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我国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系统的现状与前景

鄂秀满

鄂秀满. 我国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系统的现状与前景[J].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168-172.
引用本文: 鄂秀满. 我国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系统的现状与前景[J].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168-172.

我国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系统的现状与前景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50
  • HTML全文浏览量:  276
  • PDF下载量:  98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1987-12-31

我国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系统的现状与前景

摘要: 1966年3月邢台相继发生6.8和7.2级强震后,在已故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我国地震预报工作很快建立和发展起来,地震地下水(当时只有水位和水氡)也做为地震前兆观测项目之一投入现场观测,先后有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及贵阳地球化学所等单位,分别在邢台震区内的宁晋、隆尧、四芝兰和京、津地区建立了水化和水位观测站或观测点。自1968年有正式观测资料以来至今已有18年的观测历史,18年来该项工作经历了三个明显的发展阶段,即:初期建立与快速发展阶段;经历强震检验与经验积累阶段;完善观测系统和调整巩固阶段。

English Abstract

鄂秀满. 我国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系统的现状与前景[J].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168-172.
引用本文: 鄂秀满. 我国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系统的现状与前景[J].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168-17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