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关玉梅, 王紫燕, 王青平, 杨锦玲, 陈超贤, 陈光.
数学形态滤波法在GPS基线分析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2013, 31(3): 41-46.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3.007
|
[2] |
张永奇, 张勤, 瞿伟.
基于GPS的江苏南部现今地壳形变特征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2013, 31(3): 8-13.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3.03.002
|
[3] |
王遂章.
安丘形变台室内基线变化特征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96, 14(2): 74-76.
|
[4] |
董丽珍, 梁立伟.
1988年阿旗4.6级地震时空特征及震前宏观和微观反应
. 华北地震科学,
1992, 10(3): 92-96.
|
[5] |
蒋春花, 王川华, 陈绍绪, 刘永强, 罗培城.
CAR模型在分析处理地壳形变资料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1992, 10(1): 66-74.
|
[6] |
桂焜长, 罗夏至.
平原裂陷地区地表形变的动态构造意义(以华北平原裂陷区为例)
. 华北地震科学,
1992, 10(1): 52-59.
|
[7] |
黄立人, 谢觉民.
北京地区断裂活动分析及其对地震前兆和应力场的表现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2): 1-12.
|
[8] |
王宝银, 李杰.
维纳滤波在地下水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1): 26-33.
|
[9] |
陈沅俊, 杨修信.
徐州台体积式应变仪和弦频式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1): 52-57.
|
[10] |
朱思林, 于允生, 马兴国.
华北地区附加应力参数的异变特征及与该区强震间的相关性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328-334,339.
|
[11] |
谢觉民, 黄立人.
唐山地震地壳垂直形变的再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267-275.
|
[12] |
陈绍绪, 朱学武.
邯郸地区地壳形变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42-50.
|
[13] |
吴定定.
山西奇村水氡周期性成分的统计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155-158.
|
[14] |
王川华, 杜锡武, 任丽君.
对承德地倾斜台潮波因子r值的分析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3): 82-87.
|
[15] |
张昭栋, 郑金涵.
重力固体潮(M2波)的海潮效应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3): 35-45.
|
[16] |
陈绍明.
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反向与华北地区中强震的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1986, 4(1): 96-100.
|
[17] |
程式, 杜方, 刘本培.
一九七六年盐源——宁蒗地震前后地壳形变特点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2): 53-60.
|
[18] |
李家正.
拉考斯特"G"型重力仪使用中的几个问题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3): 66-69.
|
[19] |
陈绍绪, 杜锡武.
地倾斜观测的温度干扰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2): 82-89.
|
[20] |
朱思林, 狄莉莎, 马兴国, 阎杰英.
论相对地应力测量测算致震应力变异参数的可靠性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1): 88-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