 王海鹰, 张鹤翔, 于天宇, 李伟华.  从鲁甸地震应急看市县级地震应急预案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 华北地震科学, 2017, 35(2): 61-65.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2.010
    [4] 肖健, 王辉山, 周施文.  地震信息在指挥大厅LED屏自动显示的设计与实现 . 华北地震科学, 2017, 35(4): 66-6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4.012
    [5] 康建红, 庞晶源, 宁宝坤, 张晨侠.  基于多分类的地震信息跟踪方法 . 华北地震科学, 2015, 33(2): 20-24.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5.02.04
    [6] 李志雄, 曾钢平, 丘学林, 郑在壮.  预测华北地区年度地震趋势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 . 华北地震科学, 2007, 25(3): 11-14.
    [7] 陈智勇, 宋志新, 徐东红, 赵东坡, 杜晓泉, 康吉成, 任道荣, 陶如谦.  河北省地震电磁台网的科技管理 . 华北地震科学, 1993, 11(4): 63-69.
    [8] 伍庆华.  使科技档案更好地为地震科研服务 . 华北地震科学, 1993, 11(2): 95-96.
    [9] 张建华.  地方地震工作的分级分类管理 . 华北地震科学, 1993, 11(4): 9-13.
    [10] 刘孝秀.  地震科技期利编辑工作研讨会在黄金海岸召开 . 华北地震科学, 1988, 6(3): 25-25.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737
  • HTML全文浏览量:  164
  • PDF下载量:  88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5-12-18
  • 刊出日期:  2016-06-15

地震应急科技保障信息特征分析与分类编码--以鲁甸地震为例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6.02.008
    基金项目: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108013);云南省地震局青年地震科学基金课题(201404)
    作者简介:

    吴艳梅(1990-),女,云南丽江人,中山大学地质学专业学士学位,从事地震应急相关工作.E-mail:1044710105@qq.com

  • 中图分类号: P315.95

摘要: 省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科技保障信息是在地震应急后方处置工作流程中产出、搜集、整理的各类震区基础资料,以及能够提供震情、灾情和辅助决策的相关文档、数据、图件、照片、视频等信息,具有多源性、异构性、海量性、共享性等特点。以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为例,对地震应急过程中的科技保障信息开展了特征分析和研究,建立了一套科技保障信息的分类和编码体系,更好地保障地震应急工作的需要。

English Abstract

吴艳梅, 曹彦波, 李兆隆, 李敏, 郑川. 地震应急科技保障信息特征分析与分类编码--以鲁甸地震为例[J]. 华北地震科学, 2016, 34(2): 42-4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6.02.008
引用本文: 吴艳梅, 曹彦波, 李兆隆, 李敏, 郑川. 地震应急科技保障信息特征分析与分类编码--以鲁甸地震为例[J]. 华北地震科学, 2016, 34(2): 42-4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6.02.008
WU Yan-mei, CAO Yan-bo, LI Zhao-long, LI Min, ZHENG Chuan.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Coding of Scientific Tech-support Information for the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Taking the Ludian Earthquake as A Exampl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16, 34(2): 42-4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6.02.008
Citation: WU Yan-mei, CAO Yan-bo, LI Zhao-long, LI Min, ZHENG Chuan.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Coding of Scientific Tech-support Information for the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Taking the Ludian Earthquake as A Exampl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16, 34(2): 42-4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6.02.008
参考文献 (2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