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贾晓辉, 李雪英, 毛国良, 胡斌.
2012年5月28日河北唐山MS4.7地震的数字强震动记录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7, 35(1): 44-49,55.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7.01.007
|
[2] |
薛靖楠, 李想, 张波, 王永旺.
山东地区b值的统计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1, 29(1): 1-5.
|
[3] |
杨博, 陈阜超, 周伟, 韩月萍.
GPS连续站水平位置坐标时间序列插值的一种新方法
. 华北地震科学,
2010, 28(2): 22-27.
|
[4] |
彭立国, 孙铭心, 巨蔚, 杨凌.
北京市区场地反应谱特征周期的统计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07, 25(1): 23-26.
|
[5] |
平建军, 张清荣.
1989年大同6.1级地震前山西带小震活动时间分布结构多重分形维数的变化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2): 42-46.
|
[6] |
王焕萍, 冯德益.
塘沽18井多种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的综合识别与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95, 13(4): 55-61.
|
[7] |
杜兴信.
地震时间序列的突变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95, 13(2): 43-47.
|
[8] |
陈达生, 刘汉兴.
地震烈度椭圆衰减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3): 31-42.
|
[9] |
王宝银, 李杰.
维纳滤波在地下水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1): 26-33.
|
[10] |
黄立人, 谢觉民.
北京地区断裂活动分析及其对地震前兆和应力场的表现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2): 1-12.
|
[11] |
陈沅俊, 杨修信.
徐州台体积式应变仪和弦频式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1): 52-57.
|
[12] |
李文英.
河北省北部地区地震时间序列的最大熵谱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1): 58-64.
|
[13] |
张昭栋, 郑金涵.
重力固体潮(M2波)的海潮效应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3): 35-45.
|
[14] |
谢觉民.
短水准精度评定现行方法的改进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111-117.
|
[15] |
马殿宙.
氡前兆的气载机理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159-160.
|
[16] |
韩大宇, 张天润.
我国地震序列的0-1序列统计分析及自相关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29-34.
|
[17] |
金学申, 姚殿义.
邢台地震前表征时间序列参数V值的变化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3): 95-98.
|
[18] |
曾炬, 罗兰格, 侯建明, 孙玉海.
地震前兆异常的统计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3): 89-94.
|
[19] |
朱思林, 狄莉莎, 马兴国, 阎杰英.
论相对地应力测量测算致震应力变异参数的可靠性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1): 88-96.
|
[20] |
姜涛.
河间马17井动水位观测地震前兆反映初探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s1): 2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