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太阳黑子活动对地球地震活动的影响浅析

刘双庆 曹井泉 张磊 李悦

刘双庆, 曹井泉, 张磊, 李悦. 太阳黑子活动对地球地震活动的影响浅析[J]. 华北地震科学, 2013, 31(1): 1-7.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1.001
引用本文: 刘双庆, 曹井泉, 张磊, 李悦. 太阳黑子活动对地球地震活动的影响浅析[J]. 华北地震科学, 2013, 31(1): 1-7.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1.001
LIU Shuang-qing, CAO Jing-quan, ZHANG Lei, LI Yue. Some Analyses of the Impact of Sunspots Activities on Earthquakes[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13, 31(1): 1-7.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1.001
Citation: LIU Shuang-qing, CAO Jing-quan, ZHANG Lei, LI Yue. Some Analyses of the Impact of Sunspots Activities on Earthquakes[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13, 31(1): 1-7.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1.001

太阳黑子活动对地球地震活动的影响浅析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1.001
基金项目: 中国地震局震源深度跟踪小组专项(82109);2013年测震青年专项(20130202);天津市地震局青年基金课题(1210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刘双庆(1982-),男(汉族),广西桂林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波观测及数据信息挖掘.E-mail:goodmorningabc@163.com

  • 中图分类号: P315.728

Some Analyses of the Impact of Sunspots Activities on Earthquakes

  • 摘要: 利用调和分析以及小波分解与重构等信息挖掘方法,对1749年来的太阳黑子月统计数据,1920年来全球地震目录MS6.0以上地震年统计数据,1950年来华北地区ML4.7级以上地震目录,地球自转速率1832-1997年的年统计数据及1962年来的月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在太阳活动处于强烈期时,地球大震处于高发期且略滞后2~5年,而此时地球自转速率处于减速期,其时间跨度约22年。(2)对于太阳黑子数11年的周期变化,在正常变化下如果处于低值期,期间地球地震活动也将增加,但地震发震时间滞后1~2年。考虑太阳黑子与日冕活动有继承性及延迟性的特点,我们认为引起11年左右的地震群活动可能不是直接受太阳黑子的影响,而是受太阳日冕活动影响。因为日冕抛射物在太阳黑子磁场弱化1年左右时爆发,使得太阳外层扁率增加并经常抛射一次性质量高达1013 kg的物质,从而导致地球自转速率因摄动效应而发生同步性减慢,以及地球地震活动增强。
  • [1] 苏宜.天文学新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2-100.
    [2] 杨马陵,塔青.太阳黑子活动与新疆强震活动关系[J].内陆地震,2012,26(1):10-16.
    [3] 张桂清.全球性地震活动与太阳活动的关系[J].地震学报,1998,20(4):427-431.
    [4] 尹继尧,朱元清,宋治平,等.中国西部及邻区百年尺度周期的地震活动及其和太阳活动之间的负相关性[J].地球物理学报,201l,54(9):2263-2271.
    [5] Solar Influences Data Analysis Center.Sunspot Number[EB/OL].(2013-4-1)[2012-9-16].http://solarscience.msfc.nasa.gov/greenwch/spot_num.txt
    [6] Earth Orientation Center.Earth orientation data[EB/OL].(2013-3-28)[2012-9-10].http://www.iers.org/IERS/EN/DataProducts/EarthOrientationData/eop.html
    [7] 宋治平,张国民,刘杰,等.全球地震目录[M].北京:地震出版社,2011:15-439.
    [8] 《中国地震目录》(公元前23世纪-公元2010年5月),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预报管理处整编,2010,163-176.
    [9] 许忠淮.东亚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图的编制[J].地震学报,2001,23(5):492-501.
    [10] 邓起东,张培震,冉勇康,等.中国活动构造基本特征[J].中国科学,2002,32(12):1020-1032.
    [11] Chen P F.Coronal Mass Ejections:Models and Their Observational Basis[J].Living Rev.Solar Phys,2011,8(1):1-92.
    [12] 成礼智,王红霞,罗永.小波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5-106.
    [13] Tony Phillips,Hugh Hudson.NASA Spacecraft Finds the Sun is Not a Perfect Sphere[J].NASA Goddard View,2008,4(7):3.
    [14] 王连捷,张利容.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引起的全球应力场[J].地质力学学报,1997,3(3):12-20.
    [15] Gaia S,Ciorgio S.Large earthquakes and Earth rotation:the role of mantle relaxation[J].Geophys.Res.Lett,1999,26(7):911-914.
    [16] 陈运泰,黄立人,林邦慧,等.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的1976年唐山地震的位错模式[J].地球物理学报,1979,22(3):201-217.
    [17] 顾震年.地震引起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分析[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7,(2):61-67.
    [18] Space Center staffs.How the Japan Earthquake Shortened Days on Earth[EB/OL].(2011-3-13)[2012-8-11].http://www.space.com/11115-japan-earthquake-shortened-earth-days.html
    [19] 徐文耀.地球电磁现象物理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529-536.
    [20] 方成,丁明德,陈鹏飞.太阳活动区物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178-298.
  • [1] 李瑛, 延军平.  近40年菲律宾MS≥7级地震时空结构及未来趋势再判断 . 华北地震科学, 2014, 32(2): 14-19.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4.02.003
    [2] 张玲, 朱建亚, 许萍, 何钧, 刘元生.  青岛及邻近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07, 25(2): 33-35.
    [3] 李志雄, 曾钢平, 丘学林, 郑在壮.  预测华北地区年度地震趋势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 . 华北地震科学, 2007, 25(3): 11-14.
    [4] 解用明, 韩和平, 鞠永, 袁国旭, 孙澎涛.  邢台7.2级地震的发震背景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06, 24(2): 55-57.
    [5] 张素欣, 解用明, 乔子云, 陈立强, 赵振增.  太阳活动与华北强震关系的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04, 22(2): 59-63.
    [6] 池海江, 王曰风, 张秀萍.  张家口地震台形变数字化与模拟资料应用的对比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03, 21(2): 59-64.
    [7] 周伟, 杨国华, 华彩虹.  通过分区分析预测华北地震危险区 . 华北地震科学, 2001, 19(4): 27-33.
    [8] 陈德福, 段立新, 李玉, 李晓军, 宦吉洪, 景树娟.  怀来等台固体潮观测调和分析结果 . 华北地震科学, 2000, 18(2): 50-55.
    [9] 王宝银.  深井水位的气压、固体潮因素消除——调和、付氏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16-27.
    [10] 周景明, 林尉岐.  彭泽台倾斜固体潮观测所受的降雨影响及其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2): 45-5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943
  • HTML全文浏览量:  894
  • PDF下载量:  166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2-11-15
  • 刊出日期:  2013-03-15

