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言献策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北京及其晋冀交界地区现代构造活动和形变场特征

胡惠民

胡惠民. 北京及其晋冀交界地区现代构造活动和形变场特征[J].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74-82.
引用本文: 胡惠民. 北京及其晋冀交界地区现代构造活动和形变场特征[J].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74-82.
Hu Huim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CENT TFCTONIC ACTIVITY AND DEFORMATION FIELD IN BEJING AREA AND THE JUNCTURE OF HEBEI AND SHANXI PROVINCES[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87, 5(1): 74-82.
Citation: Hu Huim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CENT TFCTONIC ACTIVITY AND DEFORMATION FIELD IN BEJING AREA AND THE JUNCTURE OF HEBEI AND SHANXI PROVINCES[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87, 5(1): 74-82.

北京及其晋冀交界地区现代构造活动和形变场特征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CENT TFCTONIC ACTIVITY AND DEFORMATION FIELD IN BEJING AREA AND THE JUNCTURE OF HEBEI AND SHANXI PROVINCES

  • 摘要: 综合近期垂直形变、部分地区水平形变以及跨断裂的测量资料,说明北京及其晋冀交界地区区域应力场以北西-北北西为主张应力和北东-北东东为主压应力方向,并有深部构造的上拱作用,在几种力的联合作用下,燕山折断带山区继续抬升,断陷盆地和北京平原相对下降,区内大部分北东向断裂表现为张扭性,北西向具有反扭特征。短基线资料表明近期水平形变大于垂直形变,张应变大于压应变。#br#上述地区大致位于北纬39°40'-40°50'、东经176°50'-113°10',包括北京及其西北部分的一系列盆地,直至晋冀交界地区。这个地区从1969年以来,被有些单位列为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区,其中地壳形变手段即是划分该危险区的依据之一。
  • [1] 应绍奋,京津唐地区地壳形变及现代构造运动,地震地质,4, 2, 1982.
    [2] 吴子荣等,延一怀盆地新构造与地震,地震地质,1, 2, 1979.
    [3] 刘光勋等,中国东部活动断裂的现代构造运动,地震地质,4, 4, 1982.
    [4] 丁国瑜等,华北地块新构造变形基本特点的讨论,华北地震科学,1, 2, 1983.
    [5] 王若柏等,北京地区的水平形变及其构造含义,地震地质,6, 4, 1984.
    [6] 高名修,华北块断构造区的现代引张应力场,地震地质,1, 2, 1979.
    [7] 杨理华等,华北地区地壳应力场,地震出版社,1980.
    [8] 郑炳华等,燕山地区北西向和北西西向断裂构造基本特征初步探讨,地震地质,3, 2, 1981.
  • [1] 纪静, 郭良迁, 陈聚忠.  基于GPS观测的张渤带形变 . 华北地震科学, 2016, 34(3): 37-41. doi: 10.3969/j.issn.1003-1375.2016.03.007
    [2] 谢觉民, 杨国华, 薄万举.  北京地区区域性形变场与近期强震危险性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20(1): 1-9.
    [3] 丁鉴海, 黄雪香, 张淑兰.  中国地磁图等变线变化及其与构造微动态和强震活动关系 . 华北地震科学, 1989, 7(1): 10-18.
    [4] 陈绍绪, 朱学武.  邯郸地区地壳形变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42-50.
    [5] 储文宜.  地形变观测资料干扰因素的研究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283-291.
    [6] 侯珍清, 向光中, 吕德微, 李素琴, 王多杰, 王华林.  1932年昌马7(1/2)级地震形变带基本特征及昌马地震成因探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9-20.
    [7] 业成之.  从跨断层测量资料探讨唐山地震孕育的断裂运动特征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s1): 292-299.
    [8] 周翠英, 魏光兴.  沂沭断裂带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2): 29-39.
    [9] 姚法章.  从构造特征看冀鲁豫交界地区的强震危险性 .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2): 109-115.
    [10] 魏光兴, 周翠英, 侯海峰, 吴庭章, 赵兴兰, 刁守忠.  聊城——兰考断裂带及其邻区现代地壳应力场与地震活动 . 华北地震科学, 1985, 3(2): 19-3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243
  • HTML全文浏览量:  252
  • PDF下载量:  92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85-09-04
  • 刊出日期:  1987-03-15

北京及其晋冀交界地区现代构造活动和形变场特征

摘要: 综合近期垂直形变、部分地区水平形变以及跨断裂的测量资料,说明北京及其晋冀交界地区区域应力场以北西-北北西为主张应力和北东-北东东为主压应力方向,并有深部构造的上拱作用,在几种力的联合作用下,燕山折断带山区继续抬升,断陷盆地和北京平原相对下降,区内大部分北东向断裂表现为张扭性,北西向具有反扭特征。短基线资料表明近期水平形变大于垂直形变,张应变大于压应变。#br#上述地区大致位于北纬39°40'-40°50'、东经176°50'-113°10',包括北京及其西北部分的一系列盆地,直至晋冀交界地区。这个地区从1969年以来,被有些单位列为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区,其中地壳形变手段即是划分该危险区的依据之一。

English Abstract

胡惠民. 北京及其晋冀交界地区现代构造活动和形变场特征[J].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74-82.
引用本文: 胡惠民. 北京及其晋冀交界地区现代构造活动和形变场特征[J]. 华北地震科学, 1987, 5(1): 74-82.
Hu Huim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CENT TFCTONIC ACTIVITY AND DEFORMATION FIELD IN BEJING AREA AND THE JUNCTURE OF HEBEI AND SHANXI PROVINCES[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87, 5(1): 74-82.
Citation: Hu Huim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CENT TFCTONIC ACTIVITY AND DEFORMATION FIELD IN BEJING AREA AND THE JUNCTURE OF HEBEI AND SHANXI PROVINCES[J]. North China Earthquake Sciences, 1987, 5(1): 74-82.
参考文献 (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