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立新, 燕志强.
张北6.2地震前后地下水位异常动态及与地震的响应能力
. 华北地震科学,
1999, 17(1): 61-68.
|
[2] |
孙振璈, 孙天林, 简春林.
张北6.2级地震前北京地下水位井网动态异常初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98, 16(3): 53-61.
|
[3] |
李坤, 李秀英.
地下水宏观异常与强震临震预报
. 华北地震科学,
1997, 15(4): 57-63.
|
[4] |
万迪堃, 董守玉, 蓝秀英, 秦清娟, 刘允清.
地下水位地震短临预报前兆标志体系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1): 1-10.
|
[5] |
马希融.
一次可靠的地下水位临震异常
. 华北地震科学,
1995, 13(3): 70-73,80.
|
[6] |
王治国.
南昌井水位对两次远大地震的异常反应及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91, 9(3): 95-96.
|
[7] |
李宗魁, 聂利华, 胡少辉, 曹井泉.
潜水井水位微动态分析及映震能力的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3): 50-58.
|
[8] |
马彩欣.
唐山市山西水2井水位固体潮震前畸变现象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3): 59-65.
|
[9] |
相里辰, 李秀英, 李俊荣.
丰南岳-42井水位的临震异常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150-154.
|
[10] |
黄保大, 贾化周, 万迪堃, 董守玉, 蓝秀英.
河北井网水位观测中的刚性动态与弹性动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123-130.
|
[11] |
万迪堃, 贾化周, 董守玉, 黄保大, 蓝秀英.
河北及其邻区地下水位震例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143-149.
|
[12] |
董守玉, 贾化周, 万迪堃, 秦清娟.
地下水位气压效应的基本特征、类型及机理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58-66.
|
[13] |
李师群.
试论地震水位异常变化的机理与地震预报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131-136.
|
[14] |
唐铭麟.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的孕震模式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71-81.
|
[15] |
张炜, 尹汉南, 邹昌明.
华北水氡异常与地震预报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4): 93-98.
|
[16] |
蓝秀英, 王运启, 刘忠佩, 韩永祯.
内蒙丰镇5.8级地震地下水位的异常变化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90-95.
|
[17] |
贾化周, 董守玉, 万迪堃, 王吉易.
我国地震地下水工作一些基本问题的讨论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4): 15-18.
|
[18] |
姜涛.
河间马17井动水位观测地震前兆反映初探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24-28.
|
[19] |
王六桥, 李善因.
利用喷涌型地下水位异常的资料反演震前局部应力场的快速变化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46-51.
|
[20] |
张肇诚.
唐山地震前后的异常变化及孕震过程初探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2): 2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