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彭远黔, 冉志杰, 茅远哲, 朱坤静.
磁县-大名断裂东段第四纪活动性
. 华北地震科学,
2022, 40(2): 39-47, 55.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2.02.006
|
[2] |
彭远黔, 冉志杰, 朱坤静.
冠县断裂展布及其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21, 39(3): 38-44.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1.03.006
|
[3] |
方良好, 疏鹏, 路硕, 郑颖平, 解惠婷, 杨源源, 曹均锋, 潘浩波.
郯庐断裂带浮槎山段池河-太湖断裂第四纪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21, 39(3): 1-6, 16.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1.03.001
|
[4] |
娄露玲, 胡宁, 王宇, 张宝山, 马志敏, 王明亮.
汤阴地堑南部土壤CO2空间分布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20, 38(4): 34-41.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0.04.006
|
[5] |
杨源源, 赵朋, 汪小厉, 姚大全, 郑海刚, 方震, 于书媛.
大别山东麓河流变形研究与郯庐断裂带活动性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8, 36(4): 16-24.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4.003
|
[6] |
吴玉涛, 杨为民, 谭成轩, 周俊杰, 张树轩, 李晓乐, 于鸿坤.
延怀盆地隐伏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18, 36(4): 1-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4.001
|
[7] |
吕国军, 刘志辉, 张合, 陈建强.
邢台紫山西断裂控制性钻孔第四纪孢粉组合及其古气候环境演变
. 华北地震科学,
2017, 35(1): 56-61.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1.009
|
[8] |
孟立朋, 冉志杰, 王燕, 彭远黔.
马村北断裂第四纪活动性勘探
. 华北地震科学,
2017, 35(1): 62-66.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1.010
|
[9] |
闫小兵, 李自红, 赵晋泉, 苏宗正.
鄂尔多斯高原河曲段黄河阶地构造变形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14, 32(1): 53-5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4.01.010
|
[10] |
刘志辉, 陈建强.
廊固凹陷冶炼厂孔孢粉组合及其地层意义
. 华北地震科学,
2013, 31(2): 13-17.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2.003
|
[11] |
陈波, 杨清福, 盛俭, 陈琳荣.
长春市开源堡-小城子断裂活动性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11, 29(4): 15-20.
|
[12] |
许华明, 周斌, 耿师江, 侯平舒, 李广勇.
磁县大名断层分段特征及活动性
.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1): 1-7.
|
[13] |
边庆凯, 张培震, 苏向洲.
榆木山北缘断裂的构造地貌特征与断层活动性
. 华北地震科学,
2001, 19(3): 41-49.
|
[14] |
吴忱, 张秀清, 马永红.
太行山、燕山主要隆起于第四纪
.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3): 1-7.
|
[15] |
吴忱, 张秀清, 马永红.
华北山地地貌面与新生代构造运动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4): 40-50.
|
[16] |
尹功明, 卢演俦.
北京延庆盆地50万年以来的主要构造事件及年代学的初步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4): 19-30.
|
[17] |
方仲景, 段瑞涛, 郑炳华, 杨主恩.
河北省怀安盆地北缘断裂活动性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4, 12(4): 25-33.
|
[18] |
向宏发, 虢顺民, 才树华, 李伯栋, 陈志泰, P. Tapponnier, G. Peltzer, Y. Gaudemer, B. Meyer.
祁连山北缘断裂带第四纪运动特征的初步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8, 6(3): 1-9.
|
[19] |
计凤桔.
四川二滩工区方解石脉的热释光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1): 13-19.
|
[20] |
丁国瑜, 卢演俦.
华北地块新构造变形基本特点的讨论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2):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