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彭慧芳.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古城煤矿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2020, 38(S1): 29-32.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20.S1.006
|
[2] |
许洪泰, 沈得秀, 杨传成, 葛孚刚.
从胶南地区断裂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胶南块体稳定性
. 华北地震科学,
2014, 32(4): 6-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4.04.002
|
[3] |
欧阳伟, 徐晓英.
高密度电法在灰岩找水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2013, 31(4): 47-4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4.010
|
[4] |
刘双庆, 曹井泉, 张磊, 李悦.
太阳黑子活动对地球地震活动的影响浅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3, 31(1): 1-7.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1.001
|
[5] |
周海涛, 郭良迁.
利用跨断层形变资料研究云南地区主要断裂带应变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13, 31(1): 59-63.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1.011
|
[6] |
郭斌, 王斌, 张月辉.
苏北-南黄海盆地地震构造基本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13, 31(1): 38-44.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1.008
|
[7] |
李光, 翟洪涛, 李代娣, 郑颍平, 孟凡月, 赵朋.
皖西北及邻区第四系分布与新构造运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11, 29(2): 35-39.
|
[8] |
孙丽娜, 金学申, 温超, 边鹏飞.
晋获断裂带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09, 27(4): 11-15.
|
[9] |
孙卫东, 孙立新, 耿春明.
综合勘探方法在解决地质问题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2008, 26(3): 15-18.
|
[10] |
赵明淳, 刘继录.
2003年华北及河北省地震活动概况
. 华北地震科学,
2004, 22(1): 63-64.
|
[11] |
姚大全, 刘加灿, 李杰, 翟洪涛, 童远林.
新沂-泗县地震危险区地震活动和地震构造
. 华北地震科学,
2003, 21(2): 23-28.
|
[12] |
曹新来, 王贺生, 张素欣, 李玉春, 李玉, 郑云贞.
昌黎井含水层系统的水位水温动态关系与地震活动
. 华北地震科学,
2001, 19(2): 55-61.
|
[13] |
王志贤, 彭远黔, 张学民.
地电阻率异常变化与地震成组活动关系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1): 19-26.
|
[14] |
平建军, 张清荣.
1989年大同6.1级地震前山西带小震活动时间分布结构多重分形维数的变化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2): 42-46.
|
[15] |
方仲景, 段瑞涛, 郑炳华, 杨主恩.
河北省怀安盆地北缘断裂活动性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4, 12(4): 25-33.
|
[16] |
王海涛, 朱令人.
强震前地震活动广义分维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3, 11(1): 62-67.
|
[17] |
吴章明.
内部张剪切断层与强震发生的构造部位
. 华北地震科学,
1993, 11(1): 11-18.
|
[18] |
刘继禄.
1990年华北地区震情
. 华北地震科学,
1991, 9(1): 95-96.
|
[19] |
王瑞田, 孙亚强.
菏泽5.9级地震前后聊考带地震活动熵值时、空变化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91, 9(4): 32-38.
|
[20] |
蒙午阳.
鄂尔多斯地块周邻地震构造体系与强震活动趋势
. 华北地震科学,
1991, 9(4): 45-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