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9年姚安地震断层面参数的确定

潘睿 盛书中 万永革

潘睿, 盛书中, 万永革. 2009年姚安地震断层面参数的确定[J]. 华北地震科学, 2015, 33(2): 63-6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5.02.011
引用本文: 潘睿, 盛书中, 万永革. 2009年姚安地震断层面参数的确定[J]. 华北地震科学, 2015, 33(2): 63-6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5.02.011
PAN Rui, SHENG Shu-zhong, WAN Yong-ge. Seismic Fault Plane Parameters Estimating of 2009 Yao'an Earthquak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15, 33(2): 63-6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5.02.011
Citation: PAN Rui, SHENG Shu-zhong, WAN Yong-ge. Seismic Fault Plane Parameters Estimating of 2009 Yao'an Earthquak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15, 33(2): 63-6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5.02.011

2009年姚安地震断层面参数的确定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5.02.011
基金项目: 中国地震局教师基金项目(20140102,2015010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潘睿(1992—),男,湖北武汉人,防灾科技学院地球物理学专业在读本科生.E-mail:985989386@qq.com

    通讯作者: 盛书中(1982—),男,安徽庐江人,主要从事应力场、静态应力触发等方面研究.E-mail:ssz@cea-igp.ac.cn
  • 中图分类号: P315.332

Seismic Fault Plane Parameters Estimating of 2009 Yao'an Earthquake

  • 摘要: 我们将根据余震分布反演地震断层面参数的方法应用于2009年7月9日云南姚安MS6.0地震,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面走向为296.6°,倾角为86.6°,这一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较为一致;我们采用震后不同时间内的余震资料,对断层面参数进行反演,震后2天的余震资料反演所得结果和最终结果较为接近,反映该方法能快速地确定该次地震发震断层参数,为今后其它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的快速获取提供新的思路。
  • [1] 张建国,刘丽芳,李西,等.姚安、大姚中强震区地震构造初析[J].地震地质,2009,31(3):536-542.
    [2] 王鸣,王培德.1989年10月18日大同—阳高地震的震源机制和发震构造[J].地震学报,1992,14(4):407-415.
    [3] 万永革,沈正康,刁桂岺,等.利用小震分布和区域应力场确定大震断层面参数方法及其在唐山地震序列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2008,51(3):793-804.
    [4] 杨超群,孟凡顺,万永革.采用精确定位小震资料反演伽师地震断层面[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28(6):2865-2871.
    [5] 盛书中,万永革,王未来,等. 2010年玉树MS7.1级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的确定[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29(4):1555-1562.
    [6] Wang X S, Feng X D, Xu X W, et al. Fault plane parameters of Shanhe-Pinggu M 8 earthquake in 1679 determined using present-day small earthquakes[J]. Earthq Sci, 2014, 27:607-614.
    [7] 王长在,吴建平,房立华,等.2009年姚安地震序列及震源区三维P波速度结构研究[J].地震学报,2011,33(2):123-133.
    [8] 秦双龙,张建国,廖丽霞,等.2009年姚安6.0级地震震源机制与发震构造的分析研究[J].内陆地震,2012,26(1):52-61.
    [9] 龙思胜.2001年四川雅江6.0级地震序列的破裂特征及发震构造[J].中国地震,2004,20(1):1-11.
    [10] 高国英,聂晓红,夏爱国,等.2003年伽师6.8级地震序列特征和震源机制的初步研究[J].中国地震,2004,20(2):179-186.
    [11] 王卫民,李丽,赵连锋,等.2003年2月24日新疆伽师MS6.5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5,48(2):343-351.
    [12] 赵翠萍,陈章立,郑斯华,等.2003年9月27日中、俄、蒙边界MS7.9地震震源机制及破裂过程[J].2005,27(3):237-249.
    [13] 郭志,高星,王卫民,等.2006年12月6日台湾南部滨海MS7.2级地震破裂过程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8,51(4):1103-1113.
    [14] 郭祥云,陈学忠,李艳娥,等.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与部分余震的震源机制解[J].地震,2010,30(1):50-60.
    [15] 郑勇,马宏生,吕坚,等. 汶川地震强余震MS5.6的震源机制解及其与发震构造的关系[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09,34(4):413-426.
    [16] 苏金蓉,郭志.西南天山—帕米尔2008年10月5日MS6.7级地震震源机制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3,56(2):504-512.
    [17] 张辉,王熠熙.2012年5月3日金塔—阿拉善盟5.4级地震震源机制解[J].西北地震学报,2012,34(2):205-206.
    [18] 谢祖军,金笔凯,郑勇,等.近远震波形反演2013年芦山地震震源参数[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43(6):1010-1019.
    [19] 吕坚,王晓山,苏金蓉,等.芦山7.0级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与震源机制解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13,56(5):1753-1763.
    [20] 罗钧,赵翠萍,周连庆.2013年8月香格里拉—德荣MS5.9地震序列震源机制与应力场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15,58(2):424-435.
    [21] 赵凌云,张辉,陈俊华,等.基于CAP方法得2013湖北巴东5.1级地震震源机制与发震构造背景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4,36(4):1014-1018.
    [22] 赵旭,黄志斌,房立华,等.2014年云南盈江6.1地震震源机制研究[J].中国地震,2014,30(3):462-473.
    [23] 刘丽芳,徐甫坤.利用精确定位余震资料确定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的断层面参数[J].地震研究,2014,37(4):489-494.
    [24] 刁桂苓, 冯向东, 赵翠萍, 等. 芦山地震的震源断层及在应急救援中应用的可能性[J]. 国际地震动态, 2013, 11: 32-33.
  • [1] 周海涛, 郭良迁, 张立成.  唐山断裂现代活动性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09, 27(3): 17-22.
    [2] 胡中民, 王夫运, 刘明军, 花鑫升, 邓晓华.  用Pg波走时反演首都圈地区的上地壳速度结构 . 华北地震科学, 2008, 26(2): 1-6.
    [3] 王秀东, 施龙青, 陈清静.  地震测井联合物性参数反演在煤炭岩性勘探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2008, 26(3): 1-4.
    [4] 王新红.  拉梅常数反演在四维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2004, 22(4): 8-11.
    [5] 晁洪太, 李家灵, 崔昭文, 赵清玉.  与1668年郯城8(1/2)级地震断层有关的几个问题讨论 . 华北地震科学, 1997, 15(4): 18-25.
    [6] 谷一山, 毛玉平.  1988年耿马7.2级地震断层特征及其发震构造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2, 10(1): 1-11.
    [7] 雷兴林, 邵学钟.  利用天然地震转换波及二次波反演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尝试 . 华北地震科学, 1990, 8(2): 1-11.
    [8] 钟晓雄.  垂直力源产生的地面位移场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1): 19-25.
    [9] 许秀琴, 马胜利, 刘天昌, 马瑾.  可可托海——二台断层带断层泥力学性质的实验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21-28.
    [10] 冯先岳.  论地震地貌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3): 66-7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37
  • HTML全文浏览量:  269
  • PDF下载量:  107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5-05-15
  • 刊出日期:  2015-06-15

