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长红, 张双凤, 马广庆, 李相平, 江永建.
涉县地震台伸缩仪EW向观测精度的提高途径
. 华北地震科学,
2011, 29(1): 36-39.
|
[2] |
韩和平, 王长江, 高登平, 张秀萍.
阳原地震台SQ-70D观测数字水平摆倾斜仪较模拟观测的优势
.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2): 28-31.
|
[3] |
李海孝, 王曰风, 李疏萍, 宋晓冰, 张常慧.
张北6.2级地震前怀来地震台倾斜异常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20(2): 56-60.
|
[4] |
张跃刚, 陈绍绪, 李进步.
地倾斜资料Nakai拟合分析的映震能力
. 华北地震科学,
2001, 19(2): 35-42.
|
[5] |
陈德福, 段立新, 李玉, 李晓军, 宦吉洪, 景树娟.
怀来等台固体潮观测调和分析结果
. 华北地震科学,
2000, 18(2): 50-55.
|
[6] |
王宝坤, 付萌.
地倾斜地震前兆异常的概率综合
. 华北地震科学,
2000, 18(4): 40-43,47.
|
[7] |
张朝明, 刘长海, 梁久亮.
庐江台自流井流量固体潮观测资料调和分析的初步结果
. 华北地震科学,
1992, 10(4): 75-80.
|
[8] |
王玉伍, 蔡书海.
垂向全空间地电阻率观测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1): 91-94,97.
|
[9] |
陈沅俊, 杨修信.
徐州台体积式应变仪和弦频式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1): 52-57.
|
[10] |
张鸿福, 张惠玲.
陕西地倾斜台网观测成果正常动态的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2): 63-70.
|
[11] |
谢觉民.
短水准精度评定现行方法的改进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111-117.
|
[12] |
储文宜.
地形变观测资料干扰因素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283-291.
|
[13] |
封弼君, 陈绍绪.
永年台水管倾斜仪干扰研究和菏泽5.9级地震的短期异常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3): 74-81.
|
[14] |
王胜福, 蒲志坚, 曹肃朝, 耿大伏.
电法台站外线断路报警器的研制及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3): 105-107.
|
[15] |
张孟昂, 罗煜, 王广成.
泰安地震台地震观测山洞抗干扰设计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3): 48-57.
|
[16] |
朱思林, 狄莉莎, 马兴国, 阎杰英.
论相对地应力测量测算致震应力变异参数的可靠性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1): 88-96.
|
[17] |
张玉松, 李宣瑚, 杨玉荣.
水氡预报地震的图象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1): 52-55.
|
[18] |
叶小原, 茆冠球.
用模糊评判的方法评价倾斜台站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2): 46-52.
|
[19] |
李家正.
拉考斯特"G"型重力仪使用中的几个问题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3): 66-69.
|
[20] |
周景明, 林尉岐.
彭泽台倾斜固体潮观测所受的降雨影响及其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3, 1(2): 45-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