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骆浩文, 曾志康, 黄樑, 等. 基于网络的农业科技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体系研究与应用[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7, 19(3): 150-154. |
[2]
|
李伟. 信息分类编码研究初探[J]. 图书情报工作, 2008(S2): 286-289, 307. |
[3]
|
黄宏生, 王晓青, 孙柏涛, 等. 地震现场数据共享标准化研究及其标准起草[J]. 灾害学, 2008, 23(4): 134-138. |
[4]
|
付继华, 王建军, 刘晓皙, 等. 灾情数据自动获取的地震灾情信息系统[J]. 数据采集与处理, 2009, 24(S1): 310-314. |
[5]
|
白仙富, 李永强, 陈建华, 等. 地震应急现场信息分类初步研究[J]. 地震研究, 2010, 33(1): 111-118. |
[6]
|
曹彦波, 李永强, 胡秀玉, 等. 地震现场灾情信息编码研究[J]. 地震研究, 2010, 33(3): 344-348. |
[7]
|
徐敬海, 聂高众, 刘伟庆, 等. 多源异构地震灾情分类与编码研究[J]. 灾害学, 2010, 25(S1): 286-290. |
[8]
|
和锐, 冯义钧, 张翼. 地震信息分类与编码研究[J]. 中国地震, 2011, 27(3): 327-334. |
[9]
|
郑向向, 帅向华. 地震灾情短信编码的初步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 2012, 21(1): 92-100. |
[10]
|
董曼, 杨天青. 地震应急灾情信息分类探讨[J]. 震灾防御技术, 2014, 9(4): 938-943. |
[11]
|
GB/T 7072-2002,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
[12]
|
王琪. 浅析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J]. 经营者管理, 2015(19): 189. |
[13]
|
耿庆斋, 王冠华, 张伟兵, 等. 面向信息共享的科研单位信息分类编码体系研究[J]. 水利技术监督, 2014, 22(4): 21-24. |
[14]
|
袁长炜, 古发辉. 浅谈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实施[J]. 科技广场, 2010(5): 248-251. |
[15]
|
张艳琦. 我国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世界标准信息, 2008(6): 104-107. |
[16]
|
古发辉, 李雯, 赖路燕. 面向信息共享的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体系与实施过程研究[J]. 情报杂志, 2008, 27(4): 25-28. |
[17]
|
李锡臣, 张建华. 强化信息分类与编码促进信息资源标准化[J]. 电力信息化, 2007, 5(1): 37-40. |
[18]
|
李志强, 聂高众, 苏桂武. 数字城市和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J]. 地震地质, 2005, 27(1): 164-171. |
[19]
|
刘韶涛, 余金山, 王宁生. 复用驱动的信息分类编码系统关键技术[J]. 华侨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 26(3): 321-324. |
[20]
|
刘韶涛, 王宁生. 面向复用的信息分类编码系统开发方法研究[J].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5, 24(9): 1114-1117. |
[21]
|
姜立新, 聂高众, 帅向华, 等. 我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体系初探[J]. 自然灾害学报, 2003, 12(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