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欣波, 吴鹏, 杨凡, 贾华, 赵长红.
河南小浪底水库库区地震剪切波分裂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21, 39(1): 42-48.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1.01.006
|
[2] |
黄春梅, 吴朋, 苏金蓉, 王宇航, 魏娅玲, 李大虎, 颜利君.
2017年8月九寨沟MS7.0地震序列S波分裂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20, 38(1): 29-37.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0.01.005
|
[3] |
钟继茂, 陈光, 刘其寿.
基于小波分析的闽台地区地震形变异常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11, 29(1): 30-35.
|
[4] |
刘水莲, 刘礼诚, 黄跃进, 许书元, 廖丽霞.
小波分析在永安地震台前兆观测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3): 53-57.
|
[5] |
郭增建, 韩延本, 郭安宁, 李亚荣.
中国华北和南北地震带北段8级大震发生的时间规律
. 华北地震科学,
2006, 24(1): 10-12.
|
[6] |
边庆凯, 孙佩卿, 支树明, 孙华, 武有文.
河北省及邻区地震活动时间间隔的一些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03, 21(1): 22-31,62.
|
[7] |
刘义高, 郑志坤, 翟义勇, 张毅.
霍山“震情窗”地区流动地磁S异常与华东中强地震相关性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20(4): 34-39.
|
[8] |
张学民, 束沛镒, 刁桂苓, 夏乱保, 武有文, 李光, 王玉珍, 张学文.
利用数字地震记录研究唐山震区台下的P、S波速度结构
. 华北地震科学,
2001, 19(1): 10-17.
|
[9] |
平建军, 王秀英.
地震前兆信息量的研究(三)地震前兆信息量(S值)方法在大同地震研究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3): 16-22.
|
[10] |
陈绍绪, 王勤彩, 刘素英.
唐山地震区的地壳形变及强震重复时间预测
. 华北地震科学,
1997, 15(2): 1-8.
|
[11] |
杜兴信.
地震时间序列的突变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95, 13(2): 43-47.
|
[12] |
刘砚越.
北西地震带地震活动空间的模糊时间分维
. 华北地震科学,
1994, 12(1): 28-34.
|
[13] |
张清荣, 李文英, 曹宗普.
综合短临前兆信息与地震发生时间的预测
. 华北地震科学,
1993, 11(1): 45-51.
|
[14] |
高原, 冯德益, 郑治真, 陈天长.
大同-阳高MS5.8级地震前S波分裂异常变化
. 华北地震科学,
1993, 11(2): 1-13.
|
[15] |
姚陈, 王培德, 陆玉美, 陈运泰.
对大同地震横波分裂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2, 10(3): 12-26.
|
[16] |
龚鸿庆, 李广鑫.
华北地区地震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3): 43-49.
|
[17] |
李文英.
河北省北部地区地震时间序列的最大熵谱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1): 58-64.
|
[18] |
许智.
唐山地震与青光地磁台转换函数的时间变化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3): 99-104.
|
[19] |
金学申, 姚殿义.
邢台地震前表征时间序列参数V值的变化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3): 95-98.
|
[20] |
杨明芝, 张文孝, 赵和云.
近距离地震垂直向记录的早至S波振幅——时间特征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4, 2(4): 40-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