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高精度钻孔应变测量
-
摘要: 1966年邢台地震开创了我国近代地震研究的新局面。我们做为邢台地震老战士,与同事们一起,采用当时国内精度较高的钢弦式钻孔应力仪,日日夜夜"为党中央站岗,为工农兵放哨"。在深入现场的过程中,观测到许多至今仍被国内外同行所重视的地震近场信息。邢台震区属华北沉陷区地震带,区内自新生代以来强烈下沉,被第四系所覆盖。震区有三处基岩出露,即荒山、卧牛山(后改名红山)和茅山。
-
[1] 王启民、童月华,弦频式钻孔应变仪的震兆异常显示,地震研究,8, 4, 1980. [2]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国外地震编辑部",固体潮译文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 [3] 王启民等,河南省地震局研制出记录到地球固体潮的钻孔应变仪,国际地震动态,1,1982. [4] 池顺良,压容式钻孔应变计的初步试验结果,地震学报,4, 1982. [5] 苏恺之,液位型体积式应变仪的工作原理,地震科学研究,4, 1982. [6] 欧阳祖熙,高精度分量式钻孔应变仪研制成功,地震, 2, 1986. [7] 丁健民,地应力与地震, 国际地震论文专辑,地震出版社,2,1983。 [8] Н.А.Турnайноn,岩体中测量应力的方法地震出版社,1980。 [9] 地质部163队,钢弦法观测工作总结,地震战线,3, 1971。 [10] 张国民,从国际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协会第二十三届大会看当前地震预报的动向,地震,2,1986.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65
- HTML全文浏览量: 197
- PDF下载量: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