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郭亚亚, 张玉林, 任俊峰, 王嘉琦.
河北省GNSS观测数据质量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21, 39(3): 58-65.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1.03.009
|
[2] |
屈曼, 侯晓真, 马栋, 陈建国.
基于GNSS数据的河北地区形变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21, 39(4): 68-74.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1.04.011
|
[3] |
邓志岩, 宫长盛, 吴明耀, 郭志壮, 杜春红, 刘博.
丹东四道沟跨断层水准观测的数据分析及构造意义
. 华北地震科学,
2019, 37(1): 76-80.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9.01.013
|
[4] |
张玉林, 马千里, 陈立强, 郭亚亚, 宋晓冰, 孙贵成.
承德台数字化观测仪器数据实时监控系统研发
. 华北地震科学,
2018, 36(2): 76-80.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8.02.013
|
[5] |
池海江, 马栋, 白亚东, 温佳.
前兆观测数据检验告警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华北地震科学,
2017, 35(4): 75-7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4.014
|
[6] |
王光冲, 毛国良, 李小军, 刘新, 常亮, 朱音杰.
基于强震动观测数据的地震定位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7, 35(3): 8-12.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3.002
|
[7] |
刘雪龙, 吕志鹏, 党学会, 申星.
基于Tisserand条件的GNSS速度场参考基准确定
. 华北地震科学,
2016, 34(1): 1-5,20.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6.01.001
|
[8] |
郭炳辉, 吕志鹏, 党学会, 杨艳庆.
基于BERNESE的GNSS连续站坐标时间序列解算策略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16, 34(2): 7-12.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6.02.002
|
[9] |
胡秀娟, 李细顺, 王利兵, 王静, 畅国平, 王秀敏, 梁斌.
红山台磁通门磁力仪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4, 32(2): 68-72.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4.02.013
|
[10] |
夏峰, 张锐, 冯胜涛, 周伟.
GNSS不同类型实验观测墩对不同类型噪声幅值影响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4, 32(2): 39-44.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4.02.008
|
[11] |
李文静, 杨国华, 贺建明, 褚秋然, 郭胜军, 尹宝军.
唐山台短水准观测中复测数据特征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3, 31(2): 67-72.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2.014
|
[12] |
杨博, 刘志广, 占伟, 冯胜涛, 杜凯夫.
山西带近期水平运动状态
. 华北地震科学,
2012, 30(4): 14-18.
|
[13] |
杨博, 占伟, 高艳龙, 韩月萍.
GNSS垂向形变场信息提取的尝试
. 华北地震科学,
2012, 30(1): 1-5.
|
[14] |
张磊, 汪翠枝, 刘文兵, 李恩建, 金大利.
蓟县垂直摆观测数据变化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1, 29(3): 34-38.
|
[15] |
王娜, 王宝坤, 王莉森.
数字地磁观测仪数据处理与产出
. 华北地震科学,
2008, 26(2): 57-59.
|
[16] |
吕风章, 解用明, 张双凤.
提高地磁绝对观测数据精度的有效途径
. 华北地震科学,
2007, 25(1): 53-55.
|
[17] |
刘胜国, 贾庆华.
首都圈遥测地震台网所采用的SEED格式及ASCII码格式的转换程序
. 华北地震科学,
2004, 22(1): 27-30.
|
[18] |
李圣强, 王斌, 杨满栋, 米宏亮, 宋喜先, 赵育浦.
基于ODBC的地震前兆数据批量卸出与转换程序的实现
.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20(2): 22-27.
|
[19] |
夏乱保, 王利兵, 刘立申.
HNS.BAS软件在地震观测报告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2001, 19(1): 48-54.
|
[20] |
张绍治, 刘苏.
岩体体应变连续观测数据的干扰周期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3): 5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