太阳黑子活动对地球地震活动的影响浅析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1.001
    基金项目:  中国地震局震源深度跟踪小组专项(82109);2013年测震青年专项(20130202);天津市地震局青年基金课题(12103)
    作者简介:

    刘双庆(1982-),男(汉族),广西桂林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波观测及数据信息挖掘.E-mail:goodmorningabc@163.com

  • 中图分类号: P315.728

摘要: 利用调和分析以及小波分解与重构等信息挖掘方法,对1749年来的太阳黑子月统计数据,1920年来全球地震目录MS6.0以上地震年统计数据,1950年来华北地区ML4.7级以上地震目录,地球自转速率1832-1997年的年统计数据及1962年来的月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在太阳活动处于强烈期时,地球大震处于高发期且略滞后2~5年,而此时地球自转速率处于减速期,其时间跨度约22年。(2)对于太阳黑子数11年的周期变化,在正常变化下如果处于低值期,期间地球地震活动也将增加,但地震发震时间滞后1~2年。考虑太阳黑子与日冕活动有继承性及延迟性的特点,我们认为引起11年左右的地震群活动可能不是直接受太阳黑子的影响,而是受太阳日冕活动影响。因为日冕抛射物在太阳黑子磁场弱化1年左右时爆发,使得太阳外层扁率增加并经常抛射一次性质量高达1013 kg的物质,从而导致地球自转速率因摄动效应而发生同步性减慢,以及地球地震活动增强。

English Abstract

刘双庆, 曹井泉, 张磊, 李悦. 太阳黑子活动对地球地震活动的影响浅析[J]. 华北地震科学, 2013, 31(1): 1-7.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1.001
引用本文: 刘双庆, 曹井泉, 张磊, 李悦. 太阳黑子活动对地球地震活动的影响浅析[J]. 华北地震科学, 2013, 31(1): 1-7.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1.001
LIU Shuang-qing, CAO Jing-quan, ZHANG Lei, LI Yue. Some Analyses of the Impact of Sunspots Activities on Earthquakes[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13, 31(1): 1-7.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1.001
Citation: LIU Shuang-qing, CAO Jing-quan, ZHANG Lei, LI Yue. Some Analyses of the Impact of Sunspots Activities on Earthquakes[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2013, 31(1): 1-7.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1.001
参考文献 (2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