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黎珠博, 潘飞儒.
海底地震观测技术现状与展望
. 华北地震科学,
2015, 33(3): 56-63.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5.03.011
|
[2] |
韩月萍, 杨国华, 马庆尊.
首都圈及山西断陷带北部地壳垂直形变与地震危险性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03, 21(3): 8-13.
|
[3] |
李一兵, 刘喜兰, 王安滨, 邵永新, 庞群英, 刘绍先, 郭德林.
石油深井地震观测中“井管突升、地面崩裂”异常机理及其社会影响对策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1): 9-16.
|
[4] |
刘保金, 赵成斌, 孙振国, 王琦, 崔昭文.
水上浅层折射和反射波联合勘探应用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8, 16(4): 66-70.
|
[5] |
陈仲范, 耿大伏.
微震仪有线传输避雷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5, 13(4): 70-74.
|
[6] |
刘西林, 申旭华.
山东沿黄河断裂带的地震地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93, 11(3): 55-61.
|
[7] |
吴乾蕃, 祖金华, 廉雨方, 谢毅真.
山西断陷带地热特征与地震活动性
. 华北地震科学,
1993, 11(2): 14-22.
|
[8] |
张安良, 种瑾, 米丰收.
渭河断陷南缘断裂带新活动特征与古地震
. 华北地震科学,
1992, 10(4): 55-62.
|
[9] |
李家正, 刘敬宽.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重磁区域场与断裂关系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2): 36-49.
|
[10] |
邓禹仁, 李秀英, 相里辰.
唐山地震构造水文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初步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159-167.
|
[11] |
潘俊茂.
关于"表是"地震参数修正问题初探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125-131.
|
[12] |
郭文.
凹凸型发震构造与邢台地震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224-230.
|
[13] |
范文, 原秦喜, 惠乃玲, 李松林, 石林河, 张晓普.
滦县地区的近场地震观测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2): 40-50.
|
[14] |
张孟昂, 罗煜, 王广成.
泰安地震台地震观测山洞抗干扰设计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3): 48-57.
|
[15] |
张寿康, 张碧晖, 左素军.
井下与地面地震观测对比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4): 79-84.
|
[16] |
王敬禹.
沿黄河断裂带的地震地质意义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28-36.
|
[17] |
李绍柄, 刘德林, 许建恩, 张振江.
华北几个地震带内强震迁移活动与断块掀斜运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4, 2(4): 17-24.
|
[18] |
汪良谋, 董瑞树, 张裕明, 王湘南, 国文秀.
河套地区新生代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的某些特点——兼谈鄂尔多斯周边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形成机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4, 2(4): 8-16.
|
[19] |
李方全.
原地应力测量在地震地质研究工作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2): 71-76.
|
[20] |
李绍柄, 翟振生, 靳雅敏, 何春贵, 许建恩, 于新昌.
河北省文安——霸县地区地震地质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2): 37-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