2009年姚安地震断层面参数的确定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5.02.011
    基金项目:  中国地震局教师基金项目(20140102,20150104)
    作者简介:

    潘睿(1992—),男,湖北武汉人,防灾科技学院地球物理学专业在读本科生.E-mail:985989386@qq.com

    通讯作者: 盛书中(1982—),男,安徽庐江人,主要从事应力场、静态应力触发等方面研究.E-mail:ssz@cea-igp.ac.cn
  • 中图分类号: P315.332

摘要: 我们将根据余震分布反演地震断层面参数的方法应用于2009年7月9日云南姚安MS6.0地震,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面走向为296.6°,倾角为86.6°,这一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较为一致;我们采用震后不同时间内的余震资料,对断层面参数进行反演,震后2天的余震资料反演所得结果和最终结果较为接近,反映该方法能快速地确定该次地震发震断层参数,为今后其它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的快速获取提供新的思路。

English Abstract

潘睿, 盛书中, 万永革. 2009年姚安地震断层面参数的确定[J]. 华北地震科学, 2015, 33(2): 63-6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5.02.011
引用本文: 潘睿, 盛书中, 万永革. 2009年姚安地震断层面参数的确定[J]. 华北地震科学, 2015, 33(2): 63-6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5.02.011
PAN Rui, SHENG Shu-zhong, WAN Yong-ge. Seismic Fault Plane Parameters Estimating of 2009 Yao'an Earthquak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15, 33(2): 63-6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5.02.011
Citation: PAN Rui, SHENG Shu-zhong, WAN Yong-ge. Seismic Fault Plane Parameters Estimating of 2009 Yao'an Earthquake[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15, 33(2): 63-6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5.02.011
参考文献 (2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